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生为孤僻的不热乎的人有救吗

2018-12-12 12:42阅读:
生为孤僻的不热乎的人有救吗 生为孤僻的不热乎的人有救吗
今年的《奇葩说》看完了,2018年也差不多了。最后一期的辩题是“不合群要不要改”,如晶队的不改方获胜,不合群的人出头了。
不用等到马东让几位导师选则,蔡康永、薛兆丰、高晓松一水儿地站反方,才知道他们的持方。因为如晶他们队在辩论时候,几个人都情不自禁地用表情和语言点赞,频频在戳中敏感带的样子。蔡康永和薛兆丰这两个互为反面的人,在“不合群”这个共同点上,也首次站到一起。马东说,你们几个在食物链的高端,你们持才傲物,你们有自我葆有不看人脸色不与人谋的本钱,当然可以不合群。
我觉得东南西北风红中碰的马东这次因果关系不对。人不是因为有本钱,才不合群的。是生来不合群,才要为拿到不合群本钱而努力。李诞插科打诨说,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不合群的人熬过霸凌孤僻生的中学阶段,都比合群的人有出息。是这样吗?
几年前“晓说”第二季收官时候说,高晓松说我一直认为自己今生会过一种清贫的,愤世不俗的,怀才不遇的生活(这也是历代大多数才子文人的默认下场。)现在得到了这么多,俩字,命好。命运对我太好了,天上掉馅饼老能掉到我头上,我脸这么大,都是出门被馅饼砸的。一个没吃完,另一个又砸下来。
他说人人创业的年代,这些年也会有风险投资找他,给他钱,让他创业。他很坚决地说,当老板不是他想要的,这辈子他就读读书,做做音乐,看看电影、聊聊天,很好了,“晓说”开始甚至想叫“闲得蛋疼”,后来考虑到赞助商感受,才不蛋疼的。总之他得到了比很好还要好的报答,就是李诞说
的,有出息。当然,现在他终于被资本笼络到裙下,成了阿里人了,不过仍然在做晓说,谈电影,开书馆,并没成为带团队的人物。
都区块链时代了,当然是合群的人会走得容易些,和大多数人在一起,性格也不容易扭曲,这事没啥课battle的,别拿自闭症强迫症成大事的例子覆盖芸芸众生。
那不合群的人怎么办。要像高晓松那样拿到可以不从众不合群的本钱,避免不合群后可能的孤寒遭遇,比如清贫和不遇。如晶他们队人说到自己教练黄执中,他在比赛期间,会极其配合地录像,拍宣传片,拍广告,给队员做指导。工作结束了,如果再约他出去吃饭,他百分百会say no。他要回到自己不合群舒服带去了。他努力工作努力配合,就是为了可以心安理得地不合群。也就是说,抛开智力区别,你要不合群,你就得多努力一点,把合群体质的自带福利包,自己努力出来。不然,的确不好过。
因为不合群的自我认知到位,高晓松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一个精神上不合群的人,有人在身边就不舒服的人,创啥业,光公司团建那一项就够受的了,这是自持奇高的高晓松和底色悲凉的马东的区别,蔡康永讲话,马东会很自觉地圆融自己的棱角。马东说有次去一间饭馆,进门看到高晓松自己坐哪儿吃饭,点了两盘菜,一边吃一边看《舰船知识》。哈哈,多么孤家寡人的画面。高晓松说一个人翻着书吃饭,一个人坐阳台上喝酒,是他最享受的事情。这些跟他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跟他满腹经纶能言善辩都不相干。就是基因里的孤僻和独乐乐高过众乐乐的勾选。
高晓松那段话我最共鸣,他说我生在一个很冷漠的家里。从小有同学到我们家来,到吃饭时间,我就紧张,我父母不会留同学吃饭的。我会紧张地说,我们出去吃吧。
我家类似吧。反正父母不是那种热情洋溢招待客人和同学的家长。以前我也觉得是他们冷漠。现在觉得他们是不能。我老爸挺会做菜的,有好多拿手绝活,半夜三更一时兴起,都会做好吃的。一旦说要来客人,他就犯愁,说吃什么啊,也不会做,要不出去吃吧,然后林科院周围永远没啥可吃的,弄得百般为难。或者勉强做出一两样单薄不成席的菜对付。这背后是他们不合群性情的映射,一旦要进入群体性的活动,身体和精神就分泌抗体,就停摆,变得木讷笨拙,不知所措。和那些生来合群热情好客,随时能张罗一桌丰俭由人的饭菜招待客人的人相比,这不是厨艺差异,是品种差异。我来自这样的基因,虽然努力在进化(或者说异化),但无法真正脱离基因,另立门派。倾轧半生,现在可以坦荡地承认了,我是一个孤僻的人,性格偏冷,祖宗给的基因,没啥可耻的。
