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回忆录】三次参加修筑水库(80)

2024-04-23 22:46阅读:
【回忆录】三次参加修筑水库(80) 题图 睡莲 阿坚2024年4月22日摄于广州东山湖公园




【回忆录】三次参加修筑水库(80)


【回忆录】三次参加修筑水库(80)
我第一次参加修水库是1970年,水库名好听好记:水晶背。据说水晶背村原名水浸背,这里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水质清澈,海拔648米,昼夜温差大,现在吸引不少游客当年我们不清楚这个群山中的水库,是阳山县城饮用水源头,更不能预知几十年后,2022年10月11日,阳山县人民政府、华能(广东)能源开发有限公司阳山水晶背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投资协议签约仪式在阳山
举行,总投资预计81亿元。我们习惯了服从命令听指挥,春节刚过,大年初三各路人马就向水库工地进发。我、翟广、黄小励等知青和众多民兵一起,带上铺盖离开新圩,去工地附近山村借宿。那时是集体开伙,每天吃完早饭就扛着锄头、铁铲,挑着畚箕、箩筐上山。一路肠胃蠕动,陆续有人离队找树丛蹲下埋地雷。第二天路过又有人要找地方,结果极易碰上先前的地雷。为避免踩到一脚屎,人们一天天偏离山路,过后系着裤腰带急慌慌追赶队伍。各连队有定额要竞赛,时间不能耽误。
我们这样的大姑娘,同样要半路离队解决问题。我不知其他知青是否用手纸,我是像农民一样就地取材,找新鲜草梗替代的。即使在村里上厕所,农民也不用花钱买纸。钟如芸写过一段文字,记录她在中大当校医的妈妈,来新圩看望女儿的情形:“第二天还没天亮,她就得上厕所,我急急忙忙地点了煤油灯,照着路带她走出屋外。茅厕在梁屋大门外,离我们睡房有好几分钟的路,厕所没有门,只有门口,门口旁堆着一两捆竹篾。里面的地面是由木板搭成的,中间留一两条木板宽的空位,下面就是积肥处了。里面正在办公的人如果听到脚步声,就装作清嗓子,以免尴尬。农民们没有手纸,他们用的就是竹篾。虽然不是十分理想,但却是聪明的办法,还挺环保的。我当时担心妈妈一定很不习惯,心里很不安。”知青们也从不习惯到不得不适应了。
第二次修水库是1971年,那时我们已离开新圩公社,转到江英公社(具体情况另文讲述)。我们去修建的是沙坝水库。这次条件比新圩更差,吃喝拉撒睡都在工地解决,省了往返的功夫。男女分别住不同窝棚,睡大通铺。修水晶背水库还能吃上饭,修沙坝水库三餐在窝棚现煮,一锅麦羹一锅番薯,开餐时人们围上前迅即见底。各自找地方坐下或蹲着吃,完了又陆续上山解决问题。一天天累积下来,山头近处已成“雷区”,一不小心就“触雷”。更狼狈的是不分男女都在这天地间自选位置“蹲点”,我多次刚蹲下就发现附近有人,只好悄悄起身往高处转移。时间久了很难找到“净地”,有时也就不能过于矜持。一位女知青写到:“有一次正在大解,真没有想到旁边有个男的也蹲着,想走又不能走,真是羞愧难言,当时真想挖个地洞钻进去……”
余颖华的《战沙坝水库》,就是我们的写照——
  沙坝水库与乳源县古母水瑶族乡一山之隔,修建沙坝水库是知青生涯中最艰苦的一幕。那年入冬,田里、地里、家里的活刚干完,公社就组织劳动力上沙坝水库工地。知青单身一人无牵无挂,自然是主要劳力。
  记得第一天到达工地,我们砍下芒草搭起“屋”,铺成“床”。初冬的夜幕降临,寒气阵阵,在用芒草围起的通天的“洗澡间”顶着寒风完成任务后,已累得倒在被窝里不能动弹。幸好我带了塑料布垫“床”,第二天醒来,翻开塑料布一看,底下全是水珠,因刚割下的芒草是湿的,不铺塑料布没风湿病才怪,只是不知其他人如何。
  那是学大寨的年代,水库工地的劳动全是手推肩挑。热火朝天的工地令人们无法停歇,令脚步无法放慢,我们就像上了永动发条似的,不停地挑着,跑着。如果我没记错,每天挑担来回有一百多趟。那年冬天又碰上下雨,阴冷阴冷的,干着活时满身湿,停下来时浑身冷。雨水沾着泥巴,泥巴沾着鞋,越沾越重,走也走不动,只好赤脚挑担,任凭脚跟裂开了口,任凭裂口渗着血。
  艰难的前几天干下来竟也习惯了,每天周而复始,令人忘记了时间空间,忘记了辛苦疲劳……水库的大坝靠人海战术就这样一点点地合拢,一点点地增高。(引文完)
