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陈世旭:千杯少与半句多

2020-07-02 21:55阅读:
陈世旭:千杯少与半句多
千杯少与半句多

作者:安 原载:《今晚报》2020年6月29日第9版

  一位朋友发来很伤感的微信,说他在微信朋友群突然发现许多同事和学生在一些重大的社会性问题上,表现得十分极端,使他“震惊而且悲伤”,甚至“绝望”。他曾经在大学教书二十年之久,从未想过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以为我以前的同事和教过的学生,都像我上大学时那样,至少是把斯文当回事的。想不到也会
变得如此粗鄙、野蛮、狂妄、凶狠。”尽管有朋友劝他“不妨看看多方面的思潮,更多了解社会”,但是他觉得这种劝说“也许有道理,只是我不习惯。因为我比较有洁癖”。   我很理解这位当过大学教授的朋友的“洁癖”。
  由此想到九百多年前的大诗人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韵》中的名句:“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遥知湖上一樽酒,能忆天涯万里人。”这是欧阳修非常有名的一首诗,其中的“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收入了中国古代儿童启蒙书《增广贤文》,中国人几乎家喻户晓,耳熟能详。此诗明白畅晓,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以及处世的态度,堪称一绝:如果遇到与自己心灵相通的人,就好好畅谈。如果彼此不投机相契,说半句话都嫌多。
  与前面那位朋友相比,我更喜欢欧阳修的旷达。人海茫茫,遇人无数,不可能全都会与你成为朋友。每个人都各有经历,各有故事,各有因为这些经历和故事带来的社会认知,即便是相同的社会地位、教育背景,因为思想方法的不同,人生追求的相异,也未必就一定能说到一块;即便曾经有过密切的交往,也难免有一拍两散的时候。
  网络是一个公共平台,各种各样的信息汹涌泛滥。严肃的,无聊的,高尚的,卑鄙的,深刻的,浅薄的,文雅的,粗俗的,善良的,恶毒的,林林总总,无所不有。但微信却是可以选择的:与谁交友,不与谁交友;接受邀请,不接受邀请,或交了友、接受了邀请又加以删除;进群,不进群,或进了群又退群,等等,把握全在自己。
  不能合拍的人,无论师长、学生、同行、同事,还是微信上认识不认识的朋友,不与交往就是。与其把时间浪费在无用的社交上,不如静下心来,调整好自己的社交方向,结交有素养有见地的优秀人物。因为跟优秀人物相处,不仅能开拓视野,相处也不累。
  人与人之间,难得是真心,难觅是良友。支点不同,就无法相处;三观不同,就无法沟通;志趣不同,就无法相融。所谓“道不同,不相与谋”就是这个意思了。所以,完全用不着“绝望”。
  看到一则网文,说人生有两者必须具备:一是合脚的鞋,一是合拍的人。合脚的鞋,让脚舒服;合拍的人,让心舒服。合脚的鞋,能护你前行;合拍的人,能暖你心灵。合拍的人就是懂你的人,一句话语就能让你长精气神。人这一生,可以不富有,不成功,但是一定得有合脚的鞋、合拍的人。鞋子漂不漂亮不重要,重要的是合脚;朋友是多是少不重要,重要的是意气相投。泛友多多,莫如知己一二。合拍的人,就是能够走进你心里的人,哪怕只有一个有质量的知己也足够了。这就是鲁迅说的“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某位高人曾送我几句让我茅塞顿开的话:我们活在世上,不是为了求人理解。
  有对立面并不是错事。完全没有必要与对立面苦苦争执。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无论什么事,做好了,自觉对得起社会良心就足够了,没有必要争取认可。
  用不着的东西,再好也是垃圾。
  别人怎么看你,和你毫无关系;你要怎么活,也和别人毫无关系。
  人们在社交中之所以痛苦,往往是因为交错了朋友。
  ……
  窃以为,自身具有价值的人并不需要跟太多的人挤在一块。从根本上说,一个人只能与自己达致最完美的和谐。懂得尽量减少需求以保存或扩大个体自由,是真正的人生智慧。
  对那些趣味庸俗、道德欠缺、智力低下或者反常的人,不与其交往就是不稀罕这些人。任凭他们唾沫四溅,张牙舞爪,最好的态度还是鲁迅说的:无言是最高的轻蔑,连眼珠也不转过去。
  虽然欧阳修的年代与我们相距很远,但“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一样使人感同身受。穿合脚的鞋,交合拍的朋友,走自己选择的路,也就成为与人交往的一个重要原则。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