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明初洪武四大案:朱元璋为何杀那么多功臣?(图)

2020-01-16 23:30阅读:
俗话说,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难。朱元璋白手起家,历经千辛万苦打下一片锦绣山河,这样一份大家业,他当然希望传之后代,直到无穷。为了加强君权,消除不稳定因素;也为了改善元末以来贪腐的吏治,朱元璋在建国之后先后掀起四场大案。
明初洪武四大案:朱元璋为何杀那么多功臣?(图)
首先是胡惟庸案。明朝建国之后,朱元璋曾经就中书省丞相人选与刘基相商。刘基对于杨宪、汪广洋、胡惟庸这些人选表示了否定,尤其是对胡惟庸,刘基评价他肯定要坏事,好似一匹能闹出事故的劣等马。有趣的是,朱元璋对刘基的建议完全没有采纳,先后任用这三个人做丞相。事实证明,刘基看人的眼光十分精准。杨宪、汪广洋并不是合适的丞相人选,也先后被朱元璋治罪。汪广洋之后,胡惟庸掌握了大权,成为左丞相。
最初,朱元璋十分赏识胡惟庸。胡惟庸处理政务的能力不错,办事得力,是一个能臣。再加上他善于揣摩皇帝意图,说话办事经常能让朱元璋满意。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胡惟庸渐开始独断专行了。
因为胡惟庸的一些不法行为,有人弹劾他,他却将弹劾他的奏疏私自隐藏起来。而且胡惟庸还是一个大贪官,有人要升官就必须走他的后门,因此胡惟庸搜刮了不少财富。
洪武十二年(1379)九月,占城国进贡,胡惟庸却没有禀告朱元璋。宦官将此事告发。朱元璋十分恼怒,找来胡惟庸和汪广洋对质。这两人却把责任全部推给了礼部,但是礼部也不认账,又推给中书省。这样一来,朱元璋更加生气,他下令将胡惟庸、汪广洋和礼部官员全部关入监狱审讯。
树倒猢狲散,眼看胡惟庸这棵大树倒下,很多人开始落井下石,乘机揭发胡惟庸的罪过。涂节、商皓等人告发了胡惟庸勾结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御史大夫陈宁等人打算联合日本、蒙古推翻明朝的惊天阴谋。
明初洪武四大案:朱元璋为何杀那么多功臣?(图)
朱元璋震怒,下旨彻查,一直到洪武二十三年(1390),被诛杀的有三万多人,史称胡惟庸案。被视为“胡党”而受株连至死或已死而追夺爵位的开国功臣有李善长、南雄侯赵庸、荥阳侯郑遇春、永嘉侯朱亮祖、靖宁侯等一公二十一侯。
胡惟庸被杀后,朱元璋罢黜已经沿袭上千年的丞相制度,革中书省,并严格规定后世之君不得再立丞相;臣下敢上奏请求立丞相者,立即处死。丞相废除后,政事由六部分理,皇权得以加强。
洪武十五年(1382)又发生了空印案。当时规定各省布政使要向中央缴纳钱粮。按照规章流程,布政使首先向户部上报所缴纳钱粮数目,然后再将钱粮送往中央,让户部核对。如果数字都能对得上,就算完成任务,如果对不上,还要从头再来。当时的交通条件限制,钱粮运送经常会有损耗,所以布政使填报的数字经常与户部审核的对不上。若其中有任何一项不符就必须驳回重新造册,而且再盖上原地方机关大印才算完成。
因当时交通并不发达,往来路途遥远,如果需要发回重造势必耽误相当多的时间,所以前往户部审核的官员都备有事先盖过印信的空白书册以备使用。这原本是元朝即有的习惯性做法。朱元璋无意中发现,认为布政使一定会利用空印与户部官员勾结贪污,他下令彻查,各地官员都受到牵连,当然既打击了一些不法官员,也冤枉了不少廉洁的官员。
洪武十八年(1385),朱元璋怀疑北平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的官吏李彧、赵全德伙同户部侍郎郭桓等人共同舞弊,吞盗官粮,于是下旨查办。
三月间,御史余敏、丁廷举告发户部侍郎郭桓利用职权,勾结北平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官吏李彧、按察使司官吏赵全德、胡益、王道亨等,私吞太平、镇江等府的赋税外,还私分了浙西的秋粮,并且巧立名目,征收了多种水脚钱、口食钱、库子钱、神佛钱等的赋税,中饱私囊。
