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鱼类活化石:银鲛

2013-05-09 08:59阅读:713
鱼类活化石:银鲛X

鱼类活化石:银鲛
鱼类活化石:银鲛
前面介绍过的矛尾鱼、肺鱼、雀鳝、裸臀鱼等鱼类活化石都是硬骨鱼类,而七鳃鳗、盲鳗准确说不是真正的鱼类,大自然造化除了这些奇特而珍贵的活化石外,还少不了由鲨、银鲛组成的软骨鱼类家族。软骨鱼类虽在鱼类总数中只算是零星,种类不算丰富,但以鲨、鳐为代表的软骨鱼类绝对是鱼类中比较成功的物种,以银鲛、锯鳐、魔鬼鲨等为代表的种类是史前遗留下的活化石。
鱼类活化石:银鲛


鱼类活化石:银鲛
软骨鱼类的进化亦分为板鳃类和全头类两个方向,全头类于石炭纪达到极盛期,侵占了原来被盾皮鱼类占据的环境,并取而代之。目前,全头类仅幸存银鲛目3科6属30余种鱼类,如银鲛科兔银鲛属的澳氏兔银鲛非洲兔银鲛(见上图)。中国有2属4种,分布于东海南海银鲛也被俗称为鬼鲨,外形奇特,久居深渊,早在四亿年前就从鲨鱼类的主干中分开,是鲨鱼家族的近亲,其祖先出现于早侏罗世,见证了地球的沧海桑田,是不折不扣的动物活化石。
鱼类活化石:银鲛
鱼类活化石:银鲛
银鲛科与其他两科不同,其显著特征为吻圆或锥状,也是该目最大家族,分银鲛属和兔银鲛属2属。银鲛类体延长侧扁,吻短而圆锥形,或延长尖突,或延长平扁似叶钩状,雌鱼较大于雄鱼,主要分布于大西洋和太平洋,可栖息于深海2600米或更深处。因基本上为深海鱼类,我们所见的银鲛类图片多为标本或鱼体变形,更让人感觉其极为诡异,如兔银鲛属的苍白兔银鲛(见上图)大西洋兔银鲛(见上图),最大体长67厘米,分布于西印度洋,栖息于肯亚外海、莫三比克与南非的纳塔尔421-750的深海底
鱼类活化石:银鲛
银鲛:深海幽灵
鱼类活化石:银鲛
类别全头类 出现时间早侏罗世
纲目软骨鱼纲全头亚纲银鲛目银鲛科
产地各大海洋 濒危
鱼类活化石:银鲛
鱼类活化石:银鲛
银鲛科生活在各大洋的暖、冷水区域,从江河、河口、近海到2500米或更深的深海区都有分布。游动能力差,易被捕获,离水即死。兔银鲛属已知多达15种,是该目家族最繁盛的一族,因外形独特,因脸部略像兔子、尾巴细长似鼠尾外形极为古怪而得名,如大眼兔银鲛(见上图)、深水兔银鲛。分布于大西洋的暗紫兔银鲛(见上图),最大体长41厘米,栖息水域深度从450米-1933米,一般栖息于水深约800米的深海中,主要以小型鱼类、甲壳类为食。箕竹兔银鲛(见下图),栖息于西北太平洋,为温带海洋鱼类,栖息于中国、日本、韩国及东南亚水域,因栖息地丧失而于2006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鱼类活化石:银鲛
鱼类活化石:银鲛
银鲛属已知8种,如乔氏银鲛、黑线银鲛。普氏银鲛(见上图),别名黑翅沙、鼠鱼最大体长100厘米,体侧扁而延长,向后渐细小,头高侧扁,约为全长的1/8,头宽约为等于头高的1/2,雄性的眼前上方具一柄状且弯曲的额交脚器,但交脚器可竖直,前端具一群小棘,眼大,上侧位,侧线呈波纹纵走,颌前齿板喙状,侧齿宽大而呈三角形;下颌齿宽大,边缘凹入。背鳍2个,臀鳍地平,后端尖突,雄奇宽大,腹鳍中大,尾鳍细长,雄性腹鳍内侧局三叉形生殖交脚器。体银白色,头上部、背鳍上部及背侧上部暗褐色,侧线黑褐色,侧线下方具一暗黑色纵带。普氏银鲛栖息于西北太平洋深度90-540米的深海、砂泥底、近海沿岸上,为中小型深水鱼,冬季向近海洄游。主要以小型底栖动物为食,卵生,卵壳大而呈纺锤形。因栖息地较深,故较不常见,主要为底拖网捕获,一般作为杂鱼处理。 鱼类活化石:银鲛
鱼类活化石:银鲛
黑线银鲛(见上图),别名带鱼鲨、兔子鱼、海兔子等,体长30-60厘米,体重2.5-6千克,最大长达150厘米,体侧扁,延长,向后细小。头高而侧扁,约为全长1/8,头宽等于头高1/2;雄性的眼前上方具一柄状额鳍脚,能竖垂,前面具一群小刺。吻柔软,高而圆钝;吻长约为状长1/2。眼大,上侧位,斜椭圆形;眼径约为头长1/3。背鳍2个,以一低膜相连;第一背鳍具一扁长硬棘,能竖垂,后缘上部具锯齿。腹鳍中大,腹鳍前方另具一扁圆腹前鳍脚,藏于皮囊之中,能伸缩,里缘具8枚锯齿。胸鳍很宽大,体银灰色,广泛分布于西太平洋,常栖息于日本南部及朝鲜西南部、北太平洋西部、北起日本南至菲律宾以及南海、东海、黄海等海域90-540米深的海洋中,冬季和生殖季节游向近海。
鱼类活化石:银鲛
鱼类活化石:银鲛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