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勤洗澡爱刷牙,古人如此“讲卫生”

2020-02-28 13:33阅读:
“只要还有一粒米,不往人多地方挤;只要还有一个蛋,坚持不去超市转;只要还有一根葱,坚决不往菜场冲;只要还有一块肉,超市里面不露头;只要还有一口气,呆在家里守阵地!”一边是肆虐的疫情,一边是各种苦中作乐的段子,无奈也好,调侃也罢,信念只有一个:得把日子过下去!
这段与新型冠状病毒做斗争的时间,除了待在家中减少外出,按时更换口罩、保持良好的居家卫生和健康习惯外,“勤洗手”是做好个人日常防护的重要一步,也是降低感染最简便有效的方法之一了。
勤洗澡爱刷牙,古人如此“讲卫生”
“勤洗手”,也是古人的金玉良言
中国古代习惯将疾病称为“疾疫”,其中“疾”是普通的、一般不具传染性的疾病,“疫”指流行性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有关报告指出,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有48种,其中属于传染病的就有40种。
一直以来“勤洗手”都是我们保持个人卫生的金玉良言,古代也不例外。据考古学家考证,大约在2500年前,古人就以流水洗手,以避免双手交叉污染。为了不造成浪费,下面放着接水的器皿,这就是象形字“盥”的含义。
勤洗澡爱刷牙,古人如此“讲卫生”



十堰博物馆藏春秋青铜盘匜,古代盥器。形如瓢,与盘合用,用匜倒水,以盘承接。
《礼记·玉藻》中记载:“日五盥。盖谓洗手不嫌频数耳。”说的是每天要洗五次脸,而洗手的次数那是越多越好了。勤洗手固然重要,但若是次数过于频繁,反倒成了一种行为“洁癖”。比如北宋大书法家米芾对于洗手的执着,就超乎常人。作为书法家,米芾每日接触笔墨的时间很多,写字时难免会弄脏手指。据说每每到了饭前,米芾都要专门洗手十七八次。这种频率,如果放到现代生活,一只香皂恐怕用不了几天。
勤洗澡爱刷牙,古人如此“讲卫生”
米芾的执着不仅在自己的一双手,因为爱干净过了头,他时不时就得将朝服拿出来清洗一番,以致衣服褪色严重,结果被弹劾私自损坏朝服,随即被罢官。因为这种原因被罢官,也是委屈得没谁了。
勤洗澡爱刷牙,古人如此“讲卫生”
宋代理学家朱熹教导我们:便后必须洗手!衣服穿久了也要勤洗洗。(“凡如厕必去其上衣,又必洗手,着衣既久不免垢腻,须要勤于洗洗。”——《童蒙须知》)清人李渔也认为,用香皂洗澡、茶水漱口,这都是应该的。(“香皂浴身,香茶沁口,皆是闺中应有之事。”——《闲情偶记》)看到没,古人早就懂得保持个人卫生的重要性。


古人用什么洗手?
没有像现代花样百出的清洁产品,无所谓,古代人很早便开始运用天然资源洗脸洗手了。先秦时期,淘米水曾被当作洗涤用品,称为“潘”。而在谷物并不富足的年代,淘米水对普通人家来说可谓奢侈品了。有的地区,用“草木灰水”和着衣物进行清洗,可以去油污(《礼记·内则篇》)
勤洗澡爱刷牙,古人如此“讲卫生”
为了提升清洁效果,古人寻找到了一种更为廉价的洗涤物质——皂荚。皂荚是一种颇为讲究的洗沐用品,在南北朝时期的南朝率先开始流行,上层贵族洗浴时都用。除了作为洗涤用品外,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还将其视作一种中药材,称皂荚可以医治咽喉肿痛、小便淋闭、胎衣不下等几十种疾病。作为一种纯天然肥皂,皂荚在古人所用洗涤用品中存在时间最长,一直到今天,偏远农村中还有人用皂荚代替洗衣粉来洗涤衣物。
勤洗澡爱刷牙,古人如此“讲卫生”
古代是否有人工合成的洗涤用品?答案是肯定的,澡豆就是其中之一。南宋刘义庆曾把晋武帝女婿王敦不识澡豆一事,当作笑话写进《世说新语·纰漏》中。讲得是士族出身的王敦,在刚娶晋武帝的女儿舞阳公主时,上完厕所出来,婢女举着盛水的金澡盘,用琉璃碗盛着澡豆,本意是让他洗手用的,王敦却误以为澡豆是给他吃的,便把澡豆倒进水中饮用,还说是“干饭”。可见,澡豆在当时是相当高级的洗涤用品,连王敦这样的大人物都不识。从史料来看,澡豆也确是古代最高级的洗浴用品,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便记载了唐代宫廷专用的“澡豆方”。
勤洗澡爱刷牙,古人如此“讲卫生”
勤洗澡爱刷牙,古人如此“讲卫生”


