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人间福报:宋仁宗择善而从

2021-01-27 15:16阅读:
宋仁宗择善而从
文/王兆贵
  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是史上第一个谥号为“仁”的帝王,也是执政时间最长的宋朝皇帝。不论是在经济成就、社会进步,还是在动员能力、外交斡旋上,都有所建树,对宋朝的振兴发挥了导向与推动作用,被后世史官誉为“仁宗盛治”。
  在治国方略上,秉持和平与发展。减免赋税,以解百姓之苦;罢省贡品,以免州县之劳;治理河患,以兴漕灌之利;不吝财物赈灾,屡次调拨内库之资;劝奖农桑,扶植工商,农工商获利倍于往昔;国计民生用度,居于宋代各朝之首;坚持以保境安民为目标,加强军备但不主动挑起周边战事。
  在政务管理上,倡导开明与教化。宽宏待下,容纳诤言,不以逆言为犯上,从善如流,有过即改。治国理政宽厚为怀,教化民众仁德为本;任人少有贪刻之辈,断案多为公明之士;国家并非没有弊端,然而不足以牵累治世之本;朝廷并非没有小人,然而不足以盖过贤良之气。
  在个人操行上,践履恭俭与仁恕。《宋史》评价仁宗“恭俭仁恕,出于天性”。所谓“恭俭”,即谦恭、俭约;所谓“仁恕”,即仁慈、宽厚。
  仁宗处理政务,到半夜饿了,很想喝碗羊肉汤,却没让左右给尚食局发话。担心此口一开,就会形成惯例,御厨每天宰羊以备不时之需,一年下来要杀数百只,于心不忍。
  审定存疑命案,仁宗都要诏令复核,以免错杀、滥杀。吏部选拔人才,凡是误判致人丧命者,从此不得升迁。他常对近臣说,朕从未用死字骂过人,怎敢滥用死刑呢?
  仁宗饮食起居,穿的是一再浆洗过的衣服。床帐被褥,多用粗绸做成。他时常耽虑用度广,开销大。这年秋初,有官员进献蛤蜊。仁宗问起来路和价钱,回答说,从远道运来,二万八千钱。宋仁宗听后说,这么点东西竟然要这么多钱,我吃不下。
  有关部门曾奏
请在玉清昭应宫焚毁后的旧址复建皇家园林,宋仁宗说,我接手的先帝御园,尚且觉得大了,为何还要再建呢?后来,他将这块地方赐给国子监做学田,以资教育经费。
  从北方回来的使节报告,辽国贡品越来越少,要否教训一下?仁宗却说,这是他们君王之失,出兵不但奈何不了他,反而会让无数百姓遭殃,因此就没同意。辽国发生饥荒,有难民逃到宋境,仁宗像对待本朝百姓一样给予救助。
  仁宗去世时,朝野上下,举国哀悼。“京师罢市巷哭,数日不绝……”。消息传到辽国后,“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就连他的“死对头”辽道宗也为之惊肃,抓住宋使的手悲恸地说:“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并为仁宗建冢立碑,世代祭拜。
  胡适先生说,聪明的极致是厚道。不论当代还是后世,史家及学者对仁宗的评价普遍较高。这说明,一个人只要天性未泯,不违初心,教养良好,宽宏大度,不论在哪个位置,做什么事情,都会择善而从。有人认为,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作为帝王,仅靠恭俭仁恕,不足以为人称道。但是,在皇权至上的封建帝制时期,君王的言行及其流露出来的欲望,会被加倍放大,最终殃及国计民生。况且,仁宗之仁并非仅仅源于天性,而是同他的人生际遇及其所受教育相关。仁宗能够推已及人,体恤民情,严以律己,节俭用度,顾惜民力,裁抑侥幸,拔擢贤俊,无疑对那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产生了积极影响。仁宗时期,人才辈出,先后涌现了诸如吕夷简、范仲淹、包拯、富弼、文彦博、欧阳修、韩琦、狄青、曾巩、司马光、王安石等公正廉明的贤臣良将,唐宋八大家中有六位出在仁宗朝。
人间福报:宋仁宗择善而从  附注:本文发表在《人间福报》2021年1月27日纵横古今,主编妙杰法师。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