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知音难觅:读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2019-12-04 07:30阅读:
知音难觅:读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知音难觅:读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在常人眼中,李白天才不羁,古风歌行,其所擅长,律诗未免有所不足。但是,李白早年也精研律诗,以古意入律,有飞动之势,其高处杜甫也有不及。如《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牛渚,是安徽当涂西北长江边的一座山,北边突入江中,即是著名的采石矶。有人说,“这首诗当是诗人失意后在当涂之作”。也有人认为,此诗是李白二十五六岁时,游历江湖,黄金散尽,贫病交加,思念家乡,思念故人,由江南溯江而上,赴洞庭时,夜泊牛渚时的作品。这一解说,对理解诗意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
李白在原诗下有注:此地即谢尚闻袁宏咏史处。而与牛渚相关的还有一著名典故,即犀角烛怪:晋代温峤在此燃犀,照见水中怪物。但李白不用此典,而以袁宏自比。《世说新语·文学》记载:“袁虎(袁宏小名虎)少贫,尝为人佣载运租。谢镇西(尚)经船行,其夜清风朗月,闻江渚间估客船上有咏诗声,甚有情致。所诵五言,又其所未尝闻,叹美不能已。即遣委曲问讯,乃是袁自咏其所作《咏史诗》,因此相要,大相赏得。”袁宏年轻时,贫困不已,只好在货船上做搬运,然而好学不辍,以诗歌被谢尚赏识,这段故事被人们称誉。
年轻的李白,满怀雄心壮志,离开四川,然而,受挫无成,名声不彰,夜泊牛渚,想到袁宏受知于谢尚之
事,自然心绪难平。
首句点明时间,照应题目。牛渚山下,长江之上,青天万里无云,此种情境,最容易触发人的感情。西江,是指从南京以西到江西境内的一段长江,古代称“西江”。
颔联登舟望月,感怀身世,不由想起谢将军慧眼识袁宏之事。空,表明没有谢尚之人,赏识自己的才华。
颈联直抒胸臆,我像袁宏一样,才华出众,亦能朗诵出高华的诗篇,可惜的是,谢将军却听不见了!“不可闻”与“空忆”前后呼应,包含世无知音的喟叹。
尾句“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早上船家升帆开船,枫叶纷纷落下,具有古诗混茫的气象,亦有“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之意。在结尾处以形象来代替哲思,是诗歌惯用的手法,可以达到言尽意无穷之效果。
整首诗,明朗单纯,没有深刻复杂的内容,格高韵响,是其胜处。用典也符合当时年轻失意之心情。还有特异之处,就是整首诗没有一句是对偶句,古人认为,即使没有对句,只要合乎平仄格律的要求,也算律诗。此种情况,在盛唐诗中多见,其后格律日严,反而不易见到。《带经堂诗话》说:“或问‘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之说,答曰:太白诗‘牛渚西江夜……’,诗至此,色相俱空,正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画家所谓逸品是也。”这些话说得不免有些玄虚,不如有人说得实在:“此诗写景极率真,不加藻绘,抒情处亦忼爽,不作忸怩。尤妙在结句,得弦外之神。非但回应秋字,亦写有摇落感秋之意。这里须特别提出的是,全诗中两联似对非对,为以前诸诗中所没有的。要知太白才调放逸不羁,兴之所至,随口讽诵,何暇计及属对。前人曾评此诗谓:‘以谪仙之笔作律,如豢龙于池沼中,虽勺水无波,而屈伸盘拏,出没变化,自不可遏,须从空灵一气处求之。’后人有太白之才则可,无太白之才,未免贻讥于大雅,读者慎之。”这话说出一个道理:如此类诗,非有大才大力不能为,否则就会流于浅露。普通人作诗,还是得按规矩来的好。
谢尚识袁宏于微时,引起太白许多感叹。当太白游历长安之时,老诗人贺知章称其为谪仙人,解金龟换酒,多方延誉。太白又识郭子仪于行伍之中,郭后来平叛有功。古人之知人识人之逸事,不绝于耳。反倒是如今,事事讲资历,此等事迹,亦久已湮灭无闻了。
(本篇完)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