日本宽政戊午(1798年)千贺芳久精思堂仿乾隆聚珍版活字本的《御药院方》,其中记载了古人洗手的方子——洗手檀香散




勤洗澡爱刷牙,宋人如此“讲卫生”
古人很早就有爱干净、讲卫生的传统,定期洗浴甚至成为一种休假制度。秦汉时,已形成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浴的习惯,以至于官府每五天给大家放一天假,被称为“休沐”。而唐代是最喜欢洗温泉的,尤其是唐明皇和杨贵妃,对洗温泉可谓情有独钟。
勤洗澡爱刷牙,古人如此“讲卫生”


图为宋代《妃子浴儿图》(现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北宋名臣蒲宗孟以爱好洗澡闻名,规矩甚是讲究,还有“小大澡浴之别”。据记载,他隔一天一小澡浴,用水三斛,使用仆人五六名; 隔两天一大澡浴,用水五斛,使用仆人八九名(据《宋史·蒲宗孟传》)。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是出了名的不修边幅,常年不洗澡,身上长虱子,衣服就更不用提了。叶梦得《石林燕语》曾将王安石“经岁不洗沐”作为一件怪事加以记述,表明洗澡在当时中上层人士中已经成为一种起码的卫生习惯。
而公共澡堂的出现,则是在宋朝以后,与之共生的一种职业,就是搓澡的。王安石不好洗沐,作为好友的吴充、韩维看不下去了,便定期相约王安石一起去公共浴堂沐浴更换新衣。古人重诺,在约束之下王安石不得不去沐浴,衣服也换得勤了,个人卫生有了很大的改观。
勤洗澡爱刷牙,古人如此“讲卫生”
南宋时,经营浴室的商人组成行会,称“香水行”。此外,各大寺院也经营沐浴业,有些还特别设置了“汤池”(即温泉)。诗人苏轼就曾在安国寺沐浴,还和其子苏过一起享受过增城 (今广东增城)白水山佛迹院的“汤池”。
不过,当时不少大户人家会在家里建浴室,客人远道而来,主人往往会请客人先泡个澡,待洗去身上的尘埃,再开始设宴款待。在宋代,夏天是每晚必洗澡的,即所谓 “每暑夕浴”。囚犯按规定,夏天也得5日一沐浴。而在不少南方少数民族地区,都有在江河中洗澡的习惯。
勤洗澡爱刷牙,古人如此“讲卫生”
图为《华清出浴图》(清代康涛绘)
除了对洗澡情有独钟外,宋代人大多重视口腔卫生,不少人坚持早晚刷牙。牙刷的使用在当时已经比较普遍,临安街市上有售“刷牙子”,即牙刷,用“马尾之毛”制成。金子巷口还有一家 “傅官人刷牙铺”,则是专门销售牙刷的商店(《梦粱录·诸色杂货、铺席》)。此外,宋代还有揩牙粉、固齿药,以及“以补种堕牙为业” (《剑南诗稿·岁晚幽兴》)的医生,专门替人镶补牙齿。据记载,有人“早晚揩牙”,结果“年逾九十,牙齿都不疏豁,亦无风虫”,并且 “食肉尚能齿决之”。在宋代,想要保护好牙齿,办法还是很多的。为保持口腔卫生,士大夫还会用鸡舌香,避免口臭。
勤洗澡爱刷牙,古人如此“讲卫生”
勤洗澡爱刷牙,古人如此“讲卫生”


