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澳门日报:等闲识得东风面

2019-04-15 08:39阅读: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东风”这个词儿,再普通不过了。听起来是指风向,但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意义并不相同。特别是到了文学作品中,东风就不单是季候名词了,而是带有情感色彩的文化意象。正如朱熹《春日》诗云: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东风是春风的借代词。风从东方来,入苑弄芳菲。东风一吹,草绿了,花红了,春天来了。二十四番花信风,东风先入为主,排在第一番,是春天的信号,也是春天的使者。东风第一枝,原指春天最先绽放的花儿,后来被用作词牌或曲牌。至于这第一枝花儿是梅花、兰花还是杏花、桃花,则因各地季候不同、文学家的偏爱不同而有所不同。“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红楼梦》中的这句诗,赋的是红梅。
  东风来袭,万物复苏,不仅“百花含蓓东风里”“凭仗东风次第开”,整个自然界都在发生变化。“吹面不寒杨柳风”,是东风,“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也应是东风。
  总的来说,不论在自然生态中,还是文化意象中,东风更多的是与花开花落联系在一起。对于春天来临和归去而言,可以说是“成也东风,败也东风”,所谓“不得东风花不开,花开又被东风破”。因此在描写暮春的诗词中,便有了“断送残红怨东风”的心结。如,晏几道的“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李煜的“流水落花春去也”、张耒的“东风不惜残桃李”、薛涛的“落花无那恨东风”、王建的“就中一夜东风恶,收红拾紫无遗落”等,都把东风视作冤家。
  看着落英缤纷,残红铺地,心中不是滋味,留春不住,只怨那东风太薄情,以至于由怨起憎,由憎生恨。陆游在《钗头凤》中写道:“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是因为他与唐婉的婚姻遭遇了“棒打鸳鸯两处飞”的不幸。崔莺莺在《西厢记》唱道:“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哀叹身世飘零、春光易逝。闲愁其实并不闲,触景生情也好,因情迁景也好,都是心理投射。所谓见花落泪,对月感怀。
  但是,人的心情好坏与东风又有什么关系呢?俗话说“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若无闲事挂心头,任尔东西南北风。春来固可喜,春去不足惜。杜审言的“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翁格的“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留得根蒂在,岁岁有春风”,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毛泽东的“花落自有花开日,蓄芳待来年”,袒露的正是这种既浪漫又现实的豁达情怀。(文/王兆贵)


澳门日报:等闲识得东风面
  附注:本文发表在《澳门日报》2019年4月15日新园地,主编郑国伟。已被新浪网推荐到博客首页。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