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随笔】浩渺传奇是巢湖

2019-12-04 22:08阅读:
【随笔】浩渺传奇是巢湖
【随笔】浩渺传奇是巢湖
浩渺传奇巢湖

马骏斐

巢湖位于皖中,自东向西被巢湖、肥东、合肥、肥西、庐江两市三县环抱,其水系连淮通江,东西长55公里,南北宽22公里,常年水域面积约760平方公里,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宛如一面宝镜镶嵌在江淮大地,有“八百里湖天”之称,其主体水域大部分在巢湖市境内。
现今的巢湖湖泊形状极似一个鸟巢,因此自然现象,一段时间里,人们皆认为巢湖之名由此而来。竟导致《辞海》误注,“湖呈鸟巢状,故名”。《辞海》是一本工具书,中国最大的综合性
辞典,此误解影响之大可见。
巢湖因形似鸟巢而得名的说法虽然形象,但不符合历史实际。巢湖形成之初是现在湖泊面积的34倍,湖形并非鸟巢状。由于受到气候、地质变化、泥沙淤积、围湖造田等多种因素影响,才逐渐演变成现在的“巢”形。这种鸟巢般的湖形大约到明清时期才形成。而在此之前,巢湖之名已存。
巢湖之名,最初为“漅湖”。
《康熙字典》对“漅”字的解释:“湖名。《后汉·明帝纪》:漅湖出黄金。注:在今庐州合肥县。音巢。义同。”古人将“巢”字加“氵”旁,创立“漅”字,其目的是与地(政)名“巢”(巢国)和城名“鄛”(城)形成区别。显而易见,无论是“漅”字之创,还是巢湖之名,均源于地(政)名的“巢”字,毋庸置疑。《清史稿》三十四地理六“安徽庐州府”目下:“巢湖,旧居巢地,后陷为湖,因名。”
那么,巢地的地(政)名“巢”字又是缘何而来的呢?这就要说到有巢氏。
巢湖岸边,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二三十万年前,这里就生活着银山智人。上古时期,古越族人有巢氏在此生活,并带领人类在此构木为巢,开启巢居文明。这在先秦古籍即有记载。如《庄子·盗》记:“且吾闻之,古者禽兽多而人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韩非子·五》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著名历史学家吕振羽指出:“到了有巢氏,我们的祖先才开始和动物区别开来……从此就开始了人类历史”。
可以这样说,因了有巢氏,才有了后来的古巢国、南巢、居巢、巢县等地名、行政名,也才有了巢湖之名。
巢湖在民间还有一个名称叫焦湖。这缘自巢湖周边广为流传的“陷巢州,站庐州”的传说。
千百年来,“陷巢州”的传说,在环巢湖周边几乎家喻户晓。人们口耳相传、内容大同小异,故事情节基本说的都是小白龙陷巢州。
传说,古代巢湖水面本是一座繁荣的巢州城。东海龙王之子小白龙向往人间,乔装成白衣秀士来到巢州,不慎横卧街头,现形鱼身,被巢州官民发现而分割食之。唯有焦姥和女儿焦姑将分得的那份鱼肉放入水中,从而救了小白龙一命。复活的小白龙因被分食而怒,意欲陷巢州,于是先行托梦焦家要恩人避险。当巢州开始下陷、洪水滔滔之际,焦姥母女为拯救百姓,沿街呼喊“陷巢州啦”而耽误逃命的时机。小白龙见恩人被洪水吞没,便将焦姥化为姥山,焦姑化为姑山,又将焦父跑掉的两只鞋子化为两座小小的鞋山,浮出涛涛水面。
因此传说,巢湖在当地老百姓口中也被称作焦湖。
汉时,人们即在巢湖北岸建庙,纪念焦姥,奉为湖神圣姥。因此庙地处古巢州(今巢湖市)和古庐州(今合肥市)之间的正中位置,得名中庙。
西晋时,人们又在与中庙隔水相望的姥山岛上建起一座祭祀焦姥的道庙,叫作“圣姥庙”。历经多次废毁重修,古老的道庙如今虽已改作寺院,但仍如隔水相望的中庙寺一般,既供奉着菩萨,也供奉着圣姥。
“陷巢州”的版本不下十余种,有民间流传的,也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记述见之于东晋干宝《搜神记》。
《搜神记》卷二十《龙儿救姥》,首次记载了“陷巢州”的传说。原文为:“古巢,一日江水暴涨,寻复故道,港有巨鱼,重万斤,三日乃死,合郡皆食之。一老姥独不食。忽有老叟曰:‘此吾子也。不幸罹此祸,汝独不食,吾厚报汝。若东门石龟目赤,城当陷。’姥日往视。有稚子讶之,姥以实告。稚子欺之,以朱傅龟目;姥见,急出城。有青衣童子曰:‘吾龙之子。’乃引姥登山,而城陷为湖。”
唐代大诗人罗隐游览巢湖,在其《登巢湖圣姥庙》中诗云:“借问邑人沉水事,已经秦汉几千年”。南宋词人姜夔游巢湖,首创《平调满江红》,开篇即“仙姥来时,正一望千顷翠澜”。明末清初大画家石涛,在其创作的《巢湖图》上题有“巢湖地陷赤乌事,四邑水满至今灾”诗句。清巢县庠生杨于芳有诗云:“闻说当年赤乌陷,昔也为陵今为谷。”
近些年来,在中庙东边唐咀的水下发现一座古城池,经考证,唐咀水下城大约终止在1800年前,这与历史记载的赤乌二年(公元239年)发生的“陷巢州”年代相吻合,似乎佐证着陷巢州的传说在历史中的存在,让人平添许多神奇的想象。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