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甘茂怎以息壤之盟说用将不疑

2021-04-13 08:25阅读:
甘茂怎以息壤之盟说用将不疑
战国时期秦国伐韩宜阳大战图 (图源网络)




甘茂怎以息壤之盟说用将不疑



周赧王七年(前308),也就是秦武王三年,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国势日强,欲问鼎中原。
秦武王嬴荡对左丞相甘茂说:“寡人欲容车通三川,以窥周室,而寡人死不朽矣。”意为:我想乘容车(送葬时载运死者生前衣冠、画像的车)到三川(指河、洛、伊三水流域在河南洛阳一带地区),来窥视周王室,那么我死了也是不朽的了。甘茂回答说:“请之魏,约以代韩。”意为:请让我到魏国,和魏国约定去攻打韩国。于是,秦武王派甘茂出使魏国,游说魏襄王共同举兵攻打韩国,并令向寿为副使,与甘茂一起赴魏。
br> 然而,甘茂到达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市西北),与魏襄王谈妥秦魏联合伐韩的事宜后,却对向寿说:“你先回去告诉秦王,说魏王已同意与我们共同伐韩了。但是,我认为秦王还是不要伐韩的好。这件事办成之后,我们使魏的功劳都归于你向寿,我随后就到。”向寿回到秦国,将甘茂的话如实转告了秦武王。武王甚感疑惑不解,便亲自赶往息壤(鲧治水在荆州古城留下的一处遗迹)迎接甘茂。
秦武王见到甘茂后,张口便问为什么他又不主张伐韩了。甘茂回答说:秦国地处西边,要向东进攻韩国,就首先必须攻打韩国的重镇宜阳(今河南宜阳)。宜阳虽只是个县,但上党和南阳的积贮都在宜阳,实际上相当于一个郡。甘茂认为想要打下宜阳是不容易的,况且从秦国到宜阳,中间还要过函谷、三崤、五谷等险关,所以要想取得对韩战争的胜利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除此之外,甘茂又向秦武王进一步解释攻打韩国还有更难之处。那就是,秦武王你是否能充分信任领兵在外作战的秦将?
甘茂对秦武王讲了“曾参杀人”和“乐羊谤书”两个故事,说明流言可畏的危害。他说道:“我本为楚人,寄旅之臣。樗里子、公孙爽二人以攻韩之事背后议论我。大王您必定会听而信之。这样,我伐韩不成,而您既欺骗了魏王,而我又要结怨子韩相公仲侈,所以我认为还是不伐韩为好。”
秦武玉听完甘茂这番话后,并不以为然,对甘茂讲:“寡人不听也,请与子盟”,表示伐韩之事,我秦武王是不会听信樗里子和公孙爽二人议论的,你甘茂只管放心攻韩好了。于是,秦武王与甘茂盟誓于息壤,约定伐韩之战决不中途退兵。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息壤之盟”。
盟誓之后,是年秋天,甘茂便率领秦军出征,攻打宜阳。但是,甘茂领兵围攻宜阳,“五月而不能拔也”。久攻不下,樗里子、公孙爽果然进馋言于武王。武王听后,全然忘记了息壤盟誓,遂“召甘茂,欲罢兵”。在前线指挥作战的甘茂回答武王说:“息壤在彼”,你怎么能言而无信呢?你难道忘了盟誓吗?
武王听罢,如梦初醒,恍然大悟,不但让甘茂继续率军攻打宜阳,而且还调集军队增援甘茂。最终甘茂击败韩军,“斩首六万,遂拔宜阳”,秦军乘胜,一鼓作气又攻下了武遂(今山西桓曲东南古城附近)。秦国在军事上取得了大胜,在此形势下,韩国不得已派丞相公仲侈入秦求和。宜阳大捷后,秦国领土扩展到中原地区。
甘茂与秦武王“息壤之盟”的历史颇耐人寻味。
甘茂之所以与秦武王约定“息壤之盟”,正是他为人臣子的聪明。他看清了自己当时所面临的困境:其一,攻击敌方的地势极为险恶,有函谷关和崤山之险,千里行军,深入敌国,决非一日可克之。其二,面对朝中一些重臣的攻击,战事稍有不利,就会在背后大进谗言,从而令其撤兵。其三,敌国(韩)宰相公孙仲是甘茂的故友,在久攻不克的情况下,这意味着将受到“里通外国”的陷害,那在当时绝对是一顶置人于死地的铁帽。其四,他也看清了秦王绝非贤明之辈,而自己的命运又操与他手,稍有不慎就会糊里糊涂丧命。所以,以退为进,来此一激。果然,秦王指天盟誓,决不听言谗言,发誓支持他到底而立下“息壤之盟”。
当然,秦武王也非寻常之王,他用将不疑是克敌制胜的关键。沙场瞬息万变,军情紧急关头,当度势立断,容不得半点迟疑,若多请示,贻误战机,必败无疑。秦武王深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重要,他是深得“用人不疑”之道的。军事上的胜利是受着多种因素的制约的,它不但需要将士在战场上的勇猛善战,而且需要有将与帅之间的精诚团结,需要统帅对将领的以诚相待,用将不疑。




