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两人赏月》:对大自然的虔诚

2019-11-11 10:13阅读:
秋天的夜晚还没有凉透,披着斗篷的人们结伴在郊野散步。他们爬上山坡,驻足远眺。一弯月牙出现在由老树的枝桠和树根构成的天然画框中,皎洁神圣,不可言语。这是19世纪德国浪漫主义画家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画中的场景
《两人赏月》:对大自然的虔诚
大师原作
密斯赵手绘
密斯赵手绘
这回我把浪漫古典风改成了现实当代风,赏月人换成了一对惆怅于婚房问题的平凡年轻人,清高孤傲的月亮也变成了平底锅上的一只荷包蛋。女朋友看着又大又圆的月亮欲言又止,男朋友将目光转向黑魆魆的树梢,仿佛在无声地叹气。大家心知肚明,月亮和爱情都很美,只是房价超级贵。

弗里德里希与英国的康斯太勃尔和特纳并称为“风景画三杰”。他的风景画既不是对客观现实的机械复刻,也不是脱离实际的主观臆想,而是一种寓人于景的结合。他说:“我必须形孤影单,以便观察与感受自然;我必须沉溺于周围的一切,与那些云团和岩石融为一体…因为同大自然交谈时,我需要这种孤寂。

属于他的悲伤
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177495日出生于德国格雷夫斯瓦德港市的一个富商家庭。弗里德里希早年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在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战争时期,由于贸易受阻,当地的肥皂价格飞涨,别人家生活受到影响,而弗里德里希家却因此赚了一笔。他20岁时被父亲送到哥本哈根美术学院学习,师从尼古莱 ·阿伯拉 ·阿比尔德加教授。弗里德里希本该过着富二代的自由轻松的生活,然而却也有着属于他的悲伤。
7岁的时候失去了母亲,一年后姐姐伊丽莎白也随之去世,五年后哥哥克里斯多夫(或为比他小一岁的弟弟)又在一次意外中因为他而丧生。当时他们在滑雪,弗里德里希不小心掉进了河里,哥哥为了救他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四年后,他的另一个姐姐又自杀身亡。于是,少年弗里德里希有着忧郁的内心,对人生充满了悲观情绪,他不擅长交友,独自在画室中画画就是属于他的内省与治愈。他说:当你闭上肉体的眼睛,你就第一次能够用心灵眼睛观察你的绘画。
1798年的春天,24岁的弗里德里希迁居到德雷斯顿。德雷斯顿虽然不是非常繁华,当沿着易北河流域有着十分优美的风景,而且还有一所艺术学院。整个城郊散发着一股艺术的气息,被称为19世纪的浪漫主义郊区
幸运的是,弗里德里希赶上了德国美术发展的黄金年代。从他出生的18世纪末到他去世的1840年,先后有28个城市成立了美术协会。除了层出不穷的艺术沙龙,还有一批艺术博物馆建成,本来只有君王可以收藏欣赏的艺术杰作开始走进公众的视野。
弗里德里希在德雷斯顿过着平静的生活,有时也会去波西米亚的山区和湖泊一带旅行。期间,他开始尝试用铅笔绘制风景,直到1807年才进行油画创作。没多久,他就成名了。

有着宗教式的对大自然的虔诚
1810 年,弗里德里希在柏林美术学院展出了《海边修士》和 《橡树林的修道院》两幅油画,引起了保守派与宣扬浪漫主义的革新派之间的争议。保守派反对把修道院画的那么萧条,修道士则画得跟鬼似的,简直和庄严华丽的传统宗教画正相反嘛。最后弗里德里希的新风格还是得到了认可。六年后,德雷斯顿艺术学院授予他学院院士的身份,标志着弗里德里希的职业画家资格得到了承认,他的画作开始有人购买了。
弗里德里希一直到44岁才结婚。他的妻子是克里斯蒂安·卡洛琳·邦梅尔。他们生了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从此,他的作品少了一点忧郁,多了一丝温馨。下面要介绍的这幅《两人赏月》就是婚后的作品。不过与弗里德里希一同赏月的并不是妻子,而是同事。这时期的弗里德里希已经摆脱了孤独,除了妻子,还与作家诺瓦利斯让·保尔和史雷格尔兄弟保持着友好的关系。
关于在深秋的夜晚赏月的画作,弗里德里希画过很多幅。有时是一个人,有时是两个人,有时是三个人。其中两个人赏月的第一版1819年诞生于德雷斯顿。第二版1824年创作于柏林,主角是一对男女,可能就是画家夫妇。插一句,弗里德里希很爱他的太太,专门为她画的几幅背影肖像画是大量风景画中最为特殊的代表。下面要介绍的是最有名的第三版,诞生在1825-1830年之间,主角是画家本人和同事奥古斯特·海因里希。
这幅《两人赏月》的构图与第二版几乎一样——左侧是两个人比肩站在画面的黄金分割点上,右侧是一颗倾斜的、可以看见枝桠与树根的大树贯穿画面,而月亮和月晕就在人物和大树的中间。
弯弯的月牙是低垂的,几乎马上就要降落到“野蛮生长”的树根上。月牙的右上方是一轮月晕。天文学里是真有这样的天象,还是画家进行了艺术想象,就不得而知了。因此,两个赏月人是俯视的角度。从服饰上看,画家应该是靠近大树的那名男子。冷色调的斗篷对比着暖色调的月色。年轻的同事一只手搭在画家的肩膀上,另一只手似乎在指着月牙说:“看,多美。”近处是一些大面积的土地和山石。其中一截树桩的细节刻画,增加了画面的立体感,仿佛真的有一座山坡出现在眼前,而山那边就是月亮。
值得一提的是整幅图的布光给人一种朦胧神秘的美感,有着宗教式的对大自然的虔诚。难怪很多文艺作品都喜欢歌颂日升月落,潮来潮退。其实画家本人本来就是一个虔诚的新教教徒,早年画过修士和十字架的题材。人们习惯于把弗里德里希归为浪漫主义画家,称赞他“通过颜色和造型表达出言语所不能表达的东西”。
“深秋赏月”系列的最后一幅则完成于1840年。晚年的弗里德里希在画中踯躅独行。画面近景的山石变成了一个巨石阵般的古代石墓群,仿佛预告了画家的死亡。事实上五年前,61岁的弗里德里希就中风瘫痪,无法写生了。之后的画作中经常出现乌鸦、猫头鹰、坟场、棺材、十字架等元素。
184057日,弗里德里希在德雷斯顿去世,享年66岁。
更多名画故事,欢迎关注 @密斯赵 的微博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