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转载:新闻如何扭曲事实?陈年茅台的舆论漩涡,看中国商业的舆论环境。

2019-06-10 18:53阅读:
新闻如何扭曲事实?陈年茅台的舆论漩涡,看中国商业的舆论环境。


原创: 之乎先生 之乎先生个人主页 今天

6月4日,上游新闻发布《30年和50年陈年茅台系勾兑而成?成都律师诉茅台要求“退一赔三”》。2019年6月8日,上游新闻发布《一吨新酒加一勺老酒就是“30年陈酿”?年份酒乱象亟待规范》。随后相关媒体转载,标题慢慢来变成了《一吨新酒加一勺老酒就是“30年陈酿”?茅台遭律师起诉销售欺诈》,再演变为《茅台一吨新酒加一勺老酒就是30年陈酿?老员工:正常》等等。


原本是很普通的法律纠纷,职业打假普遍存在。四川律师只买了30年茅台、50年茅台,偏偏没有买15年茅台,或因为律师知道陈年茅台酒是15年基酒为主体,勾兑更老基酒而成。

早在2005年,茅台的酿酒大师季克良就写过一篇《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陈年茅台酒》。文中说道:

茅台酒的特殊工艺还有一个重要方面,那就是“精心勾兑”,这也是建立在丰厚的老酒积存基础上的。

就勾兑而言,好的白酒都需要勾兑。一般的企业都是通过制作“调味酒”来保持其酒的质量和风格。而茅台酒与众不同的是,它有不同年份酒、不同香型酒、不同轮次酒、不同酒精浓度的酒,它的勾兑完全依靠和采用以上不同的老酒来完成,属于典型的“固态纯粮发酵原酒勾原酒”,不添加任何香气物质,保证了茅台酒纯天然的特点,最终形成了茅台酒“酱香突出、幽雅细腻”的独特风格,所以能够长期存放,越陈越香。

至今,茅台酒厂的酒库车间是酿造车间的几倍,去过茅台镇的人都感到震撼。一瓶茅台,至少100种以上基酒,不添加香味香气物质,“以酒勾酒”勾兑而成。

早在1965年,季克良就发表了《我们是怎样勾兑茅台酒的》的论文。勾兑一词见诸媒体,还是90年代食用酒精勾兑香精香料,因含有工业酒精而致死。现如今的液态法白酒,依旧采用食用酒精勾兑,但固态法白酒同液态法白酒的勾兑,具有天壤之别的差异。

目前品牌白酒,几乎都有勾兑工序,才能保持品质稳定。反而所谓的“原浆酒”,行业专家指出大多属于食用酒精勾兑的劣质酒。勾兑,优质白酒、劣质白酒,都会采用的工序。新闻常见菜刀杀人,你到了餐馆不因见了菜刀就夺门而走。

陈年茅台酒是按行业标准,根据茅台股份官网的产品介绍栏目,以30年为例,陈年贵州茅台酒其基本基酒酒龄不低于15年,按照30年陈年贵州茅台酒标准精心勾兑而成,未添加任何香气。

6月4日,上游新闻发布《30年和50年陈年茅台系勾兑而成?成都律师诉茅台要求“退一赔三”》,在微信公众号找到了新闻源头。内容基本符合事实,但显然有对酱香数百年的传统工艺熟视无睹,可以让消费者对“勾兑”二字产生反感情绪。

6月8日上游发布评论《面对白酒年份酒乱像 监管部门不能当旁观者》。文章说:


“勾兑”、“白酒”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见诸媒体,往往主题都是不法分子私下里制造、贩卖假冒的高档白酒,但这次“剧情”有了变化。贵州茅台诉讼代理人当庭不仅大大方方的承认了“50年陈年茅台”、“30年陈年茅台”是用15年的基酒勾兑而成的,还指责原告邢连超对陈年茅台酒的认识,更多是出于主观臆断和个人经验……