甘茂怎以息壤之盟说用将不疑
(上图)影视剧中秦武王与甘茂形象剧照
(下图)秦武王三年秦国伐韩宜阳大战地理示意图




说到用将不疑,宋欧阳修有一段至理名言。他首先说:“任人之道,要在不疑。”一语中的,指出了用人成功的关键所在,即“不疑”。如果对所用的人怀疑猜忌,或无端干预,就会使被用的人感到有巨大的压力,使人才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他紧接着又说:“宁可艰于择人,不可轻任而不信。”这就为消除怀疑指出了正确的方法,即用人要在任用前“艰于择”,多费些考察选择的功夫,做到“疑人不用”,而不可功夫下在后,任用了人家时又怀疑人家,这怎能让人大胆地工作,充分地发挥才能呢?!
消除对臣子的怀疑,除任前要“艰于择人”,还有一个自身要有主见,要增进胆识的问题。对人产生怀疑,信任就不专一,人家也不会为自己出力;对事情产生怀疑,就会犹豫不决,办不成事。二者都是胸中没有主见的缘故。胸无主见,就会被流言蜚语所动。”确实,想要做到“用人不疑”,就要对人对事有主见,要不断增进自己的胆识,不然就易被流言蜚语所动,导致对贤才的信任不专,因而也就很难做到“用人不疑”了。所以,“明于知人”是“用人不疑”的前提和基础,秦武王也是这样对待甘茂的。
秦武王元年(前310),秦武王刚刚从秦惠文王手里接下秦王宝座,秦国大后方就传来蜀国发生叛乱的消息,秦武王立即派大将甘茂去讨伐。甘茂可以说是秦武王时代最杰出的大将,他不负秦武王的期望,杀死了叛乱的陈庄,重新把蜀国纳入秦国的管辖范围。秦武王二年(前309),秦武王把秦国的丞相之位一分为二,即左丞相和右丞相,右丞相给了樗里疾,左丞相给了甘茂。甘茂在秦武王的支持下,更修田律、修改封疆、疏通河道、筑堤修桥,更是得到秦武王的信任。
孙膑曾经总结过战争胜败的五个条件,其中第一条就是:“得主专制,胜”,“御将,不胜”。将领得到君主的信任,有独立指挥权的,作战就会取得胜利。将领得不到君主信任而受到犁肘的,则不可能取胜。秦武王作为统帅,对甘茂领兵攻韩,从信而不疑,结盟息壤,到听馋言对甘茂疑而欲罢,但一经提起“息壤在彼”,便去疑而信,助甘茂伐韩得以成功,充分说明用将不疑的重要性。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