新浪博客

人大女毕业生沦落底层,只因抗挫能力太弱?

2017-05-29 11:35阅读:
人大女毕业生沦落底层,只因抗挫能力太弱?
文/李清
中国人民大学1994级女生伍继红,毕业后遭遇种种变故,如今在江西修水县山区守着5个孩子,生活赤贫,在互联网上引起关注后,北京青年报、红星新闻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人大有关领导、同学、校友等前往看望,除了捐助钱款外,班主任安清福还表示给她寄最新档案学教材,要她“把专业拾起,好去档案馆工作”,“站起来,还是需要你自己努力”。
一位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沦为山区赤贫家庭妇女,无疑是不该发生的事。大学生不包分配后,即便就业形势已很严峻,伍继红的情况也是小概率事件。应该说,从伍继红的新闻中进行一些反思,对个人、高教、社会等方面分析评论,都是很正常的。然而笔者看到,有些评论提出,伍继红之所以出现今天的处境,最大原因是其心理素质、抗挫折能力,未免有些想当然了。
首先,伍继红当年虽然很想当公务员、进事业单位,却并非只有文凭没有自理能力。她回忆,当时为了找工作,到处打电话联系,北京郊县的都打过很多,还到天津等地找工作。后来,在广东的教育软件公司、福建的服装企业都工作过。请问,这怎么能叫“高不成,低不就”?
她受刺激患精神疾病,嫁到山乡,也不能被视为性格问题导致,是的,她当年考公务员未果,后来父亲去世,工作不如意,婚姻又失败,遭受了多重打击,一个人面对挫折,应当坚强一些。但如果有点医学常识就能知道,精神疾病发病机制是很复杂的,跟基因等很多因素有关,生活刺激只是诱因之一,患病
不是个人能控制的。据当地干部介绍,伍继红经过治疗,情况比以前好转很多,但“有时候还有间歇性的精神失常”。她到江西寻找前夫,在山乡晃荡几个月,直到快生孩子了,被“介绍”给只有小学二年级文化的贫困农民,真是“自暴自弃”“对婚姻要求不高”吗?合理解释只能是,当时她已精神疾病较严重,生活不能自理了。要求一位精神病人“坚强”,“咬咬牙,独自抚养这个孩子”,实在近乎荒唐了。
甚至有知名媒体人提出,伍继红17年没有工作,地方政府部门有责任,他们缺乏发现人才和呵护人才的能力。这就更罔顾常识,乱树靶子了。伍继红作为一个有精神疾病的外地女性,在文化很低的山乡贫困农家生活,地方政府部门怎么能知道她是名牌大学毕业生。难道各地该把所有的精神病患者调查一下,看哪些人是“人才”,然后给他们安排工作?即便现在,伍继红的状态比过去好很多,“只能做一点简单家务”的她,也未必能够去正常上班工作。
还要说的是,伍继红的班主任表示将给她寄最新的档案学教材,要她“把专业拾起,好去档案馆工作”,并不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好建议。很可能,伍继红的班主任常年从事高校专业教研工作,在其意识里,学档案专业的就该“去档案馆工作”。殊不知,不要说现在的毕业生就业已经大量并不专业对口,就是伍继红本人当年毕业后干过的几年工作,也多跟档案专业没什么关系,何况她已17年没工作过,真适合重拾20年前学的专业,又能拾起来吗?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看伍继红的事,又该如何帮扶伍继红?从社会角度来看,伍继红的经历,是一个原本有可能成中产的天之骄子,滑落到了社会最底层,而近年来,社会阶层向上流动通道渐趋狭窄,这一夸张个案不免让公众更感到忧虑。但伍继红的命运更大程度上是偶发性事件,一些跑偏了的反思、批评反映出的是,我们社会对精神健康了解得太少。就像这些年常被报道的抑郁症,也是疾病,可很多人以为是个人性格、心态造成。而伍继红今天的痊愈的程度如何,需要专业的医生作出诊断,不能简单根据她与老师同学的对话判断。
对伍继红未来生活的期许,也需要从实际出发,不宜太浪漫了。老师要伍继红重拾专业,她对老师说“重拾专业,我就有了向上的资本”,听着鼓舞人心却不能太当真了。已17年没上过班的她,通过重拾档案专业实现“向上”流动,可操作性不容乐观。帮她家解决住房问题、孩子及她本人看病问题之后,就近提供一份有稳定收入简单工作,或许是更现实的做法。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