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破羌将军赵充国的胆量和勇气

2017-07-20 08:23阅读:
破羌将军赵充国的胆量和勇气 破羌将军赵充国的胆量和勇气
“实事求是”,既是当前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词,也是为人做事的一个原则。这个词为什么会有如此之高的使用频率呢?这就说明,“实事求是”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既有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诸多因素,也有体制的、环境的、人际关系的诸多条件,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楚的。因此,要真正做到实事求是,除了要有公德心之外,还必须要有一定的胆量和勇气。譬如,西汉时期的赵充国,就是一个有这样的胆量和勇气的人。
赵充国,字翁孙(公元前137—前52),陇西上(今甘肃省天水市)人,后移居湟中(今青海西宁地区),是西汉著名将领。汉武帝时为车骑将军长史,汉昭帝时为后将军,后与大将军霍光等人拥立汉宣帝刘询(汉武帝曾孙,因祖父戾太子之事,而流落民间)有功。封为营平侯。

汉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西北羌人反叛犯边。赵充国当时己年逾七十,朝廷议论出兵之事时,皇帝认为他己经年老。便派御史大夫丙吉去问他:“谁可为将?”。赵充国答道:“没有比老臣更合适的人选了。”皇帝又派人去问:“请将军预测一下,如今叛羌形势如何?平羌须要多少兵马?”赵充国答道:“百闻不如一见,用兵之事很难远距离预测,臣愿意驰往金城(今甘肃兰州),然后确定作战方略,那些反叛的羌人,不久就能消灭。希望陛下把平羌的任务交给老臣,不要再为这件事担忧了。”汉宣帝高兴地说:“好!”
神爵元年四月,赵充国率军直指金城。
神爵元年六月,赵充国率领一万骑兵到达金城后,利用羌人内部的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实行各个击破。先是打败了反叛羌人中最强大的一个部族,接着又收服了另一个部族,继而稳住了西部边疆。为了防止羌人的再度反叛侵扰,赵充国准备上书汉宣帝,提出留兵屯田,以待反叛羌人疲敝,并通过怀柔的办法来招抚羌人。
这时,汉宣帝己发各边郡屯兵合计六万余人,任命侍中许延寿为强弩将军、酒泉太守辛武贤为破羌将军,并下诏给赵充国,让其率所部万余骑兵与许、辛二将军所率兵马并进,去攻击仍然反叛的羌人。
就在赵充国的屯田奏章尚未上报之时,进兵玺书己经到达。率部同在西北平乱的赵充国的儿子中郎将赵昂,知道了父亲的屯田奏章后很担心,特地派说客前来劝阻。来人说:“皇帝己经下令出兵,决心破军杀将,武力征讨。将军坚持屯田固守也可以,但关于武力征讨与屯田固守其中的利与弊,又何必去力争呢?一旦不合皇帝的意志,皇帝派绿衣使者追究下来,将军不但不能自保,又何以安国呢?”赵充国叹了一口气,然后,斩钉截铁地说:“何出此不忠之言?我就是要以死来坚持自己的主张,对圣明的皇帝,就应该以忠言相告。”赵充国没有接受儿子的劝告,经过深思熟虑后,坚持实事求是地反映情况,提出策略。他在上书中提出,对反叛的羌人难以用武力粉碎,只能用计谋征服,重兵防边,疲于应付,而且军需消耗很大。为了减轻国家负担,只需留下步兵一万零二百八十一人在边境屯田,以继续打击反叛的羌人就可以了。汉宣帝接到赵充国的上书后,便让其复奏,这样做,何时能平定叛乱的羌人。赵充国又上书详细地讲述了屯田的各种利害,共列出十二条利来。对赵充国的每次上奏,汉宣帝都很慎重,每次都批给王公大臣去讨论。最初,赞成赵充国观点的大臣只有十分之三;后来,赞成的达到十分之五;最后,认可赵充国建议的达到十分之八。汉宣帝诘问前后看法不一致的大臣,为什么会这样?这些大臣皆拜伏于地,表示经过再三讨论,认为赵充国的建议是对的。特别是丞相魏相十分坦诚地说:“臣对军事不了解,不懂得其中的利害关系,是看了后将军一次又一次的军事谋划方略奏册,才了解到他的意见是对的,他的计谋是全完可行的。”于是,汉宣帝批准了赵充国的屯田建议,并嘉奖了他。
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西北边境的形势又有了新变化。在这期间,赵充国兵不出营便收降了五千多羌人;而按照汉宣帝屯田与讨伐两策并行的诏令,破羌、强弩两将军也分别收降、斩杀了羌人共六千余人,中郎将赵昂收降、斩杀了羌人共二千余人。此时羌人内部也发生了变化,实力己经大大削弱了。这年五月,赵充国又上书汉宣帝:“羌人的军队原来有五万人,在征讨中被斩杀了七千六百人,先后归降的有三万一千二百人,在黄河、湟水中被淹死和后来被饿死的有五、六千人。这样计算下来,跟随其首领逃脱的也不过四千人,而且,己经归降的羌人首领表示,一定可以擒获这些羌人。在这种形势下,我认为可以撤回屯田的军队了。”皇帝批准了赵充国的奏章,赵充国凯旋而归。
当赵充国率军回朝时,他的好友浩星赐前去迎接,并对他说:“朝中大多数人都认为,平定羌乱是由于破羌、强弩二将军率军出击、斩杀、生擒,使羌人溃败的结果。当然,也有有识之士认为,羌人己经力疲势穷,即便不出击斩杀,他们也会自己投降的。请将军在晋见皇帝时,最好把功劳归于领军出击的两位将军,而不要说是由于你招降和屯田的结果。因为,这样说也不失为上策。”而坚持实事求是的赵充国却不愿意这样做,他对这位好心的朋友说:“我己经老了,爵位也己经到顶了,边事不可妄言。我不避讳讲自己的功劳,也不愿意故作谦虚去欺骗皇帝。用兵打仗,国之大事,应当为后人留下有益的经验教训。我亲临战场,如果不趁现在如实向陛下讲明军事实情和利害关系,倘若我突然死了,还有谁能再说出这些实情呢?”上朝时,赵充国实事求是地向汉宣帝讲了西北边境的实情和自己的看法,皇帝同意了他的奏请。免去了辛武贤的破羌将军,仍派回酒泉任太守,赵充国也复为后将军。
这年秋天,羌人杀了逃亡的反叛首领,剩下的四千多人也归降了汉朝。实践证明,赵充国的看法和做法都是对的。
像赵充国一样,实事求是地反映边境的军事情况,并提出自己的意见,这并不是难事,多数人都能做到。但难就难在局势发生变化后,既要否定自己的一些意见,又要反对一些人的意见。屯田是自己提出来的,不到一年,又提出撤屯。羌乱被平,既有招降怀柔屯田的功劳,也确实有另外两位将军出击征伐的功劳。如何对待这些问题,特别是在如何看待别人的功劳上,是对赵充国能否坚持实事求是的考验,赵充国对这些复杂的关系并不是不知道,但为了国家的利益,他却不去考虑那么多,就是得罪人,冒风险,也要实事求是的把实话说出来,把实招拿出来。这一点,确实是需要大无畏的胆量和勇气的。
(全文完)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