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里的渔民怎么过周末(39P)
2009-06-15 07:58阅读:
关注
太湖里的渔民怎么过周末(39P)
图·文
穿山甲1268
图1
我的童年是在大连老虎滩渡过的,家就在大海的边上,那时候天天泡在大海里,无忧无虑,开心极了,我对水的情节是从小就有的。
70年代初全家到了北京,这里有密云、怀柔和官厅等很多大大小小的水库,却没有了大海,要想看海,最近的也要跑到160多公里的天津或者200多公里以外的北戴河了。
去年因工作关系我只身来到了江南,江南水乡除了粉墙黛瓦、漏窗小阁的精美建筑,最能吸引我的就是那个太大的湖--太湖。半年多时间里,我在当地好友的帮助下,开车或乘船游览了很多太湖上的小岛和湖边的渔村,太湖中的无人岛贡山岛、南太湖西山岛上的古村明月湾、西山岛上的堂里村
、北太湖边上的小村红沙湾、太湖边上的古镇南泉、鼋头渚、勃公岛.....,那烟波浩渺、天水一色的太湖仿佛又把我带回到了大海边的童年时代。
端午节前,无锡的好友平凡MM就邀请我们乘船到太湖里去看捕虾和打渔,由于我平时工作很忙,一直拖到了6月的第一个周末。
周日的那天,我是早晨6点钟起床的,学校的食堂还没有开门,我们只好到雪浪镇上的小吃店,吃上一碗菜肉馄饨,就匆忙驱车到华庄镇的小溪桥码头侯船。
太湖里的渔民对天气非常敏感,清早的天空虽然有些阴沉,但风平浪静,温度也在很舒适的20度上下,船老大告诉我这样的天气很适合出湖。然而更巧的是平凡MM帮我们预定的船,还是那次和我们一起去贡山岛的手摇动力两用船,开船的还是那对和蔼憨厚、言语不多的中年夫妇。
在小溪桥码头登船的时候,我看见很多当地的渔民也在码头集合,一打听才知道他们是准备乘坐专门的作业船去太湖监控水质,清理湖面。这也是一种渔民的周末生活哈。
还是回到主题吧,帮我联系渔船的平凡MM和船老大都明白,这个大周末的我往太湖里跑,就是想看看太湖深处的那些渔民在周末是怎么过的?
我乘船在太湖里转了5个多小时,我用镜头记录了太湖渔民的周末湖样生活。
图2

早晨7:30,小船从华庄小溪桥码头起航,在太湖里航行了1个小时后,到达了贡山岛附近水面。
图3
华庄小溪桥码头有一个很大的泊船港湾,现在政府为了控制太湖水质,禁止捕鱼,真正的捕鱼期要到9月份,所以大多数渔船都停靠在自家的泊位上。
听当地的朋友讲,考虑到渔民的实际利益,当地政府在“5·1”劳动节和端午节两个节日的几天里许可渔民到太湖里打渔和捞虾。但这个周末渔民还是老老实实地守在这里,大多数上岸回家休息,个别的在船上做些维修整理工作。
图4

华庄小溪桥码头,停靠在港湾中的渔船和渔船上闲坐的渔民。
图5
周末的大清早,就有很多渔民聚集在华庄太湖整治办公室前的登船小码头上,他们要在这里集合乘坐专门的渔船去太湖完成清理湖面、监控水质的任务,他们是周末还要工作的渔民。码头的小旗子很醒目:铁腕治污,科学治水!
图6

