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林则徐“戴罪”治河千秋敬仰

2019-11-08 08:34阅读:
林则徐“戴罪”治河千秋敬仰
河南开封柳园口黄河游览区林公堤上林则徐塑像 (图源网络)



林则徐“戴罪”治河千秋敬仰



开封柳园口黄河游览区林工堤上,一座高大的林则徐塑像面朝黄河迎风而立。此处缘何名为“林工堤”?林则徐缘何留像于此?翻阅历史,一股浩然之气升腾天地。
道光二十一年(1841),林则徐因禁烟获罪被革职查办,发配新疆伊犁充军。北上西进至扬州时又奉“免遣戍,襄办东河河工”的上谕,于是折至河南祥符工地。林则徐仕途生涯中多次主持治河,然而这次却是以戴“罪”之身来治河。
道光二十一年六月十
六日,黄河从河南开封西北南厅祥符三十一堡决口,河水冲垮城堤直进开封城内,加以霪雨连绵,水势日涨,城墙坍塌十六段二十余丈,街市水深数尺或丈许。有诗记述:“横流所过成荒沙”,“水面浮尸如乱麻”,“老鸦飞去烟尘昏,沿堤奔窜皆难民”,“城市万户皆哭声,是时在官同震惊”。同时,洪水巨流顺势东下,一泻千里,河南的开封、商丘、淮阳,安徽的凤阳、太和、五河等六府被淹,而临近的蒙泽、郑州、中牟、内黄、封丘、孟津等十多州县也受波及。
当时,河南巡抚牛鉴束手无策,快马报朝廷。朝廷特派大学士、军机大臣王鼎来汴察看险情。地方官员中,有人主张放弃开封迁省城于洛阳,有人主张等到水势减弱后再堵。王鼎力排众议,坚持要堵口排险保卫开封。王鼎据实向朝廷奏明险情后,东河河道总督袁文冲被革职,由王鼎代河道总督。王鼎上疏皇帝,请调林则徐来襄办堵口复堤事宜。此时王鼎想到了林则徐,一是因林则徐曾在河东河道总督及江苏巡抚任上长期与河、淮、江、湖打交道,积累了丰富的治水经验;二是想让林则徐借此立功免受发配新疆充军的处罚。
林则徐接旨后心情非常沉重。林则徐一生治理黄河断断续续前后二十三年,对于千疮百孔、积弊深厚的黄河河务有着深切的认识。自古以来黄河河患不断,并且屡治屡坏,朝廷没有什么好的修守办法。清乾隆以后,黄河形势日趋恶化。嘉庆朝25年中,几乎年年河决。道光以来河防凋零敝坏,河防费用繁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糜费。营私舞弊、以权谋私、贪污肥己现象遍及河务上下,相习成风。谎报险情、谎报工程、谎报用料是惯用手法,整个河工弥漫腐败之风。林则徐深知欲以一己之力无法力挽狂澜,但还是要竭尽全力,聊补一二。
同年七月初三,林则徐在扬州奉命折回东河效力赎罪,日夜兼程向开封进发。初九日,消息传到开封,群众以林则徐过去在豫治河政绩卓著而热烈地期待他的到来,当时人记述说:“闻林制军则徐将来,绅民无不喜跃。林公前任河南布政使及河东河道总督,人皆服其干略。后来两广总督严禁吸食鸦片,英夷滋事,被谪发往伊犁,至是复奉旨发往东河效力赎罪,故闻之者共相庆也。”八月十六日,林则徐到汴,亲驻祥符六堡河上,即刻投入治河救灾,博得当地群众的赞誉:“林公之来也,汴梁百姓无不庆幸,咸知公有经济之才。其在河上昼夜勤劳,一切事宜,在在资其赞画。”
林则徐亲自查看现场,量明决口已宽达三百零三丈。他首先建议王鼎趁秋季少雨的时节,立即组织两岸受灾民众赶造挑水大坝。经过一番筹划准备,汛期一过,十月正式开工堵口。之后,他“追随星使(王鼎),朝夕驻坝”,“日夜坐与士卒同畚锸 ”。此时的林则徐是地位低下的“罪臣”,但林则徐抛弃个人恩怨一心扑在堵口上,一如既往地扎扎实实地劳作,任劳任怨。57岁的林则徐因疲劳过度,奔驰成疾,既发鼻衄,又患脾泄。但他还是夜以继日地奔波在堵口工地,与民夫士卒一起挖泥担土亦不鲜见。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就在这样危急时刻,一些贪官污吏竟然制造出种种流言蜚语进行造谣中伤。面对“苛政催促之名,已纷然传播”的情势,林则徐依然不退让,不躲避,抱定“肝胆披沥通幽明,亿兆命重身家轻”的信念,继续早出晚归,辛劳奔波。林则徐修复这段黄河大堤西起水稻乡马头村,东至柳园口乡小马圈村,全长7.5公里,修复工程由东西两端相向进行。经过5个多月的苦战,大堤于翌年农历二月初八在柳园口三十九号坝至四十一号坝上堵口合龙。




