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石榴诗画欣赏:蒨罗绉薄剪薰风

2020-06-30 08:28阅读:
石榴诗画欣赏:蒨罗绉薄剪薰风
吴昌硕《石榴图》 作于1925年,现藏于中国美术馆 (图源网络)




石榴诗画欣赏:蒨罗绉薄剪薰风
——“十二月花神”诗画谈之四




农历五月最常用的别称为“仲夏”。因为五月五日端午节,旧时农家用菖蒲叶与艾叶等扎悬于门首驱邪之故,五月又称为“蒲月”。五月的另一个美名叫做“榴月”,因为石榴是在五月盛开,所以,石榴也是五月的花盟主。
石榴的
学名叫“安石榴”,别名则不少:丹若、沃丹、冉若、金罂、金庞、天浆、若榴等,原产于伊朗和阿富汗等中亚地区。据说,汉武帝时张骞千里迢迢从中亚的安石国捧回来这大红果子。唐代元稹曾有“何年安石国,万里贡榴花。迢递河源道,因依汉使槎”的诗句。
石榴花开在五月碧绿的枝头,似大红的蜡纸包了一团火,砰的一声就绽开了,一团一团的火焰在燃烧,那么明艳、光华、夺目,又是那么热烈、奔放、撩人。中秋时节,石榴成熟,枝叶间一个个红果让生命由青绿变成深红,那是一种欣喜的期待和收获的安然。
石榴作为异域引进之花,由于其悠久的栽培历史和极高的使用与观赏价值,一直是文人笔下咏叹的对象。历代的文人墨客,要么赞其为幽质奇树、如玉如珠、清香无比;要么哀叹其生不逢时的不幸命运,要么称道其独立不迁的品格以寄己之情思。石榴作为寄寓相思情意的意象,传递着诗人们复杂微妙的感情。在众多形容描绘石榴花的诗作中,杨万里的《憩冷水村道傍榴花初开》一诗自有一席之地,不容小看。


蒨罗绉薄剪薰风,已自花明蒂亦同。
不肯染时轻著色,却将密绿护深红。


杨万里这首咏石榴花诗,首句“蒨罗绉薄剪薰风”,写榴花花瓣犹如用大红的锦罗或皱褶的薄纱剪裁出来的。蒨罗,大红色的丝罗;蒨:即茜草,其根可染大红。绉,即有皱的薄纱;薰风即南风。意思是,石榴花开的时候,真像是五月的南风将大红色的丝剪裁而成啊。那么,是谁剪裁的呢?榴花是五月的气候育化出来的,因此当然是五月和煦的南风剪裁而成。这就是说,榴花的红色不是轻易得来的,而是大自然赋予的,所以不可变更,值得珍视。
“已自花明蒂亦同”,诗人引申生发,仍围绕“红”字运笔立意。自从榴花被育化出来,就是鲜红颜色,不仅榴花鲜艳明亮,就是那花蒂也与花朵一般鲜红,这是它不可更改的的本色。
“不肯染时轻着色”,在上两句具体描写的基础上,诗人放开去对榴花的品性加以生发。诗强调红是榴花的本色,是天然生就的,是石榴引以为骄傲自豪的。因此它要竭力保护着颜色,不肯随同流俗轻易染上其他颜色而污损自己的本色。诗人将榴花人格化,让它具有人的意识和品行。它不愿追随一时流行的风气,轻而易举地沾染上其他颜色,而损害自己纯正鲜明的红色。这实际上是借花托意,希望人也要如此珍爱自己的纯正本色,有所恃重,有所执着,不趋时附势而污染了自己的优秀品格。
“却将密绿护深红”,将浓密的绿叶遮护着这纯正的深红色。俗话说红花还得绿叶扶,诗人在写石榴花红时,从正面的形容、比喻之后,转而至其叶,用叶来衬花,以绿来衬红,就更能突出红,显出“红”的可贵。绿叶衬托深红,对比鲜明。前一句的“不肯”和这一句的“却将”,形成正反对照和补充,充分表明石榴花的自爱自尊。
此诗的最大特点,是通过对榴花的具体描绘,将它的一个特点引申出来,发掘其中含义,此诗有具体形象,词语优美,色彩鲜明,富有生活意趣,说理的同时也提供了对榴花红色美的欣赏。这首诗的写作具有明显的宋人以议论入诗特点,又具有杨万里自己构思新颖、翻出新意的韵致。




题图此幅《石榴》是吴昌硕82岁所作。款识为:“度索之桃难手移,石榴啖胜鲜荔枝。榴皮壁上傥题诗,人非东老亦解颐。寿翁下笔诗尤奇,非仙而仙神委蛇。贯恂仁兄诗人五十大寿,用吕纯阳以榴皮题诗沈东老壁上之意颂之。乙丑春,吴昌硕,时年八十二”。
吴昌硕,别号缶庐,晚清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与任伯年、赵之谦、虚谷齐名为“清末海派四大家”。此作为缶翁精品,通篇构图虚实相生,疏密有致。他以金石法入画,笔致古朴老健、纵横挥洒、大气磅礴,且运墨苍劲自然,设色清淡。
石榴,取多子多福之吉祥寓意。画中珠实累累,其中一枝落于地上,硕大者果皮绽裂,裸露的石榴籽饱满成熟,汁水充盈。作者以阔笔画石,侧锋拂斫如斧劈,坚劲而真气内敛;天真烂漫,深得青藤老人(徐渭)、八大山人(朱耷)逸致,而厚重雄浑则过之;石头运墨湿润自然,与出枝石榴形成三角构图,间以错落疏密,使势不外泄。整幅画构成以纵向线造擎天之势,与左上题跋的纵线相呼应,使势愈发加强,错落疏密势不外泄。
吴昌硕以金石意味之篆书笔法入画,将传统笔墨的活力进行最大程度的挖掘,使其画面充溢着强悍宏阔的气魄。他在80岁以后达到绘画的鼎盛时期,艺术面貌成熟,笔墨老辣,极具金石味,构图以气势取胜,给清末画坛带来一股清流。








注: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累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此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有《诚斋集》传世。


注:吴昌硕(1844~1927),原名俊,俊卿,字昌硕,别号缶庐,晚年自称吴字,浙江安吉人,中国清末民初的篆刻家,亦工书法、绘画,与任伯年、赵之谦、虚谷齐名为“清末海派四大家”。他把书法、篆刻艺术融入绘画,形成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他以篆笔写梅兰,狂草作葡萄,所作花卉木石,笔力敦厚老辣、纵横恣肆、气势雄强,构图也近书印的章法布白,虚实相生、主体突出,画面用色对比强烈。吴昌硕为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他的绘画、书法、篆刻作品集有《吴昌硕画集》《缶庐近墨》《缶庐印存》等,诗有《缶庐集》。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