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吴下阿蒙”怎让鲁肃刮目相待

2021-01-15 08:16阅读:
“吴下阿蒙”怎让鲁肃刮目相待
孙权劝学图 (图源网络)




“吴下阿蒙”怎让鲁肃刮目相待




建安十五年(210),周瑜病死,鲁肃接任。鲁肃到陆口,途经吕蒙驻地。当时,吕蒙因功被任命为偏将军,兼任寻阳令。鲁肃为一代儒将,认为吕蒙是武夫出身,有些轻视他。有人对鲁肃讲:“吕将军功名日益显赫,你不能用老眼光看待他,您应当去拜访他。”于是鲁肃拜访了吕蒙。酒到酣处,吕蒙问鲁肃:“您受重任,与关羽邻接,将要采取何种策略,以防止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呢?”鲁肃仓猝回答说:“临时看情况办。”吕蒙说:“现在孙、刘虽然是一家,但关羽实在是个如熊虎一样的将领,怎么不预定计谋呢?”于是,吕蒙详尽地分析了当时的利害。
据《资治通鉴》记载,当时鲁肃听吕蒙
一番话后,“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吴下阿蒙”是时人对有勇无谋、学识粗浅的吕蒙之戏称,然而现在鲁肃完全改变了对吕蒙的印象,他靠近吕蒙,亲切地拍着他的背,赞叹道:“吕子明啊,我真没想到您的才能谋略竟达到了如此程度。以你如今的才略,已经不再是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也笑着说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了,兄长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从此,二人结为好友,过从甚密。
吕蒙,少时家境贫寒,未读书传,识字不多。他带兵镇守一方,向孙权“每陈大事,常口占为笺疏”,连一般文告、奏疏也不会写。由于文化低,知识少,打起仗来,常常勇敢有余,谋略不足。孙权评价他是“不辞剧易,果敢有胆而已。”其他将领,如鲁肃、蔡遗等人,也因这个原因而对他多所鄙视。
吴主孙权在同吕蒙的长期接触中,感到他是很有前途的将领,因此打算对他加以深造和提高,而深造的最佳途径就是规劝他们学习兵书和史籍。据《资治通鉴》记载,“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孙权郑重其事地找吕蒙谈了一席话。他说:“你现在掌权管事了,应该认真读点书,以增加知识,增强才干。”吕蒙不以为然地回答说:“军中事务如此繁忙,恐怕没有时间读书了。”孙权听吕蒙的话后,耐心地劝告他说:“我并不是要求你们攻读经书当什么博士,只是希望你们多翻翻书以了解过去的事情。你们说军务太忙,但能比我还忙吗?我年轻的时候读过《诗》、《书》、《礼记》、《左传》、《国语》,只差《易经》未读。自从统领大事以来,又读了《史记》、《汉书》、《东观汉纪》等三史和诸子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你们两人都很聪明,只要读书便会有所收获,难道不应该好好去学吗?!”接着,孙权又具体指导说:“你们应该赶紧读一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和三史。孔子说,就是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来冥思苦想,也是没有用处的,不如好好学习。当年光武帝在军务繁忙的情况下,还是手不释卷,现在那位曹操也自称“老而好学”。你们为何不好好自我勉励,求学上进呢?”
孙权这一番语重心长的劝告,使吕蒙等人受到很大震动,从此认真读书,“笃志不倦”。一段时间下来,学识上便大有了长进,史称“其所览见,旧儒不胜。”据西晋虞溥《江表传》记载,孙权见吕蒙等将领折节好学,才干与日增长,感到满心喜悦,慨叹道:“人长而进益,如吕蒙、蒋钦,盖不可及也。富贵荣显,更能折节好学,耽悦书传,轻财尚义,所行可迹,并作国士,不亦休乎。”所以,就连原先轻视吕蒙的鲁肃,也就此改变了认为吕蒙“但有武略”的看法,称赞吕蒙是“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了。




“吴下阿蒙”怎让鲁肃刮目相待
《孙权劝学》连环画




东汉末年,中原一带群雄逐鹿,形成了魏蜀吴三足鼎立之势。北方的曹操以其得天独厚的政治优势,维持了魏国政权46年的存在;西南的刘备在诸葛亮等人的辅佐下保持了蜀国政权存在43年;而东南的孙权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群策群力的治国方略,让吴国政权成为三国中存续时间最长的国家,时长为59年。吴国之所以能够在极其复杂的政治格局下比魏蜀两国“长命”,除了天时地利的因素外,人和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吴国人和的基础,正在于最高统治者孙权的用人之道及藉此形成的一个以孙权本人为核心的治国智囊团。
作为有识之君和有远见政治家的孙权,不仅有求贤若渴之心、能识千里马之眼,还有育才之道,这在三国领导人中独树一帜。对人才的爱护、帮助、鼓舞、批评,激励其奋发进取,是孙权育才之道的重要方法。
孙权对爱将的点拨和培养自有一套,对吕蒙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方面,以汉光武帝在行军打仗时仍手不释卷,曹孟德不顾年龄大仍勤奋读书的事例教育他;更是以自己“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的切身体会和实际行动规劝他。另一方面,则根据吕蒙的实际情况具体指导他深造的最佳途径,就是学习兵书和史籍,这就让猛将吕蒙容易接受。
作为一名武将,兵书就是成长的食粮。古代兵书,既是对前代战争的总结和研究,又是后代兵家学习和借鉴前代用兵艺术的最重要的资料。一位名将的成长,既离不开实战的锻炼,也取决于从兵书中汲取养料。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古往今来有成就的将帅,大多都重视对兵书战策的学习。“张良所学,太公《六韬》、《三略》是也;韩信所学,《穰直》、《孙武》是也。”曹操自己承认“吾观兵书战策多矣”,说明那些叱咤风云的军事统帅,同“观兵书战策”有着渊源,其成长过程中都伴随着兵书的墨香。所以,历史上将帅读兵书,学战策,蔚为成风,代传佳话。孙权教吕蒙等武将读兵书史册,可以说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例。
孙权教武将读兵书和史籍,对于将领增长学识,完善用兵指挥艺术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这一点在吕蒙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他日后之所以能够“谲郝普,禽关羽”,建功立业,名震一时,当与其“学问开益,筹略奇至”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孙权教将读兵书的故事,历来为后人所称道。如何惜才、爱才、用才而又不忘育才,孙权规劝猛将吕蒙读书的史实,将给我们以有益的启迪。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