如果说高晓松是个隐性的动辄话唠的不合群症患者的话,蔡康永就是一个把距离写满一脸的人,好在他有情商可以做他与人群的优质中介,让他在自己完全不以为意的人群中,甚至呜呜轩轩的娱乐圈,有身在其中独善其身的清奇视觉。
蔡康永说高晓松,他捂着扇子,讲他种种知识的时候,我觉得他真心信仰这个是在普度众生,这些都是我没有的。他比我坚定很多。听得出蔡康永的的决绝和骄傲吧。蔡康永甚至鼓励别人,做个冷淡的人。他说,一个人一味地热情,一定是盲目的。大部分时候是冷淡的,才能够对比出你对哪些事情、哪些人怀抱着极高的热情。常常被人家讲温暖,实在觉得很惭愧,因为其实我会鼓励大家做比较冷淡的人。我不认为过于温暖是一个跟别人维持良好关系的好立场。如果被温暖两个字给绑住,就更吃力。
幸好有蔡康永这样辈分的人,帮很多不够热乎的人确认,做个冷淡的人,也没什么不可以。有所冷淡,才能有所热乎。蔡康永最大的作用,是让你想清楚自己,然后在目标明确,自我认同的情况下,不耽于自我质疑。质疑来质疑去没有用的,人生本来就是个疑窦丛生有头没尾的事,怎么质疑怎么有,不要把自己的人生当辩论赛打,你怎么都赢不了人生的。自己得有定力,相信自己的路是走得通的。冷或者热,合群或者不合群。摇摆就是瞎耽误工夫。
我也局部同意合群是一种能力,可以通过锻炼增强。很多朋友应该觉得我还算合群吧,尤其与城市生活繁华街市无缝契合。这是一个非常表象的事情。我知道自己对人群的适应,已日益成强弩之末。我从一个孤僻的小孩,通过后天玩命挣吧,的确有把自己挣吧成一个表面上温度和合群指数都正常的人。但是孤僻底子很难改写。尤其过了要讨好社会的年龄,一切慢慢回到原本的样子。比如我来纽村这事,隔三差五有朋友替我空虚寂寞冷,替我惋惜放弃国内活色生香的生活。因为关心我,替我找理由说,爱情的力量真伟大,让你能从城市老鼠变成乡村老鼠。
每当这个时候,我就狼心狗肺政治误差巨大地说,纽村和西柚,是因为纽村,然后西柚,不是因为西柚,然后纽村的。能与对好朋友的思念,生活的便利度下滑这些纽村生活负面相抗衡和支撑的,是我真的喜欢纽村生活的空灵和时间全拿。我放纵着自己,也放弃着自己,一路滑向动植物之友的极端,这是我的选择,我的自觉下场,我的舒服带,不是为了谁。
后面的私货:
歪个楼,从不合群说说感情吧。
我有时候跟我的芳邻青梅在网上聊聊饮食男女。青梅是师太教的,亦舒金句张口就来,比如,家庭就是黑社会,还不能跟外人说……比如每个人都应该结两次婚,一次在很年轻时候,另一次在中年。少年时候不结一次,中年那次,就不会学乖,天下没有不努力而美满的婚姻,所以要争取经验。
我说我在师太的理论体系下,走得更远,完全靠经验在经营生活,包括婚姻,不去论证感情,那玩意禁不起论证。人到中年,彻底明白,感情有时候是一个人的事,不是两个人的事。任何两个人走近了,周身嶙峋都是互相伤害的,齿轮一样完美咬合的男女关系,就像大乐透中大彩一样,理论上存在,但是自己抄上可能性微乎其微。
这是为什么,我们常常觉得别人的婚姻,别人的亲密关系,一眼望去通通历经人性战乱,满目疮痍,换做我,一天不能忍受,奇怪他们怎么还在一起,很多名人的关系,就是网友展示道德很底线优越感的载体,都这样了,还绑在一起,何必呢。
其实想明白了,绝大多多数伴侣都是不适合彼此的,那么条件和经验就很重要。大前提是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有没有经营这样的生活的能力,有没有在生活中独舞的能力,有没有在婚姻中独舞的能力。你自己知道自己要什么,知道自己的底线是什么,知道有多少本钱,能下多少赌注。
这就是不合群人的好处,特别知道自己不合群,包括婚姻关系的群,调低期望值,调低自我要求,尽量从其他指数考量关系的可取性,反倒能有稳定加持。反正别指望我是那种爱情鸡汤派就是了。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