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大明洪武朝,官方对哪些帝王行陵寝祭祀之仪?这些陵寝位于何地?

2022-05-20 16:00阅读:
作者:史遇春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高皇帝(朱元璋)命令,以太牢祭祀三皇。
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朱元璋派遣官员,祭祀三皇。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派遣翰林编修蔡元、侍仪舍人李震享、陈敏、于谦等人,于天下各处寻访历代帝王的陵寝。这些钦派的官员,寻访之时,各行省(即行中书省的简称,明初沿元制续行,后除改)官员必须一同前往晋谒、仔细察看;陵寝之外,若有庙祠,须将配有图画的相关资料一并上呈。
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朱元璋派遣使者,前往历代帝王的陵寝,行祭祀之仪。自此开始,明廷明令:
一、罢除天下州、府、县对三皇的祭祀。
二、历代帝王,只要曾在中原安养过民众,每年春秋二季,均须祭祀。偏僻荒远之地的贤良之主、身在中原的昏聩愚劣之君,皆不祭祀;其陵寝所在之地,也毋需禁止打柴、采摘。
其时,明廷明确认定的帝王陵寝,共计3737处(据清人秦蕙田《五礼通考》载,当时共寻得历代帝王的陵寝79处。),详细如下:
1伏羲氏:陵寝在河南陈州,于此祭祀。
伏羲氏,或作宓羲、包牺、庖牺、伏戏、虑牺、牺皇、皇羲;风姓;一说即太昊;远古神话之人类始祖。始作八卦,教民渔猎畜牧
;与女娲氏兄妹为婚,定嫁娶,正姓氏。图像蛇身人首。
2、娲皇氏:陵寝在山西赵城县,于此祭祀。
娲皇氏,娲又作蜗、娃;又称女娲氏、灵娲、娲、女希、女皇氏、女帝等;风姓;传为伏羲氏之妹;兄妹为婚,诞育人类。上古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大火不灭,大水不息,猛兽鸷鸟为害;乃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滔水,民得安居。图像为人首蛇身。
3神农氏:陵寝在湖广酃县,于此祭祀
神农氏,一说即炎帝;传说之远古部落首领。远古民众采集渔猎,至神农,始教用木制耒耜耕种、以农为业;尝百草而有医药。
4、轩辕氏:陵寝在陕西延安府,于此祭祀。
轩辕氏,传为少典(伏羲氏与娲皇氏之子)之子,姓公孙;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居姬水,又姓姬;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中原各族之共同祖先。原为部落首领,后败姜姓部族首领炎帝于阪泉;于涿鹿击杀九黎族首领蚩尤;北逐荤粥;遂被尊为部落联盟首领。发明创造甚多,如建造宫室、舟车,养蚕、缫丝、织帛,作甲子,调历,造字,制音律,明医药,作算数等。
5、少昊氏:陵寝在山东曲阜县,于此祭祀。
少昊氏,一作少皞;名挚,字青阳;姬姓;一说号金天氏;以别于太昊,故称少昊;传为轩辕氏之子。以鸟名官,设工正、农正,主掌手工业、农业。
6高阳氏陵寝在直隶滑县,于此祭祀。
高阳氏即颛顼,轩辕氏之孙、昌意之子;传十岁佐少昊,二十岁登帝位,称高阳氏;居于帝丘。少昊之时,九黎乱德,民神杂糅。继位之后,命重为南正,司天以属神;命黎为火正,司地以属民,使民神不相侵扰,是谓“绝地天通”。传星与日辰之位皆在北维,乃其所建。在位78年。
7、高辛氏:陵寝在直隶滑县,于此祭祀。
高辛氏即帝喾;喾或作告、俈;传为黄帝曾孙、尧帝之父;生而神异,自言其名曰夋;代高阳氏为帝,称高辛氏。传四妻四子:元妃有邰氏女姜嫄,生后稷;次妃有娥氏女简狄,生契;次妃陈锋(一作丰)氏女庆都,生放勋(尧);次妃娵訾氏女常仪,生帝挚。在位70年。
8、尧帝:陵寝在山东东平州,于此祭祀。