林则徐“戴罪”治河千秋敬仰
今人高起胜创作的林则徐与王鼎挥泪告别的巨幅画作《黄河泪别》



林则徐此番戴“罪”立功,王鼎上奏“林则徐襄办河工,深资得力”,请求将功赎罪,“免戌伊犁”。正在堵口庆功之时,忽传谕旨到:“林则徐于合龙后,着仍往伊犁”。王鼎惊骇不能言语,原拟留林则徐在河工立功免戍,至是徒劳。而深知世事的林则徐则泰然处置,带着黄河岸边的风尘和疲惫的体躯即日起程。林则徐被戍也引起了河南遭灾群众的惋惜和愤慨。当消息传出后,“百姓闻之,皆扼腕叹息,多有泣下者。”
王鼎涕泣相送,林则徐赋诗二首安慰王鼎。林则徐在诗中反复安慰王鼎,并借抒发离别之情来表达对个人前途和国事的关心。“精卫原知填海误,蚊虻早悔负山多”,表明了自己对不能完成重任早在意料之中;林则徐明知政治风云是“人事如棋浑不定”,但还要坚持“君恩每饭总难忘”的信念。诗中反映出当时抵抗派与投降派之间的矛盾已达剑拔弩张的相当尖锐的程度。“塞马未堪论得失,相公切莫涕滂沱”,“公身幸保千钧重,宝剑还期赐上方”,林则徐为国为民,以天下为己任,身处逆境亦不失报国之心,身遭厄运仍关心民众之情溢于言表。
历史还要记上这一笔。当时王鼎星夜兼程进京,向道光力荐林之贤,并面叱穆彰阿为祸国的秦桧、严嵩。由于道光帝妥协求和的主意已定,王鼎在廷谏、哭谏均告失败的情况下,决心以“尸谏回天听”。1842年6月8日深夜,怀惴“条约不可轻许,恶例不可轻开,穆不可任,林不可弃也”的遗疏,自缢于圆明园邸所,享年74岁。
今天,林则徐修复的这段黄河大堤,较决口前旧堤向北推移了约两公里,离河道较近,故人称“前进大堤”。又因这段大堤形似月牙,而称“月牙堤”。开封人民为感念林则徐筑堤救城之功,把他堵口修复的这一段黄河堤称之为“林公堤”。170多年过去了,如今这段大堤仍安然无恙,静静地躺在开封城北柳园口黄河南岸边。
林则徐以戴“罪”之身治理黄河水灾,功绩卓著。林则徐爱国爱民,大智大德,疾恶如仇,实为民族英雄,治河功臣。“哀国步维艰,禁烟评忠,近代首写攘外史;痛民生疾苦,兴利除弊,千秋敬仰文忠公。”林则徐祠的这幅楹联,是人民对林则徐一生的最好评价!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