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竹枝词说:二百年来香火远

2024-04-30 08:26阅读:
竹枝词说:二百年来香火远
《上海老城厢——本土文化的传承地》组画中的城隍庙山门 (图源网络)




竹枝词说:二百年来香火远
——“竹枝词里话申城”三十八:老城厢寺庙




连朝庙祝霁风光,镇日喃喃奠酒浆。
二百年来香火远,生恩万姓戴城隍。(张春华《沪城岁事衢歌》)


庙旧金山神主祠,脱沙霍像古
传遗。
明初改奉城隍祀,忠孝为神我相宜。(秦荣光《上海县竹枝词》)


这是两首描写乾隆、道光年间上海老城厢城隍庙的竹枝词。
中国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一个神祗是城隍,往往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作为守护城池之神。元代,上海老城厢建祭祀汉代大将军博陆侯霍光的金山神主祠;明初,改为了祭祀明代翰林待制秦裕伯御史的城隍庙。竹枝词对城隍庙历史变迁的讲述为后人留下宝贵的记载。
乾隆中叶,潘氏豫园售归城隍庙为西园,商人于园中竞设商店成集市,之后成为上海小商品土特产商场驰誉遐迩。城隍庙经受过多次大火,但庙宇时毁时复,庙基反而一再增多。1926年始建钢筋水泥结构殿宇,不用一砖一木,而彩椽画栋、翠瓦朱檐,仍沿古神庙仪制,极其壮丽。现经整修后的城隍庙,已命名豫园商场,成为上海人和外地顾客必到的旅游购物胜地。
上海老城厢(上海市原南市区区域),是上海历史的发祥地。北宋天圣元年(1023),朝廷在老城厢设立征收酒税机构的上海务。南宋时期,居民聚落,形成市镇。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建立上海县,老城厢从此成为上海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由此,老城厢地区荟萃了众多名胜古迹,同时老城厢宗教云集,寺庙众多。上海竹枝词作为一部“诗性风土志”,生动详尽地记载了老城厢寺庙的建筑特色、历史掌故和时代变迁。


沉香佛像祠观音,一朵慈云拥护深。
每值旱灾祈必应,杨枝水洒作甘霖。(龙湫旧隐《上海竹枝词》)


花朝十二赛花神,十九观音佛诞辰。
约伴向沉香阁去,桃花肩小杏衫新。(秦荣光《上海县竹枝词》)


这是两首描写清光绪年间上海老城厢沉香阁的竹枝词。
沉香阁是佛教寺庙,初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因寺庙中一尊沉香木观音像而得名。观音像屈一足而坐,垂手加膝,首微侧若凝思。大雨时,芳馥四达。旧时此庙为祷水旱处,有“祷之辄应”之说。故竹枝词赞曰:“每值旱灾祈必应,杨枝水洒作甘霖。”
沉香阁于清康熙、嘉庆、道光年间屡经修葺广建,除沉香佛殿、大雄宝殿、弥勒殿外,还建有造鹤轩、前殿神堂等建筑。1966年“文革”期间,佛像毁于一旦,寺庙为工厂占用。“文革”后沉香阁于旧址重修,向信众开放。




竹枝词说:二百年来香火远
(左上图)佛教沉香阁(右上图)天主教敬一堂
(左下图)道教海上白云观(右下图)董家渡天主堂



雕甍绣闼敞灵宫,镇日香烟袅碧空。
风转相乌潮欲上,神妃来往海云中。(丁宜福《申江棹歌》)


大开灯市六街妍,十日东门沸管弦。
村妇新妆忙底事,趁晴齐说到宫前。(张春华《沪城岁事衢歌》)


这是两首记述道光、光绪年间上海老城厢天后宫的竹枝词。
据史料记载,南宋时期松江已有妈祖庙存在,名“圣妃宫”。后在上海县建行祠,名“南圣妃宫”。宋咸淳七年(1271)、至元二十七年(1290)又进行过移址重建,位于今上海十六铺小东门一带,名“顺济庙”。元明时期称为天妃宫,清代改称天后宫。由于上海曾遭兵灾人祸,妈祖庙几经损毁。光绪十年(1884)在今上海河南路桥桥堍重建天后宫。中央为大殿,前有头门戏楼,东西为看楼,后有寝宫楼。
上海自元代开拓海运,对“时显灵异,护庇海舟”的天后神虔诚异常。沙船进出口,必向天后宫烧香。三月二十三日天后诞辰,灯彩特盛,农村妇女,至者尤多。故竹枝词有“大开灯市六街妍,十日东门沸管弦”和“村妇新妆忙底事,趁晴齐说到宫前”的生动详尽描述。


老去山僧住法龛,谈经自昔味覃覃。
而今七佛传村巷,也算春游向铎庵。(张春华《沪城岁事衢歌》)


这是一首描写道光年间上海老城厢铎庵的竹枝词。
说到铎庵,即使久住老城厢的人也少有人知。清初,进士曹垂璨将“蔽竹山房”读书处改为庵。相传有普化和尚手持一铎(大铃),逢人向耳边振之,故取名铎庵。竹枝词将铎庵作为春游之地,说的是当年铎庵的优雅环境。
据史载,康熙十九年(1680)时铎庵增建大悲阁,又以庵房隙地,凿石穿池,构亭植树。逢春时,溪桥花隐,斋阁柳深,饶山林之趣。故铎庵当年也被城里人作为春游优选之地。铎庵历经康熙、嘉庆、同治年募捐重建,但到清末、园林、殿宇已经荒圯,民国时改为学校,至今旧址地为文庙路小学。


当然,上海老城厢的寺庙远不止上述四座,只是笔者看到的竹枝词尚未涉及而已。老城厢是少数民族居住相对集中的城区。700年前的元代起,少数民族开始在上海城南地区定居。据上世纪末统计,老城厢(原南市区)还保存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等9个宗教活动场所。
老城厢的宗教文化历史悠久,境内的各类宗教建筑也各具特色,有中国传统古典建筑风格的寺庙,有民族特色的伊斯兰清真寺,也有融合西方建筑艺术的教堂。这些建筑宏伟绚丽,结构精巧,不仅表现了精湛的古代建筑和雕塑艺术,而且反映了鲜明的民族特色,是祖先留给后人的瑰宝,并已成为老城厢的历史文化景观。同样,作为“诗性风土志”的上海竹枝词,也留下了上海老城厢社会变迁历史画卷中弥足珍贵的一抹绚丽色彩。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