尧帝,名放勋,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首领;初居于陶,后迁于唐,故称陶唐氏;史称唐尧。曾设官掌时令,定历法;命鲧治洪水,未成;咨询四岳,择舜为继承人;察舜行事三年,命舜摄政。死,舜继位,史称禅让。一说晚年德衰,为舜所囚、夺其位。
9、舜帝:陵寝在湖广宁远县,于此祭祀。
舜帝,姚姓,一作妫姓;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当为原始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四岳荐举,尧帝命其摄政,举八元、八恺;巡行四方,除去鲧、共工、驩兜、三苗四凶。尧帝死,继位。选用贤人;以禹为司空,治洪水,遂以之为继承人;又命弃、契、皋陶、垂、益、伯夷、夔、龙等理民事,天下大治;巡行南方,死于苍梧之野;葬于九疑,是为零陵。一说被禹放逐,死于苍梧。在位39年。
10夏禹王:陵寝在浙江会稽县,于此祭祀。
夏禹王,或作大禹;名文命;姒姓;夏代开国之君。鲧子,鲧治水无功,舜帝命禹为司空,继续治水;禹亲历各地,疏通江、河,平洪水,理山川,别土地等级,制定贡赋。传舜帝选禹为继任人。舜帝卒,得各部族拥戴,为天子。建立夏代,号夏后。传曾铸象征国家之神器九鼎。又传其年百岁,卒于会稽。
11、商汤王:陵寝在山西荣河县,于此祭祀。
商汤王,即汤;亦作天乙、大乙、成汤;名履;契之后裔,自契至汤十四世,主癸之子;商开国之君;建都于亳。任用伊尹执政,攻灭葛、豕韦、顾、昆吾;夏桀无道,发兵灭之,连续获胜于有娥、鸣条,灭夏,立商,在位30年。
12、商中宗:陵寝在直隶内黄县,于此祭祀。
商中宗,即太戊;或作大戊、天戊;太庚之子,雍己之弟。时商衰微,任用伊陟、巫咸等,治理国政,致商复兴。在位75年。
13、商高宗:陵寝在河南陈州,于此祭祀。
商高宗,即武丁;小乙子。传少时生长于民间,知稼穑之艰难。欲思复兴殷商,未得辅佐,三年不言,政事决于蒙宰;后得傅说,举以为相,国大治;用兵西北,与鬼方战三年,乃克之;殷复兴。在位59年。
大明洪武朝,官方对哪些帝王行陵寝祭祀之仪?这些陵寝位于何地?
14、周文王:陵寝在陕西西安府,于此祭祀。
周文王,名昌;姬姓;古公亶父之孙;商代人;周族领袖。商纣时,为西伯,遭崇侯虎谗,被囚于羑里;周臣太颠、闳夭、散宜生等,献美女名马于纣,因得释;解决虞、芮两国争端,两国归附;后攻灭黎、邘、崇等国;自周原迁都于丰;招贤纳士,至者有东海吕尚,楚人鬻熊,孤竹国人伯夷、叔齐,殷臣辛甲等。在位50年。
15、周武王:陵寝在陕西西安府,于此祭祀。
周武王,名发;姬姓;周文王之子。嗣爵,为西伯。遵父灭商遗志,盟诸侯于孟津,兴师伐纣;牧野之战大胜,灭商,立周,都镐。分封诸侯;灭商后,二年而死。在位19年。
16、周成王:陵寝在陕西西安府,于此祭祀。
周成王,名诵;姬姓;周武王子。年幼即位,叔父周公旦摄政;管叔、蔡叔、武庚及东夷各族叛乱,经周公征讨,三年始定;亲政后,继续分封诸侯,命周公兴礼乐,立制度,民乃和睦;营东都成周,定鼎鄏郑,奠定周之统治基础。周公摄政7年,亲政30年,在位共37年。
17周康王陵寝在陕西西安府,于此祭祀。
周康王,名钊;姬姓;周成王子。伐鬼方及东南各族,开拓疆土;维护文王、武王治绩,海内晏然。旧史与成王并称,号“成康之治”。在位26年。
18、汉高祖:陵寝在陕西西安府,于此祭祀。
汉高祖(公元前256或前247~公元前195年)即刘邦,字季,沛人。秦末,为泗水亭长;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起事,领兵响应,称沛公;初属项梁,与项羽所部并为主力;汉王元年(公元前206年),攻占咸阳,秦王子婴降,约法三章,除秦苛法;项羽入关,封汉王;汉王五年(公元前202年),战胜项羽,即皇帝位,建立汉朝。承秦制,中央集权;讨灭韩信、彭越、英布等异姓诸侯王;迁豪强于关中;重本抑末,发展农业而抑制商贾;以秦律为依据,制定汉律九章。在位8年。
