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文/图】陷巢州的传说
陷巢州传说


/图 方华 盛利者



巢湖,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因远古时期,有巢氏带领人类在此构木为巢,开启巢居文明,以及上古圣贤巢父在此隐居而得名。
据地质学家考证,巢湖是由于地层局部陷落潴水而形成的,为一典型的构造断陷湖。
在环巢湖,特别是在巢湖合肥一带,即久有“陷巢州,长庐州”的民谚。“陷巢州”的传说,是人们口头上流传并见诸文字的传闻故事,它具有厚的巢湖地域文化特色




民间流传

千百年来,“陷巢州”的传说,在环巢湖周边几乎家喻户晓。人们口耳相传、内容大同小异,故事情节基本说的都是小白龙陷巢州。
传说,古代巢湖水面本是一座繁荣的巢州城。东海龙王之子小白龙向往人间,乔装成白衣秀士来到巢州,不慎横卧街头,现形鱼身,被巢州官民发现而分割食之。唯有焦姥和女儿焦姑将分得的那份鱼肉放入水中,从而救了小白龙一命。复活的小白龙因被分食而怒,意欲陷巢州,于是先行托梦焦家要恩人避险。当巢州开始下陷、洪水滔滔之际,焦姥母女为拯救百姓,沿街呼喊“陷巢州啦”而耽误逃命的时机。小白龙见恩人被洪水吞没,便将焦姥化为姥山,焦姑化为姑山,又将焦父跑掉的两只鞋子化为两座小小的鞋山,浮出涛涛水面。
因此传说,巢湖在当地老百姓口中也被称作焦湖。
汉时,人们即在巢湖北岸建庙,纪念焦姥,奉为湖神圣姥。因此庙地处古巢州(今巢湖市)和古庐州(今合肥市)之间的正中位置,得名中庙。
西晋时,人们又在与中庙隔水相望的姥山岛上建起一座祭祀焦姥的道庙,叫作“圣姥庙”。历经多次废毁重修,古老的道庙如今虽已改作寺院,但仍如隔水相望的中庙寺一般,既供奉着菩萨,也供奉着圣姥。




古籍记载

“陷巢州”的版本不下十余种,有民间流传的,也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记述见之于东晋干宝编撰的《搜神记》。
《搜神记》中卷二十《龙儿救姥》一文,是目前所知的最早记载“陷巢州”传说的文字
原文为:“古巢,一日江水暴涨,寻复故道,港有巨鱼,重万斤,三日乃死,合郡皆食之。一老姥独不食。忽有老叟曰:‘此吾子也。不幸罹此祸,汝独不食,吾厚报汝。若东门石龟目赤,城当陷。’姥日往视。有稚子讶之,姥以实告。稚子欺之,以朱傅龟目;姥见,急出城。有青衣童子曰:‘吾龙之子。’乃引姥登山,而城陷为湖。”
至宋代,刘斧编撰志怪传奇集《青琐高议》,后集的篇就是《大姆记——因食龙肉陷巢湖》,“陷巢州”传说细节描述更为详尽,可以说是《搜神记·龙儿救姥》一文的再度演绎创作
而清代李恩绶编纂的《巢湖志》“纪闻”部分,则记载了天帝巢民造恶,”召真武大帝“令全城陷没”的故事这个版本的“陷巢州”,主角由小白龙转换为真武大帝
“陷巢州”传说见诸多种古典文集,这对一则民间传说来说,也不为多见




诗词咏唱

因了传说的神奇,“陷巢州”的故事被历代文人吟咏感慨
唐代大诗人罗隐游览巢湖,在其《登巢湖圣姥庙》中诗云:临塘古庙一神仙,绣幌花容色俨然。为逐朝云来此地,因随暮雨不归天。眉分初月湖中鉴,香散余风竹上烟。借问邑人沉水事,已经秦汉几千年”。其中,借问邑人沉水事,已经秦汉几千年”之句成为咏巢湖及“陷巢州”传说的名句。
南宋词人姜夔游巢湖,创作了《平调满江红》,在这首词的起篇即咏道:“仙姥来时,正一望千顷翠澜”。
明末清初大画家石涛途经巢湖在岸边泊舟避风时创作《巢湖图》并在其上波中遥望凤崔嵬,凤阁琳琅台壮哉。楼在半空云在野,橹声如过鹤声来。巢湖地陷赤乌事,四邑水满至今灾。几日东风泊沙渚,途穷对客强徘徊巢湖图现存于天津艺术博物馆
清巢县庠生杨于芳中则描述“沧桑本是异流言,龙漠蜺高自天竺。尼父由来怪不语,书非恒理安可读。及今目睹见奇征,始信天地多翻覆。闻说当年赤乌陷,昔也为陵今为谷。”
近些年来,在中庙东边唐咀的水下发现一座古城池,经考证,唐咀水下城大约终止在1800年前,这与历史记载的赤乌二年(公元239年)发生的“陷巢州”年代相吻合,似乎佐证着陷巢州的传说在历史中的存在,让人平添许多神奇的想象。




现代演绎

庐剧原名“倒七戏”,又名小倒戏等,是主要流传于安徽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
上世纪五十年代,因为“陷巢州”故事的传奇,更因为故事中焦氏母女舍己救人的大爱精神感天动地,“陷巢州”传说开始被编写成庐剧。
1959年,在全国文艺界向建国10周年献礼之际,由巢县庐剧团排演的《陷巢州》搬上舞台,开始公演。这部庐剧,期间演出了800多场,轰动一时,当时被称誉可与黄梅戏《天仙配》媲美的安徽两部大戏庐剧《陷巢州》在文革期间停演,改革开放后的1979年又开始重演
目前,庐剧《陷巢州》依然被巢湖岸边的民间艺术团排练上演。
可以说,庐剧《陷巢州》对“陷巢州”传说的推广与流传起了很好的普及作用
另外,依据传说,当代作家王国刚、刘峻又先后创作了“陷巢州”的长篇小说《淹没的地平线》和《陷巢州长庐州》等“陷巢州”传说增添了新的篇章




亟待保护

巢湖流域的“陷巢州”传说,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地方色彩。具备民间文学广泛性、传承性、故事性、象征性等特征,有珍贵的民间文学价值。传说中不仅描述了焦氏母女的善良与博爱,同时也刻画出她们的勇敢和献身精神。其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之中,寓含着民族精神、信仰和价值取向,具有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研究价值。
在漫长的岁月里,“陷巢州”传说吸纳了民间文化的营养,以民间代代相传的特征走进千家万户,在群众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和传承的基础具有极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口口相传存世的民间传说的载体正逐渐消散逝去,现在能系统地讲述“陷巢州”传说的人已越来越少。现在亟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使得“陷巢州”传说在巢湖流域长久地保护和传承下去“焦姥文化”作为地方特色文化之一进行重点打造。
相信,随着“陷巢州”传说这一非遗项目得到重视和保护,这一传说也将为地方文化及社会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发:2019年第12期《国家湿地》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