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博士、进士谁更牛?

2018-05-24 18:50阅读:
有一回参加一小型会议,会后聚餐,有位比我年纪大的老者,提到前不久回乡查阅家谱,他祖上在清代出过廪生,问我这是什么级别的功名。我说“廪 博士、进士谁更牛?生”就是廪膳生员,可以理解为拿国家奖学金(相当于伙食补贴,称“廪饩”)的优等秀才。
拿多少呢?不多,每月六斗米(就叫“廪米”),一年七石二斗,将近一千斤,可以使一家人吃饱肚子,让秀才安心读书。后来又改发银子,一年四两。年丰米贱时,当然吃喝不愁;若遇上荒年粮贵,仍可免于饥馑。
其实再早,是个秀才就食廪。那时府、州、县都设有官学,也就是官办学校。凡是能通过三级考试,入了官学的,就成了“生员”,又叫“庠生”“诸生”“博士弟子员”“学官弟子员”,还叫“茂才”——俗称“秀才”。
各级官学的招收人数是有限的,府学四十名,州学三十名,县学二十名,有学官教导。学官又分“教授”“学正”“教喻”“训导”。——不过后来读书人多了,人才猛增,官学只好扩招。扩招之后,官府拨的经费却没涨。于是便分出等级:资格老、成绩好的,照吃廪米,称“廪膳生员”;资 博士、进士谁更牛?

格浅、学问薄的,则要自带干粮,叫“增广生员”,简称“增生”。以后再度扩招,学校里人满为患,后来招入的,就叫“附学生员”,简称“附生”。廪生中如有人考上举人,或拔为贡生,腾出来的名额,就由增生中的优秀者递补。而增生空出的名额,再由附生递补。增生递补为廪生的过程,叫“补廪”。 ——与我同桌进餐的老者以为廪生是个了不起的功名,其实就是优等秀才。
不过也别看不起秀才,秀才已是士大夫,虽然是最底一等,但与老百姓已拉开距离,成了有身份、有特权的人。——例如秀才可以有特定的穿戴,戴方巾,穿青衫,一般百姓不能僭越。秀才见了官,不必下跪,做个揖就是了。因此秀才打官司,占着很大便宜:对方哪怕是家财万贯的财主,只要没有功名在身,见了县官也要跪着回话;秀才即便家无隔夜之粮,却可以站着跟县官交流。这一立一跪之间,输赢已见。
秀才若触犯刑律,官府也不能随便用刑——“刑不上大夫”嘛。此外还有经济上的好处,如秀才之家可以减免田赋徭役等。
博士、进士谁更牛?廪生的地位就更高,除了食廪,还能赚些“外快”,如给考生做“廪保”就很有些油水。——保什么呢?一保考生身家清白,不是娼优隶卒及其子孙;二保考生为“土著”(本地考生),非“冒籍”(相当于“高考移民”之类);三保考生不是替考的“枪手”;四保考生没有“匿丧”行为——父母去世,要守孝三年,这中间儿子不能参加考试,否则便是“匿丧”。
童生参加考试,廪保要跟随到场点卯;考生在考场内如有作弊行为,廪保要跟着受罚。——当然,廪保不白做,被保者要以银钱相谢。因是五人联保,每人谢几两银子,加起来也就很可观。
博士、进士谁更牛?因此别看廪生级别不高,有人愿意拿三百两银子去买这个资格——当然是幕后交易。《儒林外史》中有个臧三爷,向财主杜少卿“借”三百两银子要买廪生。杜少卿是个“冤大头”式的人物,大包大揽,一口答应。然后问他:“臧三哥,我且问你:你定要这廪生做甚么?”臧三爷道:“你哪里知道!廪生一来中的多(指中举人),中了就做官。就是不中,十几年贡了(指成为贡生),朝廷试过,就是去做知县、推官,穿螺蛳结底的靴,坐堂,洒签,打人。像你这样大老官来打秋风,把你关在一间房里,给你一个月豆腐吃,蒸死了你!”杜少卿笑道:“你这匪类,下流无耻极矣!”——可见当秀才的熬到廪生,升发的机会就会增加不少。
曾见有人把科举功名跟今天的学位相比,认为秀才相当于今天的中学毕业生,举人相当于大学毕业生,进士则相当于博士。——是不是这样呢?恐怕不能这样比。
从根本上说,新旧教育之间本没有可比性。我认识一个朋友,他的太爷爷十一岁成秀才,太外公十四岁成秀才。而《儒林外史》里的范进,当了一辈子童生,五十四岁才成秀才。相比之下,他这个“中小学”学程何其漫长!不过他第二年就中了举,转过年来又中了进士,他的“大学”“博士”学程,又何其短也!
况且旧式书塾读《四书》,习八股,目的是科举仕途。小说《醒世姻缘传》中的老秀才晁思孝,没能中举。出贡后因朝中有人,竟也做了知县、知州。若是中举、中进士,当官就更是名正言顺。虽不见得马上就有机会补缺,但至少有了做官的资格。一个进士入部实习若干时候,可以当个主事,那是六品官,比县官还要高些。
博士、进士谁更牛?而新式教育培养的是科学家、工程师、教师、医生,并不以培养官吏为目的。——要当“官”,还得另外参加公务员考试,无论你是学士、硕士、博士,录取后都得从科员做起,要想当上处长(略等于从前的七品知县),则“路漫漫其修远兮”,还要耐着性子“求索”!——当然,博士的升迁速度,应比硕士、学士快些,毕竟在时间精力上多付出许多,水平也要高得多。
博士跟进士相差多少呢?我们从数量上来看吧。明代与清代年头相仿,都延续了不到三百年(276267)。两朝各产生进士三万名左右;平均下来,全国每年诞生一百名进士,听着似乎也不算少。
那么而今每年毕业的博士又有多少?在网上看到几个数字,可能是不同年头统计的,一说每年毕业博士五万名,一说七八万——有一点是一致的,都是数以万计。
也就是说,在现代教育体制及干部培养机制中,还没有哪一级学位,可以跟进士相提并论。记得已故学者任继愈曾提议设立“国家博士”,由国家定期出题进行统一甄拔。——老先生的灵感是否来源于科举制中会试和殿试,就不得而知了。
侯会:《金粟儒林篇——从清代说部看士人生活》中华书局,2017
京东 https://item.jd.com/12127981.html
当当:http://product.dangdang.com/25111077.html


(本博客文章均为自创,转载者请注明作者、出处。文中插图来自网上,谨致谢忱)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