19汉文帝陵寝在陕西咸宁县,于此祭祀。
汉文帝(公元前202年~公元前157年)即刘恒;汉高祖中子。初封代王;吕后死,大臣诛诸吕,迎立为帝。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提倡农耕,经济渐次恢复,社会日趋安定。景帝因之,称“文景之治”。在位23年。
20、汉景帝:陵寝在陕西西安府,于此祭祀。
汉景帝(公元前188年~公元前141年)即刘启;汉文帝中子。用晁错计,削诸侯王封地,吴楚七国反,后讨平,派任官吏管理诸侯王国行政,巩固中央集权;承继文帝,重农抑商,改田赋十五税一为三十税一,称治世。在位16年。
21汉武帝陵寝在陕西兴平县,于此祭祀。
汉武帝(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即刘彻,汉景帝中子。行“推恩令”,使诸侯王分地予子弟为侯,削弱其势力;设十三州刺史部,加强对郡国控制;征收商贾车船税,行“告缗令”,征收商贾资产税,以抑制富商;采桑弘羊议,冶铁、煮盐、铸钱官卖;设平准官、均输官,官营贸易与运输;行“代田法”,兴修水利,移民屯田,发展农业;遣张骞通西域,派唐蒙至夜郎,建立西南七郡;遣卫青、霍去病进击匈奴,保障北方;用董仲舒策,“独尊儒术”,兼用法术刑名,强化统治;行封禅、求神仙、大兴土木,徭役繁重,致民流亡;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关东农民纷纷起事,历数年。自建元至后元,曾改年号十一次,为帝王有年号之始。在位54年。
22、汉宣帝:陵寝在陕西长安县,于此祭祀
汉宣帝(公元前91年~公元前49年)即刘询,初名病已,字次卿。祖戾太子刘据遭巫蛊事自杀,父母皆遇害,养于民间,了解民情。昭帝(刘弗陵)死,无子,霍光迎立昌邑王刘贺,旋以荒淫而废之,乃迎立为帝。励精图治,任用贤能,重视吏治,以“霸道”、“王道”杂治,综合名实;置西域都护,加强边防,有利于发展西域生产;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南匈奴呼韩邪单于降汉,接见于长安。在位25年。
23、汉光武:陵寝在河南孟津县,于此祭祀。
汉光武(公元前6年~公元57年)即刘秀,字文叔,汉高祖九世孙,南阳蔡阳人。王莽末,与兄刘縯起兵舂陵,入绿林军,大破王莽兵于昆阳;后收编铜马等军。建武元年(公元25)称帝,定都洛阳。扫荡赤眉军,讨平公孙述、隗嚣等,统一全国;屡诏释放奴婢,免罪徒为庶民;减轻租税徭役;兴修水利;裁并四百余县,精简官吏;朝中加重尚书职权,地方废除掌军权之都尉,强化中央集权。在位33年。
24、后魏文帝:陵寝在陕西富平县,于此祭祀。
后魏文帝(公元467年~公元499年)即拓跋宏、元宏;鲜卑族;献文帝(拓跋弘)长子。五岁即位,太皇太后冯氏执政;改革吏治,实行均田制;加强户籍管理,推行三长制;太和十四年(公元490年),冯氏死,亲政,进一步改革;十七年(公元493年),迁都洛阳;改鲜卑姓氏为汉姓,禁鲜卑服、鲜卑语,在洛阳立国子、太学、四门小学;重用中原汉族儒生,参照南朝典章制度,制定官制朝仪;加强鲜卑贵族和汉人士族之联合统治;二十一年(公元497年),鲜卑守旧贵族穆泰等拥太子恂谋反,事败,赐恂死。在位29年。
25、隋高祖:陵寝在陕西扶风县,于此祭祀。
隋高祖(公元541年~公元604)即杨坚;小字那逻延;弘农华阴人。北周时,袭父隋国公杨忠爵;女为宣帝(宇文赟)天元皇后;任丞相,总揽朝政;旋废静帝(宇文阐)而杀之,自立为帝,建立隋朝。开皇七年(公元587年)亡后梁,九年(公元589年)灭陈,结束西晋末年以来三百年分裂局面,统一全国;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官制、兵制,以考试选拔人才,废除九品中正制,各项措施于后代影响较大;仁寿四年(公元604年)病重,为太子杨广所弑。在位24年。
大明洪武朝,官方对哪些帝王行陵寝祭祀之仪?这些陵寝位于何地?