这就是将要在太湖里作业的治污船。
图7
我们的小船在太湖里行驶半个小时候后,发现一艘木质机帆船,船头立着一个一脸严肃的男子,船上一面绿色的小旗被风吹得哗哗作响,小旗上写着9个大字:华庄街道,湖泛巡查船。应该是太湖中的城管吧,他们的周末也是在太湖里渡过的。
图8
船行一个小时之后,我们到达了贡山岛湖面,和清明时相比,湖面上好像多些绿色的水草和水中的植物,还是挺美的。
图9
在贡山岛的东面我们发现了一艘十几米长的铁皮机帆船,船老大告诉我们,这就是太湖里贡山岛流域唯一一个从渔民手里收鱼和虾的船只。
这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附近渔民打的的水产品不得自行销售,只能卖给这艘船上的中间商,再由这艘船上的老板批发给其他鱼贩子。
这艘船上共有两个人,一个人收货称重,另一个人按照种类储存收上来的水产品,呵呵,这是名副其实的“坐收渔利”!
这也是太湖水产品从捕获到市场再到用户手中这个商业流通过程中的第一道手续。后面还有,这个船到岸后还要批给陆地上的第一个中间商,这是商业流通过程中的第二道手续。再由湖鲜的一批到二批,到三批四批,最后才能到达居民手里。最后的价格自然也要翻上几番,比如螺丝在太湖里收上来每斤3毛钱,到岸上的农贸市场就要卖到3元钱,整整涨了10倍!
图10
船上收货的渔民,这船上收上来的所有的鱼虾都是由他分放的。
图11
听船老大讲,这艘船总的花费3万元,眼前绿色的扁箱子是装虾的,什麽白虾、湖虾、龙虾都装在里面,然后把绿箱子在放到旁边的铁皮水箱中,那箱子里的水是太湖水,有一台加氧机在往水里不停地加氧。
图12
这艘船的后部,是一个半人高的卧室,就在画面下方这个铁皮箱子下面,我钻进去看了一下,里面很宽敞,有被子和褥子,大致可以容纳5、6个人休息。
图13
为了让我看得更清楚,我们的船靠过去,在那艘船的后面抛锚休息。
听那艘船上的老板介绍,9:30以后是渔民来交货的高峰,一般一天里会有近百船次来这里交易。
果然,还没到9:30我就看见有很多渔船从四面八方驶过来,渔民们很熟练地把船头靠在船上,再用绳子把两只船拴在一起,把一筐筐鲜活的湖鲜抬到这条大船上,交给船老大。
我发现,船老大当时只是承重记录重量,并没有付现款给渔民。后来知道,他们的交易活动是,第一天收货记账,回去后船老大再计算钱数,并把每个人的钱都用纸包好,写上名字,第二天收完货后把昨天的钱再付给渔民,这不是以货换汇?交易风险也降到了最低!你不得不佩服,鱼商们真的很精明!
图14
我问了其中的渔民,周日几点出来的?一天能搞到多少钱?
他们说:周日5点多就到湖里打渔了,由于没有到捕鱼期,他们只能用一种叫“地龙”小型拖网,小打小闹的捕些鱼虾换点零花钱,运气好的话,一天能收个一、二百快钱,运气差些的话只有几十元钱。
图中显示的是前来交易的渔船。
图15
收上来的大一点的鱼都放在船舱下的水箱里,小一点的鱼按类放到船舷的圆筒网子里。
图16
图17
这个称重的就是这条船上的老板,他也是一个渔民,只不过不是靠打渔挣钱了。
图18

饭桌上常见的安刺鱼,现在见到了活的。
图19

渔民在太湖里捕捞的鱼和虾,包括无锡三白中的白虾,还有营养价值极高的湖虾。
图20

白虾和湖虾是怎么捕获的?我拍了一组渔民捕虾的片子。
图21
捕虾是用一种叫“地龙”的筒形网,渔民把网放到水里,过一段时间再一节一节的收起来,钻进网里的虾就会被捞上来。
图22
这个渔民一网几十米的“地龙”没有捞上多少虾,夫妻两显得有些失望。周日挣点零花钱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图23
周日到太湖捕鱼的渔民中大多是一家两口,夫妻二人合作,有些女渔民还是挺漂亮的。
图24
这个上二年级的小姑娘,星期天不上学,是跟着爷爷奶奶出来捕鱼的。
图25
一个早上捞了那么多螺丝,很能干,但螺丝的价格只有0.3元/斤,所以这么多螺丝也卖不了多少钱。
图26
老人和儿子把在太湖捕的鱼到这里卖掉,老人看上去有70多岁,身板硬朗,皮肤是那种健康色。
图27
图28

这个脖子上挂着金项链,赤脚的奶奶辈的渔民,挺时尚的。
图29
这个女渔民的帽子和衬衣很漂亮。
图30

太湖里的螺丝个儿大、肉肥、味美,
很好吃。
图31
临近中午,我们船上的老板娘告诉我们,午饭已经做好,我们在太湖中的午餐就要开始了。船老大发动了渔船,我们与那条渔船上的老大依依惜别,离开贡山岛,这是在贡山岛附近拍摄的照片,贡山岛局部湖面上微生物很活跃,还可以看见大量的水草,这与我上次清明时来有很大差别。
图32
船上的老板娘从上午就开始忙活,煮虾、炖鱼,炒青菜,做了很多菜,我们自己带的啤酒饮料,这样我们在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