干活拼体力有时还可以凭意志,比如在水库工地挑双担,七八十斤能挑,九十上百也就能挑,肩头压痛些、脚步沉重些,咬咬牙就能把泥送到坝上倒掉,空身回来等于歇息。比劳累难熬的是饿,头晕脚软,只盼着收工填肚子。水晶背工地最有战斗气氛,高音喇叭喊道:“民兵战士们,还有10分钟,战斗就胜利结束,加油,冲啊!大家一听都将最后一担加满。可是,最后10分钟之后,还有10分钟,又10分钟……唉,力气都耗尽了,还要抖擞精神,难哪!幸好从村里带来些番薯干做后援,是细条连皮切碎生晒那种,本该煮熟吃,但饿起来也不洗就塞进嘴里,嚼着走回取土处。工余,农家子弟采来山溪里的野生西洋菜,煲大锅菜汤分着吃。没油少盐的野菜汤带着苦味,但总好过没得吃啊。
农民连基本温饱都满足不了,怎肯卖力气呢?而知青们思想单纯,总想着为革命,不会躲懒惜力。我第三次修建的是犁头公社的大志水库,那时我已不是知青,1972年3月被招入县文化局,次年参加斗批改工作队,在犁头公社的隔坳生产队驻点,与队长家老少三代同吃同住。他家八个孩子女多男少,还有老母亲,连我12人开餐!巧的是本村人姓毛,队长夫妻不知我是改姓毛,高兴地让孩子们喊我,还求我收养一个女儿带回城里,我说自己未婚无条件收养。这家人口多,在厅角上摆饭桌,桌旁放床,白天当凳,晚上则是我的床。春天青黄不接,连麦羹、番薯都缺,一锅米汤稀得照见人影,米渣捞上来喂最小的孩子,半大孩子和我一样喝汤吃狗爪豆,几只辣椒切碎放点盐就是菜。整盆狗爪豆好的坏的盛在一起,夹起一颗放进嘴里,才发现味道不对,吐吧,一家老少都在吃,犹豫一下还是咽下去,不然实在没啥可吃。
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发现的化学致癌物中最强的物质之一,人若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会损害肝脏,发生肝炎、肝硬化、肝坏死等。阳山是肝癌高发地区,很多农民说胃气痛、心气痛,有些人至死不知霉变的玉米、花生、豆类,其实已令其罹患肝癌。我1972年到文化局后,查出是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去医院开解毒中药长期服用。10多年后单位组织体检,发现我血液有“严重问题”,进一步验出含有乙肝抗体。医生是广雅校友,后来对我说,你的血现在很值钱,输给乙肝病人就能治病。不知何时我躲过一劫,成为“既往乙肝感染恢复期的‘健康者’”。
我住在大志水库工地指挥部,和播音员李富英睡低矮阁楼,开推土机的工人睡下铺,每晚鼾声如雷,我们伸头将他喊醒,抓紧片刻安静立即睡。水利局罗工有时搭顺风车回公社,邀我一起去食品站开小灶。站里一老职工爱喝酒吃肉,罗工就陪他共饮一盅,我也借机改善生活。过了几个月,老职工死了——一块肉堵在喉咙口,憋晕了,听说抬到公社卫生院已断气。事后有人说,他是天天吃肉,最后还吃着肉离世,很多人却一年也吃不上几回肉,命也!
开工时阴雨连绵道路泥泞,我身为工作队员要带头挑双担,走在路上有时会摔跤,衣裤上泥迹斑斑。走回生产队取土处,察觉社员刚才在磨洋工,见我走近才显出忙碌状。我挑担转身走远,他们又停手了。我刚“洗脚上田”,可以说“番薯屎都未屙净”,当然明白社员心态,很难上纲上线去批评他们。论“抓阶级斗争”我是缺乏力度的,虽遭工作队批评也不见改进。一次我回村动员大家上水库,逐家喊人都说等会就去。走遍全村后我独自赶路,吹风受寒在半山呕吐一通,回到工地饿着肚子开工。这是我最憋气的阶段,因为我是上头派来的干部,不是与社员同甘苦的农民。你劳累是你的事,领工资的人和挣工分的人就是不同。
网络图片:
【回忆录】三次参加修筑水库(80)
水晶背水库
【回忆录】三次参加修筑水库(80)
【回忆录】三次参加修筑水库(80)
【回忆录】三次参加修筑水库(80)
【回忆录】三次参加修筑水库(80) 番薯干和野生西洋菜
【回忆录】三次参加修筑水库(80)
【回忆录】三次参加修筑水库(80)
沙坝水库

【回忆录】三次参加修筑水库(80)
知青们回到当年修筑的水库参观:
【回忆录】三次参加修筑水库(80)
【回忆录】三次参加修筑水库(80)
【回忆录】三次参加修筑水库(80)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