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传承手艺,让年轻人爱上“非遗”

2020-08-04 17:45阅读:
2020-08-04兰州日报
钱夙伟
传承手艺,让年轻人爱上“非遗”
兴起于明宣德年间的掐丝珐琅,被缩小成手机壳上的时尚纹样;苗族姑娘的刺绣,绣在了年轻人的T恤、背包上;秦腔、昆曲、侗族大歌之妙音响彻南北……宝贵的文化遗产正通过互联网走到民众身边。
据快手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平台每3秒就诞生1条与非遗文化相关的视频。2018年,有252万用户发布非遗内容,超过六成生产者是90后。非遗文化通过网络媒介碎片化传播,不但契合了当下年轻人快节奏的生活,也还原了非遗技艺中的精华和本真。
年轻人爱上非遗,这或出乎意料,但其实在情理之中。固然,历经时移世易,尤其是随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化以及城市化步伐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和审美观念已然发生巨大变化,现代文化的冲击之下,非遗大凡已经濒临绝境。但另一方面,非遗能延续至今,毕竟有着存在的合理性。非遗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如今依然有着极大的魅力,许多非遗看似已落伍于时代,但于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非遗仍然有着巨大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现在的年轻人追求时尚,但是其实也并不排斥传统。
很长时期来,非遗与年轻一代脱节,只是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因此,与其说是年轻人漠视非遗,不如说是非遗没有走进他们的生活。现在“非遗”走上网络,网络媒介的强大传播功能,让更多的年轻人有机会零距离地熟悉、了解非遗并因此喜爱上非遗。
“非遗”的走红网络乃至“年轻人爱上非遗”当然也就不可避免。
保护文化遗产的目的,是“守护精神家园”,年轻人爱上非遗,也将为非遗传承打下坚实的基础,为非遗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于年轻人,不仅有学习非遗的机会,还丰富了他们的文化生活,有助于开拓文化视野,提升传统文化的素养,而业余时间更多用于专注非遗的传承和创新,也让他们借此有时间脱离“低头族”。也因此,年轻人爱上非遗,实在是好处多多。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