由此可见,上游新闻对“勾兑工艺”蔑视,缺乏媒体对专业领域的基本尊重。酱香酒七次取酒,最初是七种风格迥异的基酒,从清代开始就有勾兑工序,工艺注定不可能按轮次酒卖。勾兑在贵州就是褒义词,咱们勾兑勾兑,意思是商量沟通的意思。

贵州日报在2018年05月04日刊文《王刚:秉承工匠精神的国酒“勾兑大师”》。2018年10月25日 ,《匠心传奇》江苏卫视播出《林永健找寻“茅台”密码,时间打造匠心佳酿》,电视节目中展示茅台勾兑技艺。2017年4月2 日,北京卫视《非凡匠心》播出张国立的《去酒厂了解制作茅台酒》。2016年11月18日茅台内部刊文《“茅台味蕾” 缔造者的多彩人生——记公司首席勾兑师王刚》。

由此可见,勾兑工艺,茅台从来没有藏藏掖掖,本也应该大大方方。

更糟糕的情况舆论出现了,始料未及。

2019年6月8日,上游新闻发布《一吨新酒加一勺老酒就是“30年陈酿”?年份酒乱象亟待规范》,在官方找到新闻源头。随后相关媒体转载,标题慢慢来变成了《一吨新酒加一勺老酒就是“30年陈酿”?茅台遭律师起诉销售欺诈》,再演变为《茅台一吨新酒加一勺老酒就是30年陈酿?老员工:正常》等等。

明显,张冠李戴,移花接木,非常不符合新闻的客观原则。

新闻媒体被认为是第四权力,对政府监督起到重要作用。但在中国,新闻媒体在某些方面“有责无权”,在有些方面却往往“有权无责”。中国原本脆弱的商业环境,在“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下,商家从施害者瞬间变成被害者。

茅台陈年酒这事,我们应该站在更高的视角看。

第一,陈年酒,以及擦边的窖龄酒,茅台应该站出来牵头做好年份酒的国家标准,白酒需要建立国际通行的行业标准,必须从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角度去看待。即便茅台一直官方介绍的都是15年基酒为主体勾兑而成,茅台没有可以隐藏,当然勾兑本身是茅台的传统工艺,与食用酒精勾兑不是一回事。

我建议消费者第一闻酒香,美不美,第二尝酒味,厚不厚,第三才看酒龄,柔不柔。往往迎合消费者,所谓原浆反而是食用酒精勾兑而成,过分的强调柔和可能也是劣质酒。

第二,是商业的舆论环境,新闻迅速扭曲事实,茅台成为舆论扭曲的伤害者。其他商家如果没有茅台这么大的品牌影响力,可能就毁于一旦了。我们需要思考如何保护企业免受不实舆论的伤害,必须从保护商家品牌的角度去看待(被采访者权益)。

原载新闻没有采访贵州的酒企,却采访四川的酒企。媒体采访四川酒企说法,说几吨新酒勾兑一点老酒,标题把主体换到茅台员工或茅台,让网友以为茅台是四川酒企那样新酒勾兑,违背新闻客观原则。

四川浓香居多,新酒即可卖,贵州产酱香,新酒没法喝。即使普通飞天茅台酒,也是五年出厂,也有些辣口,这是酱香酒香味最为丰满的缘故。大多数酒友,都知道茅台酒还得自行贮存两三年再喝更好。也是茅台酒最有价值的地方,“历经岁月、愈久弥香”。在收藏市场,茅台酒的魅力体现了。但即使是浓香酒,优质品牌也要贮存两三年再卖。记者采集样本明显存在偏差,通过极端例子呈现,有违事实。

我期待茅台站出来,牵头行业专家,共同探讨年份酒、窖龄酒的标准,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同时增强中国白酒的国际竞争力。

但从千千万万个商家角度,新闻原本还原事实,最终又如何扭曲了事实?陈年茅台的舆论漩涡,看中国商业的舆论环境,让心感受到舆论的恐惧。如果不是茅台,换作其他小小商家,如何经受得起不专业新闻的诋毁打击?又谁来保护企业的权益?

全文完,转载联系原创作者微信:hopewiell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