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班
2021-02-09 05:16阅读:
李凤林散文
湖南宁乡人。中学毕业回乡,后进工厂学徒,以后进入文联与文化人混,并学习写作。在《散文》《作品》《萌芽》《湖南文学》《湖南日报》《北京日报》等发表作品。出版散文集五卷。湖南省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理事
1968年,我们进入“教育革命”后的高中,续上残缺的读书梦。
小操场盈溢树香花香,穿插三分凉爽,芳香与凉爽附入体内将些极不情愿放弃的睡意微拂向一边,而另一途是极活跃不肯停下的青春梦。这是清晨。朱桂叫着早操的口令,1-2-3-4-5-6-7——他居然叫到8-9——没有人纠正,他继续10-11——朱桂是班长,班中唯一的党员。朱桂在炎炎六月仍然是鞋子袜子地套着,让我们的视线总是引导至地平线。我们赤脚或者趿拉着烂着的布鞋亮着农乡的庸常贫穷,还有对日子的不经心。朱桂居然还说普通话,他是不是在军队里混过,没有人问过,那时候说普通话的只有从部队复员回乡的,普通话是复员军人的专用品。
我们是第一个高中班,开小地方的先河,称谓高一班。学校原来是初级中学,“教育革命”试办高中,我们就成了幸运的试验品。学制二年,“革命”将三年减成二年。二年比没有好,有书读就行,譬如一位女子唤醒着已经对于爱情的无望,忽得一男人爱与痛,小心地拥在怀里,于其他不顾不问。
党支部书记亲任班主任。书记有一部小小的“红梅”收音机,晨操前,小的收音机挂在篮球框架上,新闻,还有语录歌不断地从里面喷发出来。书记手扣在身后微底着头踱步和我们一起分享早间新闻。然后才是朱桂站到队列前呼着混淆八拍的体操号令,我们竟然可以按照正常的八拍做下去。
教室就在小操场的一边,有时篮球场上的球弹射进入了教室。教室一字排开两间,中间是老师的一间宿舍。宿舍的窗用报纸从里面糊实,老师年青貌美的夫人在探亲。我们是第一间。这里以前是初中毕业班的教室。其他教室都在很远的西边,那里有两栋一字排开的教室,每一排有四间,中间有雨廊连接。在东西教室的中间地带是学生宿舍,学生宿舍的前面有一栋二层的木楼,木楼下面也有几间教室,另外就是二间很大的教员办公室。楼上是实验室,有人体骨架标本,还有许许多多的仪器,玻璃器皿,都蒙着厚厚的灰尘。楼的两端有木板的楼梯,踏步上去吱吱呀呀的响,好像不光是楼梯单独的呻吟,似乎联合着墙体表示着存在的艰难不易,以及某些痛楚。用现在的标准是危楼,那时除了话语的危险性外还没有对于居住之类有危险的警示。不过,在“革命”以前上初中时,在全校大会上校长好像讲过不要在实验楼上跑来跑去的警告。房子的四周走廊都是木板,开裂不紧密,走在上面整个楼似乎都在颤动发抖。楼下最西边的那间是我们的宿舍,原来是教室。我们似乎享受
小操场盈溢树香花香,穿插三分凉爽,芳香与凉爽附入体内将些极不情愿放弃的睡意微拂向一边,而另一途是极活跃不肯停下的青春梦。这是清晨。朱桂叫着早操的口令,1-2-3-4-5-6-7——他居然叫到8-9——没有人纠正,他继续10-11——朱桂是班长,班中唯一的党员。朱桂在炎炎六月仍然是鞋子袜子地套着,让我们的视线总是引导至地平线。我们赤脚或者趿拉着烂着的布鞋亮着农乡的庸常贫穷,还有对日子的不经心。朱桂居然还说普通话,他是不是在军队里混过,没有人问过,那时候说普通话的只有从部队复员回乡的,普通话是复员军人的专用品。
我们是第一个高中班,开小地方的先河,称谓高一班。学校原来是初级中学,“教育革命”试办高中,我们就成了幸运的试验品。学制二年,“革命”将三年减成二年。二年比没有好,有书读就行,譬如一位女子唤醒着已经对于爱情的无望,忽得一男人爱与痛,小心地拥在怀里,于其他不顾不问。
党支部书记亲任班主任。书记有一部小小的“红梅”收音机,晨操前,小的收音机挂在篮球框架上,新闻,还有语录歌不断地从里面喷发出来。书记手扣在身后微底着头踱步和我们一起分享早间新闻。然后才是朱桂站到队列前呼着混淆八拍的体操号令,我们竟然可以按照正常的八拍做下去。
教室就在小操场的一边,有时篮球场上的球弹射进入了教室。教室一字排开两间,中间是老师的一间宿舍。宿舍的窗用报纸从里面糊实,老师年青貌美的夫人在探亲。我们是第一间。这里以前是初中毕业班的教室。其他教室都在很远的西边,那里有两栋一字排开的教室,每一排有四间,中间有雨廊连接。在东西教室的中间地带是学生宿舍,学生宿舍的前面有一栋二层的木楼,木楼下面也有几间教室,另外就是二间很大的教员办公室。楼上是实验室,有人体骨架标本,还有许许多多的仪器,玻璃器皿,都蒙着厚厚的灰尘。楼的两端有木板的楼梯,踏步上去吱吱呀呀的响,好像不光是楼梯单独的呻吟,似乎联合着墙体表示着存在的艰难不易,以及某些痛楚。用现在的标准是危楼,那时除了话语的危险性外还没有对于居住之类有危险的警示。不过,在“革命”以前上初中时,在全校大会上校长好像讲过不要在实验楼上跑来跑去的警告。房子的四周走廊都是木板,开裂不紧密,走在上面整个楼似乎都在颤动发抖。楼下最西边的那间是我们的宿舍,原来是教室。我们似乎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