宋代的牙刷,已经有现代牙刷的雏形了
古人对城市卫生的重视,超过你的想象
在古代,瘟疫是隔几年就会来一次,虽然古代人对疫病的认识还十分有限,难以从机理上全面揭示疫病并提出科学的防疫措施,但一次次的实践经验告诉人们,如果保持良好的周围卫生环境,同时注重自己的个人卫生,是可以减少瘟疫传播的。
早在商代,人们已经制订出了处理垃圾的法令。如果居民将垃圾倾倒在街道上,就会受到斩手的严厉处罚。这一立法,维持到秦代。商鞅制定的秦律规定:“弃灰于道者刑。”唐代时,官府同样会惩罚乱扔垃圾的人,比如打六十大板之类,只不过不会再像先秦时那么残酷了。如果有关管理部门没有履行职责,将同样获罪并受处罚。
勤洗澡爱刷牙,古人如此“讲卫生”
在经济文化、精神文明发展登峰造极的宋代,则出现了专职的环卫工人,而保持良好的公共卫生、家庭卫生,早已成为一项“全民行动”。为了搞好并保持城市清洁卫生,官府主要抓两条:一条是垃圾及粪便的处理,另一条是避免城市饮水污染。
宋代临安街头,每天都有专人负责扫街、盘垃圾,这些环卫工可以领到月薪“钱二千,青衫子一领”。城市里建有公共厕所,大户人家有私用坑厕,小民小户“只用马桶”。由于粪便是极好的农用肥料,各家住户都有固定的出粪人,他人“不敢侵夺。或有侵夺,粪主必与之争”,甚至因此打官司,“经府大讼,胜而后已”。这些城市中的垃圾、粪便,另有专门的船只负责搬运处理。不仅如此,每到新春时节,官府还会派人挨家挨户疏通沟渠,并负责将道路污泥“搬载乡落空闲处”(据《梦粱录·诸色杂货》《梦粱录·河舟》)。到过临安城的马可·波罗曾感叹这里街道的干净、卫生,“任赴何地,泥土不致沾足”。
勤洗澡爱刷牙,古人如此“讲卫生”
杭州一直有一批以开掘西湖为职责的士兵,负责保障城市饮水安全。他们“专一撩湖,无致湮塞”,保证西湖 “无垢污之患”。与此同时,官府出台严令:无论官民,在西湖中“不得抛弃粪土”、“秽污填塞湖港”,“或有违戾,许人告捉,以违制论”。
勤洗澡爱刷牙,古人如此“讲卫生”
家庭卫生除了必要的清洁外,宋代各家各户还会想尽一切办法驱蚊、去虱、捕鼠、治蚁。宋时有不少地方蚊虫颇多,为防止蚊虫叮咬,有条件的人家点蚊香,熏蚊虫,临安城中以出卖“蚊烟”为职业的不下数十人(《武林旧事·小经纪》)。为了清除蚤虱,人们大多采用药用植物。如,将芸草“置书帙中即无蠹,置席下即去蚤虱”;去除蚤虱的办法,还有以手捕捉、煮衣釜中、熨斗烙杀等记载。灭鼠主要靠养猫。临安城中“养猫”很普遍,并有专门以提供猫食为职业的人。除了猫捉耗子外,临安城中还不乏卖“老鼠药”的“小经纪人”。
勤洗澡爱刷牙,古人如此“讲卫生”
城市发展起来之后,如何处理“不事稼穑”的城市居民的大量污秽之物,成为头疼的问题。唐宋时期,出现了以集中清理城市垃圾、粪便并贩卖到乡下为职业的人,还有人因此成为巨富。
明清时期,粪土贸易更不必说。清乾隆时期来访的英国马嘎尔尼使团的成员斯丹东爵士,在其所撰的访华见闻录中写道:“中国人非常注意积肥。大批无力做其他劳动的老人、妇女和小孩,身后背一个筐,手里拿一个木耙,到街上、公路上和河岸两边,到处寻找可以做肥料的垃圾废物……中国人把这种粪便积起来,里面掺进坚硬壤土做成块,在太阳下晒干。这种粪块可以作为商品卖给农民。”有了这种经济杠杆,大量的粪便垃圾处理就不再是困扰城市环境卫生的问题。
本文内容综合自《中国大通史》及网络
《中国大通史》
勤洗澡爱刷牙,古人如此“讲卫生”
曹大为 商传 王和 赵世瑜 总主编
精装 16开
学苑出版社 出版
本书是一套详细、系统地反映史学界改革开放40年来研究成果的中国通史著作。由史学界权威学者倡议,戴逸、张岱年、季羡林、钟敬文、侯仁之、顾诚、丁守和等20余位学界前辈任学术委员,180余位历史学、考古学、哲学、民俗学、人类学、地理学等学科著名学者参与撰著编辑。
全书以中国历史时序排列,分为史前、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西夏、金、元、明、清(1644—1840)、清(1840—1911)、中华民国,1700 万字。全书各卷均以综述与治乱兴衰、经济、国家控制、社会结构、精神文化、社会生活等六编构成,以专题形式叙史,后附主要参考史料、历史纪元表。
扫码购买
勤洗澡爱刷牙,古人如此“讲卫生”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