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行走的风景——鸭棚子的记忆

2018-10-09 10:15阅读:
行走的风景——鸭棚子的记忆
寒露至,秋已寒凉,不知前些天遇到的那几个龙门来的放鸭人,赶着四千五百只鸭子去到了何方,不知是否已赶回了龙门还是正在回龙门的路上。
那日初见,夕阳下的放鸭人就像鸭司令一样高扬起长长的竹竿,吆喝着,将数千只鸭子排着队从田里赶上了路,数千只鸭子嘎嘎的叫着排着队鱼贯而行,场面很是震撼。回到家整理照片时管家看到了鸭棚子的照片,一时兴起打开了话匣子。


行走的风景——鸭棚子的记忆

行走的风景——鸭棚子的记忆
行走的风景——鸭棚子的记忆
行走的风景——鸭棚子的记忆
行走的风景——鸭棚子的记忆
行走的风景——鸭棚子的记忆
行走的风景——鸭棚子的记忆
行走的风景——鸭棚子的记忆
行走的风景——鸭棚子的记忆
行走的风景——鸭棚子的记忆
行走的风景——鸭棚子的记忆
他说:放鸭人又称鸭棚子、吆鸭儿的,一般是由生产队任命,放鸭人挑着鸭棚子,手执长竿,吆着鸭儿于每年的麦收和打谷子两季农忙后在田里觅食,不用喂养,鸭儿自己在田里啄食麦粒、谷粒、虫虫等活食,晚间就用围席将鸭子在田间围起来,这种川渝地区特殊的群养家禽方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尤为盛行,如今已很少见。
他还说:鸭棚子过的是游牧生活,走到哪里锅碗瓢盆、围鸭子的围席、睡觉的鸭棚子就担到哪里,俗话说“鸭棚子搬家都有三挑”。鸭棚子煮饭用的是鼎锅,煮的是焖锅饭,远远的就能闻到那饭香极了。鸭棚子还有手绝技,吆鸭儿的那长竹竿尖接有一个牛角铲,鸭群走错了方向时,就用小铲子铲一砣泥,“Biu儿…”飞甩过去,那可真是指哪打哪,直接就扔到了头鸭处,将鸭子顺利赶上了正道。竹竿底部的小铁铲则是当有鸭子过不去的田坎边,鸭棚子就用小铁铲为鸭子们掘泥筑路,让鸭子们顺利通过,同时也是方便歇气时将竹竿插入泥土中。
最让管家记忆犹新的是有一年,鸭棚子迁徙后,跟着鸭棚子走过的脚步在一块麦田里,顺着麦垄的壕沟,一脚一脚的淌过去,用手居然摸到了好几枚鸭蛋!在那样贫瘠的年代,肚子都吃不饱、难尝肉味的情况下竟然摸到几枚鸭蛋,那简直就是人间美味,珍肴异馔!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里管家都常去田间寻找是否还有鸭棚子遗漏的鸭蛋,那种滋味至今难忘……
行走的风景——鸭棚子的记忆
行走的风景——鸭棚子的记忆
行走的风景——鸭棚子的记忆
行走的风景——鸭棚子的记忆
行走的风景——鸭棚子的记忆
行走的风景——鸭棚子的记忆
行走的风景——鸭棚子的记忆
行走的风景——鸭棚子的记忆
行走的风景——鸭棚子的记忆
行走的风景——鸭棚子的记忆
行走的风景——鸭棚子的记忆
如今的鸭棚子已不同以往,尽管也还是风餐露宿,但已大有改观,他们用上了三轮摩托车,睡觉可以睡鸭棚也可以睡车上,吃的东西也可以骑上摩托车上附近的场镇去买。如今吆鸭儿这种迁徙的群养方式只为养出来的鸭子健康无添加饲养,市场价值更高,在如今食品安全堪忧的大环境下,这样的生态环保鸭也更是得到各家餐桌所青睐,可叹的是这样的产业却是逐年没落,少之又少了……
写到文尾,无端端的竟然想起了小时候的童谣“鸭儿哩哩,走路拐拐,没得妈妈,自己晓得回来……”那些记忆中曾经的美好还有多少能回来?
行走的风景——鸭棚子的记忆
行走的风景——鸭棚子的记忆
行走的风景——鸭棚子的记忆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