26、唐高祖:陵寝在陕西三原县,于此祭祀。
唐高祖(公元566年~公元635年)即李渊,字叔德;祖籍陇西成纪,迁狄道,又徙武川镇,后入中原,居南赵郡广阿。其祖于北周时封唐国公,七岁袭爵;隋时,累迁太原留守,炀帝(杨广)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起事,次年称帝,国号唐,建都长安。平定群雄,统一天下;传位于太子李世民,自称太上皇。在位9年。
27、唐太宗:陵寝在陕西醴泉县,于此祭祀。
唐太宗(公元599年~公元649年)即李世民,唐高祖次子。隋末,劝父举兵,征服四方,成统一之业。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为尚书令,进封秦王;先后荡平窦建德、刘黑闼等军,讨平薛仁杲、王世充等势力;九年(公元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建成、弟元吉,遂立为太子,旋受禅即帝位,尊父为太上皇。锐意图治,善于纳谏,去奢轻赋,宽刑整武,使海内升平,威及域外,史称“贞观之治”;铁勒、回纥等族尊之为“天可汗”;服“长生药”中毒死。在位23年。
28唐宪宗陵寝在陕西蒲城县,于此祭祀。
唐宪宗(公元778年~公元820年)即李纯,本名淳,唐顺宗(李诵)长子,德宗(李适)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立为太子,同年八月即位。锐意改革吏治,整顿江淮财赋,志平僭叛;任用李绛、裴度等,先后讨平刘辟、李锜、吴元济等,强藩悍将皆欲悔过听命,藩镇跋扈局面暂告一段落,唐之威令,几于复振;晚年服食金丹,多躁急,遂为宦官陈弘志等谋弑。在位15年。
29唐宣宗陵寝在陕西泾阳县,于此祭祀。
唐宣宗(公元810年~公元859年)即李忱,初名怡,后改;唐宪宗第十三子。武宗(李炎)会昌六年(公元846年),宦官马元贽等拥立为皇太叔。即位,罢斥李德裕党,重用牛僧孺党;大中三年(公元849年),吐蕃以秦、原、安乐三州及石门等七关归唐,自肃宗(李亨)、代宗(李豫)以后,河西陇右尽没吐蕃,至是,河、湟克复;曾与宰相令狐绹谋诛宦官,未成;以服长生药致死。在位13年。
30、周世宗:陵寝在河南郑州,于此祭祀。
周世宗(公元921年~公元959年)即柴荣;一称柴世宗;周太祖(郭威)内侄,后被收为养子,改姓郭;邢州龙冈人。郭威建立后周,封之为晋王;太祖显德元年(公元954年)即位。励精图治;内修订礼乐、制度、刑法;外取秦陇,平淮右,复三关,威震华夷。在位6年。
31、宋太祖:陵寝在河南巩县,于此祭祀。
宋太祖(公元927年~公元976年)即赵匡胤,世为涿州人,生于洛阳。仕后周,官至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周恭帝(柴宗训)显德七年(公元960),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改元建隆。攻灭荆湖、后蜀、南汉、南唐诸国;选用将领驻守北方要地,防御契丹;削夺禁军和藩镇兵权,以文臣带京官衔,任知州、知县,代军人掌地方政权;设转运使,分掌地方财权,并监察地方官;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并以枢密使掌兵,三司使理财,分散宰相权力;又兴修水利,奖励农桑;加强中央集权;因重文轻武、偏重防内,导致积弱局面。在位17年。
32、宋太宗:陵寝在河南巩县,于此祭祀。
宋太宗(公元939年~公元997年)即赵炅,初名匡义,后避讳改光义,即位后,改炅;宋太祖弟。太祖开宝六年(公元973年)封晋王;九年(公元976年)即位,改元太平兴国。对割据政权继续各个击破;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平海军陈洪进、吴越王钱俶相继纳土;四年(公元979年),亲征,平北汉;乘胜攻辽,于高梁河大败而归;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再命将三路攻辽,大败,遂行守内虚外政策;加强中央集权,收节度使所领支郡,扩大科举取士,建崇文院,编纂《太平御览》等书,加强“重文”风气;淳化(公元990年~公元994年)中,平定王小波、李顺之乱。在位22年。
33、宋真宗:陵寝在河南巩县,于此祭祀。
宋真宗(公元968年~公元1022年)即赵恒,宋太宗第三子。封韩王、襄王、寿王。太宗至道元年(公元995年),立为皇太子;三年(公元997年),太宗死,即位。前期勤于政事,遣转运使赴各路询民事,蠲放欠税;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辽军南下,从宰相寇准之议,亲征,于澶渊订盟而还;后期信用王钦若,东封泰山,西祀汾阴,广建宫观,劳民伤财。在位26年。
34、宋仁宗:陵寝在河南巩县,于此祭祀。
宋仁宗(公元1010年~公元1063年)即赵祯,宋真宗第六子。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封寿春郡王,真宗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封升王,立为太子。真宗死,嗣位,由章献太后垂帘听政。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始亲政;时西夏强盛,宋兵屡败,辽亦乘机索关南之地,乃屈辱求和,增加纳辽岁币,又以银、绢、茶等与西夏议和;官吏军队员额及俸饷大增,冗官冗兵冗费积贫积弱局面形成;曾起用范仲淹任参知政事,实施新政,但不久即废罢。在位42年。
