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闲话后遗症

2020-07-03 15:38阅读:
在我这里还没完全解封的时候,市里面已经基本都开放了,在朋友圈里也看到有朋友出去走绿道逛公园和下馆子了,照片里显示的人不多,马路上公园里空空荡荡的,我看着就觉得很舒服很安心,一旦看到那种人多,甚至是人挤人的图片,我就觉得恐怖,有点心惊胆战的感觉。

这种心惊胆战的感觉可能就是所谓的后遗症吧,这时候有人约我出去吃饭什么的,我可能也是不想赴约的,总觉得不要聚会不要扎堆会比较好一点。这是与之前的想法不同的,当时觉得一旦解封可是要出去走一走,现在全然不是这样的心情。

想当初,刚刚开始隔离管控的时候,每日里都是以关注疫情的控制为主,也知道了很多于此相关的词语,当时在朋友圈里还有朋友归纳总结当时的常用词和出现频率很高的词。

说实话,正因为这些词让我们知道了很多懂得了很多,比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个词看上去很简单,但不是每天都用,也不是随便就能用的,这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根据危害程度、涉及范围,被划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个级别,特别重大为一级。

这次疫情,就属于这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还是一级,这也让我们实实在在的了解了它的含义,知道了管控的重要,也才会因为从一级降到二级再到解封,有一种如释重负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

当时的确有很多相关的频率很高的词,比如病毒,新冠,抗疫,口罩,封闭,驰援,逆行,严峻,加油,复工,复盘,撕裂等等……从这些词里面我们看到了很多东西,在今天我们依然可以因为这些词温故而知新。

不管什么时候,经历了什么事情,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个学习或实践的过程,在这半年中,我们
也看到了各种言论,也有很多引述,这样,又让我们知道了一些以前没有看过的书籍,比如《乌合之众》 ,引述也让我们看到了这段话: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 为自由开道者,不可令其困厄于荆棘。 为医学布施者,不可责其难容于天下。……

在疫情期间,还有一个现象,就是把论争变成了战争,一人说话,会被群起而攻之,所谓“攻”,还不是讲道理的攻,直接开骂,用不堪的词语,令人生厌。还有就是一些看似言之凿凿的文,也很快被辟谣,这样的事多了,也给人留下“后遗症”,那就是在看完一篇文章之后,总会在心里打个问号,真的假的?

后遗症的另一种表现是,看到一篇文章,在阅读的时候觉得很讲道理,也是自己内心认可的,但是会越看越慌,慌什么呢,慌还没看完,这些文字就不见了,这都是因为之前经常出现的想再看一下的时候找不到了,或者因为有事看了一半放下了,再去看,已经没有了。

我对于语言霸凌是深恶痛绝的,在这半年里看见了一些这样的现象,还是出自于熟人,先不说在情感上是不是有“撕裂”,而是,在看到其点“在看”的文,都会有一种生理上的反感,哪怕是与舆情无关的,也不想看了,这可能也属于后遗症的一种吧。

今天说的这些个后遗症,只是我个人的感觉,代表不了别人,虽然可能有的人会有同感。其实有一些“关键(mingan)”词,我还没有写进来,原因也是众所周知的,我想这也属于后遗症的一种吧。

在要结束本文的时候,我又想到了“应激反应”这个词,女儿之前没上班在家的时候,都是她在照顾猫咪,她就经常说到这个词,说你突然抓住了一个从来不让抓的猫,这只猫的应激反应就是之后会特别怕人,或者反应为会病,比如感冒拉肚子之类,我当时只是觉得这个词说的不过是一个当时的反应,怎么会用在事件之后呢。

查了这个词的原义之后才明白,这个词说的不是当下的一个反应,一个动作,而是,怎么说呢,应该说是在某种激烈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有后续情况的状态,大概也就是后遗症吧,我是这样理解的。

好吧,就用这一段对“应激反应”的解释来结束这篇文字吧,解释来自百度:

应激反应——各种紧张性刺激物(应激源)引起的个体非特异性反应。包括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两大类。生理反应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垂体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血糖升高、血压上升、心率加快和呼吸加速等;心理反应包括情绪反应与自我防御反应、应对反应等。应激反应是刺激物同个体自身的身心特性交互作用的结果,而不仅仅由刺激物引起,还与个体对应激源的认识、个体处理应激事件的经验等有关。

闲话后遗症
闲话后遗症
闲话后遗症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