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儿子高考落榜之后

2007-06-11 14:38阅读:
   儿子高考落榜之后
——写给高考落榜的同学
   李晓东
  儿子是四年前参加高考的, 发榜后的成绩出乎意料的低,比他自己的估分要低100多分,低得连“三本”的录取线都不够,儿子为此好多天吃不下饭,我和妻子非常烦恼。
  儿子曾有过灰心,那是一种自卑、自暴自弃、破锣破摔的放弃。有一天,他对我说:“考大学太难了!干啥不是一辈子!给我弄辆三轮车,我骑“倒骑驴”吧(东北土话:即三轮车夫)!”此时,我意识到儿子的这次高考失败不仅仅是考试的临场发挥失常,高考成绩没上线,更严重的是他的思想没过关,心理太脆弱。于是我开始对症下药地同儿子交谈,做他的思想工作……
  几经努力后, 儿子终于恢复了信心,决定复读一年。于是我们开始考虑去哪所学校复读。我主张儿子读本校的复读班,好处是离家近,学校环境和老师都熟,食宿也方便;妻子则主张去另一所“普高”插班,她认为儿子到了一所新学校 , 与同学之间互不认识,便不会有读复读班的屈辱感,而且守家在地的也方便;儿子则不同意我们的观点,他认为: 一是本校的复读班,明显低人一等,学校、老师都不重视,学习氛围不浓。我知道这是他的借口,原因是好多老师和同学们都认识他,他怕在熟人面前没面子。二是他认为“普高”师资不如“重点”,学生学习气氛不浓,自己更
容易随波逐流地“水”下来。我觉得这也是借口,事实上“普高”学生照样有考上重点院校的。那么,儿子到底想去哪儿复读呢?去外地?好!那就去沈阳实验中学吧!我们全家一拍即合。尽管实验中学没有食宿条件,就到他爷爷奶奶和叔叔家去凑合吧!
  复读不到一个月,就传来儿子不满意的消息,“某科老师讲的还不如咱这儿……”、“老叔家的孩子总干扰学习……”、“食堂吃的也不顺口……”妻子沉不住气了,开始埋怨我。“哪好也不如家好!都怪你,让孩子上沈阳去复读,要不再转回来吧!”
  我则不以为然, 既然已经去了,就在那儿读吧,4000元的复读费已经交了,又不是大风刮来的,回来还得再交3000元……孩子在外有在外的好处。回家有回家的不利。关键在孩子。离家在外的孩子,肯定要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说不定,这些困难会对儿子的成长起到好作用呢……
  听了我的一番解释,妻子半信半疑地不再坚持。只是多去几次看望了儿子,而每次回来,妻都告诉我:儿子更懂事儿、更刻苦、也更进步了。
  听儿子说,教他们的老师都是实验中学原来任高三年级的离退休老教师,不仅水平高,而且经验丰富。此外,学校对校规、校纪和文化课学习都抓得很紧,复读班的学习气氛也很浓,其教材及模拟试题都同应届班的一样。老师绝没有为了收钱而放松对复读班的管理,而是不断地鼓励,让他们向应届同学学习,使大家增添了对高考的信心和竞争意识。儿子就是在这样的气氛中度过了紧张的复读阶段。
  前年高考,儿子以514分的成绩,考入沈阳工业大学(在辽宁属一本)。这个成绩比他上年的成绩高了171分。这是我和妻子万万没有估计到的。儿子的同学和老师也都很惊讶,按一般规律,复读一年也就能增加50、60分,没想到能提高这么多分!我们都为他的进步而高兴,而最高兴的是我,我为当初让儿子上沈阳去复读的决定感到庆幸。我觉得,儿子在离开父母呵护的一年时间里,变得成熟了,是思想上的进步带动了他学习成绩的提高。
  没事儿的时候,我和妻子曾探讨过儿子的复读:尽管在叔叔家食宿很方便,但毕竟不是在自己家,儿子不好再任性、不好再偷懒,况且叔叔婶婶还经常督促其学习;还有, 离家在外,没有了父母的关照和依靠,在克服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后,反倒增强了战胜困难的信心, 也更坚定了儿子对高考的信心,看到身边那么多学习优秀的同龄人,周围的学习气氛又那么浓,这些对儿子都是一种促进,一种动力,也激发了他过去未曾有过的学习热情;还有的就是儿子来到了一个新的环境,没了熟人,没了玩友,也就没有了外来因素的干扰,不再像过去一有空闲就跟同学到游戏厅完玩玩,到网吧聊聊。剩下的只是按时到校听课,准时回家学习,这使儿子的学习专心致志了。当然,这其中也有复读班老师较高的教学质量、负责的管理和科学的指导……
  现在,儿子已经读“大四”了,暑假回家他更多的时间是在复习功课,他不再把学习当作负担,而是一种目标、一种乐趣,他已提前做好考研的准备,他要把过去丢失的时间弥补回来……我想,这也许是他离家复读一年的另外收获吧!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