35、宋孝宗:陵寝在浙江会稽县,于此祭祀。
宋孝宗(公元1127年~公元1194年)即赵昚,字元永,宋太祖七世孙,因高宗(赵构)无子,绍兴(公元1131年~公元1162年)初,选育禁中;三十年(公元1160年),立为皇子,封为建王;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立为皇太子,寻即位。锐志恢复,起用张浚,追复岳飞;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北伐之师溃于符离,遂复与金人议和;其后虽倚虞允文、王淮等以谋恢复,然终无成效;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传位太子赵惇,自称寿皇圣帝。在位28年。
36、宋理宗:陵寝在浙江会稽县,于此祭祀。
宋理宗(公元1205年~公元1264年)即赵昀,初名贵诚,宋太祖十世孙。嘉定十七年(公元1224年),宁宗(赵扩)死,丞相史弥远矫诏,立为帝。绍定六年(公元1233年),史弥远死,始亲政;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会蒙古兵破蔡州,灭金;继谋收复三京,遂与蒙古交兵,自此三边扰攘,殆无宁日;后丁大全、贾似道相继擅权,朝政日坏,国势垂危。在位40年。
37元世祖陵寝在顺天府,于此祭祀。
元世祖(公元1215年~公元1294年)即孛儿只斤·忽必烈,大蒙古国监国拖雷之子,蒙哥汗之弟。宪宗(蒙哥)元年(公元1251年),奉命总治漠南,开府金莲川;三年(公元1253年),受关中封地;同年,进兵云南;次年(公元1254年),灭大理,还关中,任用廉希宪、许衡等,兴学校;八年(公元1258年),受命攻宋鄂州;九年(公元1259年)九月,在鄂州得宪宗死讯,十一月,与贾似道约和撤兵北归;次年(公元1260年)三月,在开平府即大汗位,始建年号中统。使刘秉忠与许衡定官制;时幼弟阿里不哥受漠北、中亚诸王拥护,在和林即位为大汗,出兵击破之;中统三年(公元1262年),平定济南李璮之叛,乃罢大藩子弟专兵民权之制;五年(公元1266年),改元至元,定都燕京,罢蒙古开国以来诸侯世守之制;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用刘秉忠议,改国号为大元;十年(公元1273年),破宋襄樊;十一年(公元1274年),使伯颜领兵灭宋;十三年(公元1276年),宋降;十六年(公元1279年),灭宋朝南方残余势力,统一全国;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遣使至江南访求人才,大量起用南人;但北方蒙古诸王海都等相继叛乱,争战多年;伊儿、钦察等汗国君主与大汗的关系日见疏远;晚年发动日本、安南、爪哇等役,均以失败告终。在位35年。
明代李东阳《大明会典》、明代林尧俞《礼部志稿》均记载上述三十七处。号称“三十六陵”者,因隋高祖“有司自祭,不在三十六陵内”。元世祖陵寝,后于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公元1522年~公元1566年)中罢除。
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在京师(南京)建立历代帝王庙;命令所在有司于陵寝祭祀。
[历代帝王庙所祀,比陵寝所祭少。据《续文献通考》载,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祭祀历代帝王祝文中,共有帝王十八,即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帝金天氏、帝高阳氏、帝高辛氏、帝陶唐氏、帝有虞氏、夏禹王、商汤王、周武王、汉高祖皇帝、汉光武皇帝、隋高祖皇帝、唐太宗皇帝、宋太祖皇帝、元世宗皇帝。]
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塑历代帝王像,朱元璋亲临庙中祭奠。
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朱元璋派遣官员巡行视察历代帝王陵寝,命令三年一次降香致祭;共三十六陵(具体上文已述及);陵寝百步之内,严禁打柴、采摘;设置陵户二人,进行看守,有司督导近陵之民,按一定的时间封培。
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命令有司致祭于历代帝王陵寝;凡祭于陵寝之岁,则停行庙祭。
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命令审查历代帝王陵寝之所在,以便致祭;又确定了派遣祭祀的仪式。
————————————
主要参考资料:
1.明·李东阳《大明会典》
2.《明史》
3.明·林尧俞《礼部志稿》
4·陈梦雷《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
5.《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全文结束)
大明洪武朝,官方对哪些帝王行陵寝祭祀之仪?这些陵寝位于何地?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