朱元璋大怒,命审刑司拷讯,此案牵连全国的十二个布政司,牵涉礼部尚书赵瑁、刑部尚书王惠迪、兵部侍郎王志、工部侍郎麦至德等。总计一共损失精粮两千四百万担,《明史》记载“自六部左、右侍郎以下,赃七百万,词连直、省诸官吏,系死者数万人”“核赃所寄借遍天下,民中人之家大抵皆破”,史称“郭桓案”。
朱元璋在《大诰》中感叹说:“古往今来,贪赃枉法大有人在,但是搞得这么过分的,实在是不多!”值得注意的是,经过这次大案,天下中等财富之家多破产,这是富人的一场劫难。
蓝玉是明朝建立后期冉冉升起的一代将星。洪武二十一年(1388),蓝玉率领十五万大军出塞追击北元军队,在捕鱼儿海(今贝尔湖),大败北元,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明太祖朱元璋在接到了这一捷报后,欣喜不已,连称赞蓝玉是当世的卫青、李靖。但是,屡立军功的蓝玉开始跋扈不法,而且对于朱元璋也越来越不满。他觉得自己的功劳完全可以封太子太师,但是朱元璋给他的却是太子太傅的赏赐。
其实,对于功臣,朱元璋的心情是复杂的。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大封功臣,曾经颁发给他们丹书铁券,除了谋反大罪不赦以外,功臣本人和家属都有几次免死的机会。哪里想到,得到免死特权的功臣们误会了皇帝的本意,他们变得更加有恃无恐。如颍国公傅友德本有良田数千顷,贪得无厌的他依然跟皇帝请求赐给他怀远千亩田地。有的功臣则私自役使官军,逃避差徭,伐木修建城楼或者私营居室。功臣们的胡作非为已经激化了社会矛盾。
出身社会最底层的朱元璋仿佛看到了元朝末期社会的影子,官吏权贵欺压百姓,无法无天而无人问津,最后是官逼民反,最终王朝倾覆。往事历在目,自己辛苦,白手起家打下的江山岂能一世而亡?他一次苦口婆心地告诫功臣们要遵守法度,不要欺压百姓,不要妄行不法。与此同时,他加强法制建设,颁布《大明律》《大诰三编》《稽古定制》等法令条文。
虽然朱元璋如此苦口婆心地教诲和告诫,很多功臣仍然是我行我素。如淮安侯华云龙,在镇守北平期间,霸占前元丞相脱脱府邸,并私自夺取前元宫廷珍宝;延安侯唐胜宗在广西龙州敲诈当地番人;吉安侯陆仲亨在临清巧取豪夺、私占民田;定远侯王弼侵占国家税收;永嘉侯朱亮祖为害地方、陷害清官道同...这些功臣们是在挑战他朱元璋的底线啊!面对有恃无恐的功臣们,朱元璋为了朱氏江山的稳定,他不得不有所行动了。
洪武七年(1374),华云龙因为擅自占住脱脱府邸等“违制”罪行被召回京城,在半路病死;洪武八年(1375),德庆侯廖永忠因僭用龙凤等违法之事被赐死;洪武十三年(1380)的胡惟庸案,牵涉进去的功臣很多,费聚、陆仲亨、唐胜宗、赵庸、李善长等人被杀。
明初洪武四大案:朱元璋为何杀那么多功臣?(图)
对于蓝玉这样的将才,一开始,朱元璋真的想好好保全他的。只可惜,蓝玉的所作所为让人失望透顶,最后竟然起了谋反之心。洪武二十六年(1393),锦衣卫指挥蒋骔告发蓝玉谋反,下狱鞫讯后,狱词称同景川侯曹震、鹤寿侯张翼、舳舻侯朱寿、定远侯王弼、东?伯何荣及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谋反,他们打算乘朱元璋籍田时发动叛乱。
朱元璋震怒,下令族诛蓝玉等,并株连蔓引,牵连到一公、十三侯、二伯,被杀者一万五千多人,自此“元功宿将,相继尽矣”。这样一来,也造成了后来建文一朝无将可用的局面。
对于谋逆之罪一般都是碎剐凌迟处死,朱元璋念及蓝玉与自己是儿女亲家,将碎剐改成剥皮。这样,刽子手把蓝大将军全须全尾整张人皮剥下来,算是留了全尸,并把人皮送往他女儿蜀王妃处“留念”。明末张献忠农民军攻破蜀王府时,还在王府祭堂发现了这件“文物”。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一口气就能读完的大明史》,京东套装满100减50当当5折包邮~
明初洪武四大案:朱元璋为何杀那么多功臣?(图)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