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山西榆次西见子宣承院正殿之宋代建筑推断

2012-10-27 00:21阅读:
山西榆次西见子宣承院正殿之宋代建筑推断

西见子宣承院位于山西晋中榆次区西见子村中,早年曾做学校,仅存一座正殿保持了原貌,其他房屋已在学校时期改建。

西见子宣承院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悬山顶,平面接近方形。由于宣承院没有留下有断代价值的题记碑刻,只能依靠形制断代,山西省文物局编辑出版的《厚重山西-山西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选编》一书中推断此殿为金元时期建筑,但我个人并不认同

根据明万历年间《榆次县志》记载,宣承院建于唐咸亨二年(671年),宋熙宁七年(1074年)重修,金大定二年(1162年)再次重修。
山西榆次西见子宣承院正殿之宋代建筑推断

宣承院正殿,树丛掩映,难窥全貌

此殿梁架非常古老,最下面的主梁采用四椽栿对前乳栿用三柱,四椽栿和乳栿在内柱头上平接,内柱头上置大枓,枓口十字伸出实拍栱承托两段梁的衔接处,主梁之上用驼峰、交栿枓托四椽栿,其上再用驼峰、交栿枓托平梁,平梁之上叉手、驼峰、蜀柱托脊槫,这里承托蜀柱的使用了驼峰,而不是后代常用的和沓。四椽栿与平梁两端均采用了托脚。
山西榆次西见子宣承院正殿之宋代建筑推断
宣承院两段梁平接于内柱上,下面使用了实拍栱
山西榆次西见子宣承院正殿之宋代建筑推断
梁间均使用托脚,并用驼峰、交栿枓托上一层梁
山西榆次西见子宣承院正殿之宋代建筑推断
平梁之上叉手、驼峰、蜀柱承托脊槫

驼峰、交栿枓、托脚,把这些结构都用上的建筑大多在唐宋时期,比如这两座

山西榆次西见子宣承院正殿之宋代建筑推断
唐大和六年(832年)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
山西榆次西见子宣承院正殿之宋代建筑推断
五代建筑山西平顺龙门寺西配殿

初到宣承院,感觉很奇怪的是此殿虽有单假昂枓栱却不出跳,檐柱位于橑风槫下,枓栱只起装饰作用。
山西榆次西见子宣承院正殿之宋代建筑推断
宣承院前檐枓栱,柱头铺作与补间铺作都是单假昂,却不出跳

仔细观察殿内,发现前檐梁头处后代改造迹象明显,梁头上与泥道栱相交的凹槽已经远离了泥道栱,可见是某次维修中把前檐柱、栌枓、泥道栱往前移动到了橑风槫下,梁头泥道栱凹槽之上柱头方和压槽方还保留在原位。

山西榆次西见子宣承院正殿之宋代建筑推断
从内部可以看出前檐柱、栌枓、泥道栱全部前移动,梁头上本应与泥道栱相交的凹槽已显露出来
近观前檐梁头,发现梁头泥道栱凹槽上有一只隐刻的枓,枓口吞柱头方,大梁下皮处锯掉一块,填充了一块方木,这块方木正是铺作外转那个单假昂的后尾,且且梁头上的泥道栱凹槽到此截止,改造迹象明显。

山西榆次西见子宣承院正殿之宋代建筑推断
前檐梁头的隐刻枓。圆圈中的木块是假昂的后尾,改造时把大梁下皮锯掉一块加上去的
梁头隐刻一只枓这一信息非常重要,这说明梁参与到了枓栱结构里,宋中期以后的建筑大部分是梁压在铺作层之上,不参与枓栱结构,也就不需要再刻枓了

我们先来看看哪些建筑梁头上刻了枓

山西榆次西见子宣承院正殿之宋代建筑推断
唐建中三年(782年)山西五台南禅寺正殿,梁头伸出为第二跳华栱,梁头上与柱头方相交处隐刻一只枓
山西榆次西见子宣承院正殿之宋代建筑推断
唐大中十一年(857年)山西五台佛光寺东大殿,梁头伸出为第二跳华栱,梁头上与柱头方相交处隐刻一只枓
山西榆次西见子宣承院正殿之宋代建筑推断
辽统和二年(984年)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二层,梁头伸出为第二跳华栱,梁头上与柱头方相交处隐刻一只枓
山西榆次西见子宣承院正殿之宋代建筑推断
推断唐构山西平顺天台庵正殿,梁头伸出檐外为一跳华栱(枓口跳),梁头上与柱头方相交处隐刻一只枓
山西榆次西见子宣承院正殿之宋代建筑推断
五代建筑山西平顺龙门寺西配殿,梁头伸出檐外为一跳华栱(枓口跳),梁头上与柱头方相交处隐刻一只枓

山西榆次西见子宣承院正殿之宋代建筑推断
推断宋构山西潞城原起寺大雄宝殿,梁头伸出檐外为一跳华栱(枓口跳),梁头上与柱头方相交处隐刻一只枓。(山西省古建所贺大龙先生已将此殿推断为五代遗存)

从上面实例可以看出,梁头参与枓栱结构,并隐刻枓于柱头方位置之下的,多集中在唐及宋初之前,宣承院殿的梁架结构亦符合这一时间段的特征

宣承院是像南禅寺那样梁头出第二跳华栱还是像天台庵那样梁头出第一跳华栱(枓口跳)呢?如果把栌枓平移回来,会发现栌枓内皮已经和月梁的刻痕基本一致了,已无容纳里转一跳华栱的空间,因此宣承院正殿最有可能采用的是梁头出一跳华栱的枓口跳结构,大梁内视还可看到少许跳头上的交互枓痕迹。

山西榆次西见子宣承院正殿之宋代建筑推断
梁头上还能看到少许跳头上的交互枓痕迹

宣承院大殿使用的普拍方宽窄不一,厚薄还不一样,柱头相接处看不到任何铰接的痕迹,而且普拍方这种构件即使到了房倒屋塌的程度一般也腐蚀不到他,更不用说此殿梁架结构十分完整了,因此改造时是不用更换普拍方的,宣承院使用如此粗糙的普拍方只能说明是把檐柱外移时才加上去的,原构无普拍方。
山西榆次西见子宣承院正殿之宋代建筑推断
宣承院的普拍方很粗糙,照片中可见厚薄还不一致,后代添加的迹象明显

宣承院后檐大部分包于墙中,可见无补间铺作,梁头不出跳,有泥道栱,梁头之上短替木托橑风槫,这个角度看不到齐心枓,仅就看到的这几个构件,后檐极有可能是把头绞项作

把头绞项作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大木作结构形式,现存的唐、五代、宋木结构古建筑中已无实例,但唐及以前的砖石仿木结构中有很多应用,如果后檐是把头绞项作,那将大大增加宣承院正殿断代前提的可能性。
山西榆次西见子宣承院正殿之宋代建筑推断
宣承院后檐,可见使用了短替木托橑风槫,泥道栱虽不可见,却可看到泥道栱头上的散枓
山西榆次西见子宣承院正殿之宋代建筑推断
后檐西山处,也是可见短替木和散枓
山西榆次西见子宣承院正殿之宋代建筑推断
宣承院大殿后檐外墙大约五六十年代整个包了起来,什么也看不到,看来只有等将来维修时才能知道后檐的情况了。
山西榆次西见子宣承院正殿之宋代建筑推断
唐天宝五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