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明代太学诸生曾怎样用功读书?太学师生曾有怎样感人至深的情谊?

2020-05-27 10:22阅读:
作者:史遇春
本篇话题,还得从笔记作者彭时说起。
话说,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十年(农历乙丑年·公元1445年),彭时参加会试,中了副榜。
相关名词,需要简单解释一下。
1、先说会试。
所谓会试,即共会一处,比试科艺。
会试考期在春季,故称“春闱”。
又因会试由礼部主办,亦称“礼闱”。
会试应考者为各省举人,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会试共考三场,每场三日。先一日领卷入场,后一日交卷出场。
会试后,贡士由皇帝亲自御殿覆试、择优取为进士。殿试试期一天,依成绩分甲赐及第、出身、同出身,然後释褐授官。
2、再说副榜。
明成祖(朱棣)永乐(公元1403年~公元1424年)中期,会试有副榜。
所谓副榜,即于正式录取的正榜外,再选若干人,列为副榜。
名列副榜者不得参加廷试(即通常所说的殿试),但可应下科会试。
另外,乡试也有副榜,起于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公元1522年~公元1566年)时期。
按照明代的制度,中了会试副榜之后,大概有两种情况可供选择:
一是进入官场,一般都是暂时代理教官;
一是进入太学继续学习,同时,还可以享食俸禄。
据《明史》卷六十九·志第四十五《选举一》载:
“举人入监,始于永乐中。会试下第,辄令翰林院录其优者,俾入学以俟后科,给以教谕之俸。是时,会试有副榜,大抵署教官,故令入监者亦食其禄也。”
明代太学诸生曾怎样用功读书?太学师生曾有怎样感人至深的情谊?

当日,彭时会试中了副榜之后,他没有选择进入官场,而是与同中副榜、会试落第者共计九百多人,一起进入了太学。
既然提到太学,那么,还得简单说下太学。
明太祖(朱元璋)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在南京设国子学;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改为国子监,国子监内设太学;明成祖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又在北京设国子监。因此,明代有南、北两监。
须知,隋代设国子监以后,有一些时期在国子监内设太学,有一些时期则无太学。
彭时进入太学时,古廉李先生(即李时勉)为国子祭酒。
这位李时勉先生,他又是谁呢?
李时勉(公元1374年~公元1450年),名懋,以字行,号古廉,江西吉安安福人;明代官员、学者;卒,谥文毅;明宪宗(朱见深)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改谥忠文,赠礼部侍郎。
李时勉先生所任的国子祭酒,又是何等职务呢?
国子祭酒,是古代学官名,(西)晋武帝(司马炎)咸宁四年(公元278年)设,以后历代多沿用,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
李时勉先生任国子祭酒期间,当时的国子司业,是赵琬先生。
国子司业,官名,隋炀帝(杨广)大业三年(公元607年),于国子监始置,为次官。
明代太学诸生曾怎样用功读书?太学师生曾有怎样感人至深的情谊?
李时勉先生严厉刚毅、言行端正,他尽心尽力为国家造就人才。
彭时等诸生刚入太学之后,李时勉先生安排,让这些新进人员者先坐堂一个月;之后,才安排他们分散开来,处于厢房之中,分别列在“格、致、诚、正”四字号房之中;新进人员中,有家室的,都居住在外面。
早晨起来,大家要到馔堂,读书。
每月的朔望(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日,都要升堂。
李时勉先生对“格、致、诚、正”四字号房生员的督责尤为深切。
李时勉先生要求,夜读必须到二更(21点~23点)尽;将近五更(3点~5点),李时勉先生又命膳夫提着铃铛,沿着号房门,唤大家起来读书。
最初的时候,李时勉先生会亲自前去察看,他会悄悄观察生员的表现。是勤奋还是懒惰,他都会令人一一记录在册。那些号房没有亮灯的,肯定都是偷懒不读书的。对于偷懒的生员,李时勉先生都会在察看后明示,并进行责罚。
这样一来,号房之中,灯火达旦,读书之声不绝于耳。
因为李时勉先生的严格要求与认真督责,在学的生员都会互相激励、互相劝勉。
为了方便管理诸生,大多数时候,李时勉先生就在厢房歇宿,与大家一处。
明代太学诸生曾怎样用功读书?太学师生曾有怎样感人至深的情谊?
每隔三五天,李时勉先生都会招呼自己的同乡彭时等二三人侍坐谈话。
彭时观察,每次侍坐谈话时,李时勉先生都会俨然端坐。先生谈话的内容,要么就是说些乡曲旧事,要么就是谈些学业诗文。
李时勉先生谈话的特点是:
言辞简单、表意准确;表述委婉、意味深长。
听李时勉先生讲话的人,都会听得津津有味、聚精会神,即便是深夜之中,也常常会忘了疲倦。
据彭时讲述,每每听李时勉先生讲话,不知不觉间,就会到夜半更深,
临别时,李时勉先生会对大家说:
“讲话太久,会耽误功夫,回去之后,要把耽误的时间补回来!”
先生还会说:
“三更(23点~1点)是阴阳交替的时分,读书读到二更,就可以停下来了,不能超过二更。超过二更的话,第二天早上一定会没有精神。”
李时勉先生爱护人,又是这样地细致。
明代太学诸生曾怎样用功读书?太学师生曾有怎样感人至深的情谊?
国子助教季洪曾经对彭时讲说,前些年,李时勉先生因为伐除庭树而被朝廷责罚。
那一天,李时勉先生正坐在东堂批阅试卷,忽然,锦衣卫的官校就来到了先生的跟前。先生见状,掩卷起身,免冠解带,接受锦衣卫的捆绑。
状况发生之后,国子监的师生全都过来观看,见此情景,所有人都惊愕失色。
李时勉先生神色自若,徐徐呼叫诸生近前,评讲他们的试卷说:
某人某处所讲,非常正确;
某人某段所云,不是那么回事;
某人此次的试卷,比前一次进步不少;
某人这回的文章,没有上一回那么精彩;
……
评讲之后,李时勉先生又对各位同僚下属说道:
“等我回来之后,校定高下,然后出榜!”
交代完毕之后,李时勉先生才跟着锦衣卫的官校走了。
明代太学诸生曾怎样用功读书?太学师生曾有怎样感人至深的情谊?
很快,李时勉先生被枷锁之后,置于国子监前面。
当时的国子监生员有三千余人一同联名上疏,解救李时勉先生。
国子监有一生员,名叫石大用(后官至户部主事),他还单独具本,上疏请求,原意代李时勉先生披枷。
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个事件最后还是平息了。
事件收场之后,国子监的师生一起为之叹息,说是:
李时勉先生生平历涉艰险,操守存心有定,所以,祸福之事,根本就无法使先生的心动;这样看来,先生还真有古人的气象啊。先生危难时,石大用义气激发,在其同辈之中,也是不可多得的性情中人;但是,如果没有先生平常立身行事的教化之深、感人之至,石大用又何以至此啊?
这一年的夏天,李时勉先生以年龄为由,请求致仕。
秋天的时候,先生致仕还乡,诸生用旗帐鼓乐群起相送。当时,送行先生的队伍,从崇文门出来,一直送到城东南才分别。
随后,彭时和其余的百余人,一起将李时勉先生送到了通州。等到先生船开之后,彭时他们才返回太学。临别之时,没有人不流泪的。
这样的状况,也是之前从来就没有过的。
这也可以看出李时勉先生是多么地深得人心。
本文依照明人彭时《彭文宪公笔记》中的一节而成。
(全文结束)
明代太学诸生曾怎样用功读书?太学师生曾有怎样感人至深的情谊?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