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上下其手”是“咸猪手”的意思吗?

2021-03-18 10:23阅读:
有一回,有个年轻朋友问我:“成语‘上下其手’是啥意思?”我反问:“你说呢?”他说:“我理解,就是‘咸猪手’的意思。”我笑了——在粤语中,对女性动手动脚被称为“咸猪手”,出自《左传》的“上下其手”可不是这个意思。
“上下其手”是“咸猪手”的意思吗?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楚国攻打郑国,有个叫穿封戍的楚国小军官,抓住了郑军守将皇颉(jié)。楚国贵族王子围也赶来争功,硬说皇颉是他俘虏的。两人争执不下,去找楚大夫伯州犁评理。
伯州犁说:那就问问俘虏吧。于是把皇颉叫来,说:
他俩争的就是你吗?看你像个君子,应当明白事理。于是伯州犁把手高高抬起,指着王子围说:这位先生是王子围,是我们国君尊贵的兄弟!又把手朝下一指说:此人是穿封戍,是方城山外一个小县尹。你说说,到底是谁把你俘虏的?
皇颉心领神会,马上说:我碰上的是这位王子,我是败在他手里。穿封戌大怒,抽出戈来追赶王子围。——后人遂以“上下其手”形容那些玩弄手法、通同作弊的行为。
“上下其手”是“咸猪手”的意思吗?
今天我们所熟悉的典故成语,有不少出自《左传》的。仅一篇《宫之奇谏假道》,便给我们留下
“唇亡齿寒”“辅车唇齿”“假途灭虢”“暮虢朝虞”等四五个成语。
秦晋崤之战则衍生出“东道主”“北门锁钥”“墓木已拱”“厉兵秣马”“死而不朽”语。
至于晋齐在鞌地决战,齐将高固高喊:欲勇者贾余馀勇”,由此凝练为成语“馀勇可贾”齐君下令“余姑翦灭此而朝食”,后来演变为灭此朝食,也都熟在人口。此外,《子产坏晋馆垣》中的“宾至如归”“盗贼公行”“敬谢不敏”等,同样脍炙人口。
“上下其手”是“咸猪手”的意思吗?
“多难兴邦”
一词也来自《左传》。那是昭公四年,晋侯跟大夫司马侯讨论与邻国相处的话题。晋侯说:有三个优越条件可以让晋国无敌于天下:一是地势险要,二是盛产良马,三是我们的强邻齐国和楚国多灾多难。有了这三条,晋国无往而不胜!
司马侯说:我看,这三条恰恰都含着危险:巩固国家,高山和良马是靠不住的,重在国君修明道德,以沟通神人。而邻国的祸难,更不值得高兴,有些国家发生祸难,反倒成为振兴国家、开辟疆土的好机遇,齐桓、晋文的情况便是如此。而没有祸难的国家,没准儿反倒亡了国。——“多难兴邦”一语便是对司马侯这番话的凝练归纳。
清未民族英雄林则徐有一副著名对联:“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意思是说:只要有利于国家的事,搭上命也要干;国事当前,哪能因个人祸福决定进退取舍呢?
“上下其手”是“咸猪手”的意思吗?
对联的上句则是化用子产的两句话。子产为郑国制定赋税政策,不少人骂他。子产并不畏惧,他说:
“何害?
苟利社稷,生死以之!”——怕啥?如果能对国家有利,我拼死拼活也要去干!
两千多年来,这样的誓言鼓舞了无数仁人志士,成了他们的座右铭!
出自《左传》的典故成语还有很多,随便翻翻,便能找出一大串:一鼓作气、鞭长莫及、退避三舍、铤而走险、惩恶扬善、除恶务尽、大义灭亲、吉人天相、马首是瞻、好整以暇、名列前茅、尔虞我诈、含污纳垢、数典忘祖、食言而肥、政出多门、外强中干、困兽犹斗、风马牛不相及、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从这个角度看,《左传》不但是儒家经书,同时又是一部“成语词典”。

“上下其手”是“咸猪手”的意思吗?
(本篇摘自拙作《讲给孩子的国学经典》,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插图来自网上,谨致谢忱。)

“上下其手”是“咸猪手”的意思吗?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