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蒲州故城(国四)

2020-03-05 06:15阅读:
蒲州故城(国四)
蒲州故城就在蒲津渡口到鹳雀楼的路上,山西省永济市境西南约17公里处黄河东岸,蒲津渡、蒲州故城遗址打包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传说中的舜都蒲板即为蒲州故城。引城始建于周时,以后屡有重建扩修,历为州治府治,中唐几为中都建制,为中国北方历史重镇。
蒲州故城(国四)
蒲州故城周长约10公里,金元之交战争破坏严重,明清修葺颇多。1959年因三门峡水库建设,城内居民全部迁出,城砖剥揭几尽,但城坦土胎轮廓几乎完整保存,城内鼓楼及南、西、北门遗构清晰可见。1989年唐代开元时所铸铁牛、铁人各四尊即从西门外出土。蒲州古城遗址是国内外研究中国古城垣历史发展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蒲州故城(国四)
蒲州故城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和两千年的繁荣,是我国古代六大雄城之一,蒲州古称蒲坂,《帝王世纪》云“尧旧都在蒲,舜都蒲坂。早在部落联盟时期,蒲坂一带就是华夏文明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了。
蒲州故城(国四)
唐代和明代的蒲州城规模最大,是两个繁荣
昌盛时期,元初,成吉思汗铁蹄踏来,金主完颜氏见蒲州河山为障,易守难攻,便迁都于蒲州死守,金元之争使蒲州遭到严重破坏,明代洪武年间加固城池,这时的蒲州城池最为完整、壮观和坚固,明嘉靖34年(1556年)农历十二月十二日半夜时分,蒲州城尽毁于一场地震。嘉靖35年,人们重建家园,重修城墙以土筑之。明隆庆元年(1567年)大石铺底,城墙内外用青砖叠砌,但蒲州城与昔日辉煌相比,已大为逊色,古蒲州城最后一次修建是在同治七年(1868年)。
蒲州故城(国四)
蒲州古城从明朝开始,因离黄河较近,屡受黄河水威胁。1942年7月3日,水淹城北20多人村庄,城墙将水劈两股,绕城而流,城被围其中。所以,这也是当时蒲州城号称是河中府得名的由来。1946年秋黄河又涨,河床已高出城池,第二年县城迁出蒲州,城内居民纷纷迁出。上图下图为西城门,由于泥沙淤积,原有的城墙大部分被埋没于泥沙之下,只露出约两米的城头,城门洞如同地下通道
蒲州故城(国四)
今天的蒲州城只留下半截城墙、鼓楼和一片残垣断壁,向人们诉说着古蒲州昔日的辉煌。
蒲州故城(国四)
1947年4月25日,JF军入城,从此结束了蒲州古城长期在这里设过的治所——蒲反、蒲坂、蒲阪、中都、州、府、县等行政所在地。蒲州城JF当日(1947年4月25日),新人民县政府在新胜镇办公,1947年9月15日,由新胜镇迁于赵伊镇,在西街座南向北,建立起新人民县政府。(当时称永虞县),下图是唯一修缮过的西城门
蒲州故城(国四)
1984年,地、县博物馆在这里考察。考察发现蒲州故城正方形,周长八里三百四十七步(40578.3米)与史书记载吻合。城墙的北、南、西三面下部淤泥埋没4米、5米、7米不等。露出地面的有1米、2米也不等。这三面裹尚在,也不十分完整。城墙上的堞、楼均毁。下部泥沙埋没,东面的城墙、城门,砖裹全拆毁,唯土墙残存。
蒲州故城(国四)
古城一角
蒲州故城(国四)
古城一角
蒲州故城(国四)
在城中心位置有一方正的鼓楼,四面皆有门洞,现已被堵死,原四个门洞上都有匾额、对联,由于年代久远,对联已剥落,匾额只剩下西、南两个,回来查看网上资料,原匾额、对联如下:
东面楼对联:条岭云开丽舜日,涑水泽远千儒风。额文:曦光普照。
西面楼对联:叠嶂充光连华岳,长河天险空秦关。额文:应庚思过。
南面楼对联:对酒对歌好寿句,临风相见理玄诗。额文:迎薰解愠。
北面楼对联:翘瞻北斗层霄处,近接龙门一曲中。额文:仰望霄汉。
蒲州故城(国四)
蒲州故城(国四)
蒲州故城(国四)
蒲州故城(国四)
蒲州故城(国四)
蒲州故城(国四)
蒲州故城(国四)
东城门虽已是一片废墟,登上城墙仍能看出当初瓮城的规模,其中一城门洞基本完好,洞内墙上镶有一石匾,上有“砌石为路,以便人行,践斯石者,福寿康宁。大明万历癸巳秋吉”字样,表明此城在万历年曾被重修
蒲州故城(国四)
蒲州故城(国四)
东城门门券内部
蒲州故城(国四)
门栓孔洞
蒲州故城(国四)
东城门
蒲州故城(国四)
蒲州故城(国四)
看到有关报道说,山西有关部门将投巨资对蒲州古城进行修复,修复工程将根据《文物保护法》“整旧如旧”的原则进行。按照《蒲州府志》古城图分四步修复:修复西门,建关帝庙、白马庙;修复北门,建钟楼、鼓楼、贡院等;修复东门、建舜帝庙、蒲州府、县衙等;修复南门,建唐都一条街,24座翰林院,薰风楼等······
蒲州故城(国四)
古城外的油菜花
蒲州故城(国四)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