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归根,3,无巧不成书

2021-12-01 18:22阅读:
邹丹见华扬讲得眉飞色舞,好像很喜欢那个李晓华,她觉得几天时间就把华扬迷住,有点不可思议,她应该从华扬口中多了解这个李晓华,然后决定是否劝阻或鼓励她和这个人交往,于是说道:
“华扬,你这么快就和一个陌生人那么谈得来,有点不符合你的性格哟!”
“妈,他不算陌生人,算是我的发小,你的学生啊!”华扬说,“我的确喜欢听他摆龙门阵,因为他说话幽默有趣,尤其是用四川方言,讲成都的故事,感到特别亲切。妈,我们已经三十年没有听到过乡音,整天说法语,或者普通话,好像自己成了外国人一样。如果你听他摆家乡龙门阵,也一定会喜欢的。”
“你讲讲,他怎么个幽默有趣?”邹丹问。
“他讲了很多有趣的事,我记不了那么多,但他讲到他崇拜的两个方言笑话高手,我还记得清楚。”华扬说,“他说他的幽默语言,大多是从这两个人学的。一个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成都出了一个李伯清,是个说散打评书的,用成都方言土语讲成都的老龙门阵,很受欢迎,成了著名的巴蜀笑星。至今电视台天天都在播送他的散打评书,李晓华特别喜欢,从中学会不少段子。比如说什么‘假打’、‘刘前进’等有趣的成都方言,都是跟李伯清学的。”
“这是一个人,还有一个呢?”邹丹问。
“李晓华说,除你外,他还有一个偶像,就是以前在中心和正兴之间的凉山氮肥厂工作,后来考研到益州大学,如今是益州大学有名的教授。他说那个教授是他父亲的老朋友,还到过他们家里。后来他考大学,他父亲还带他去益州大学,说是请那个教授讲其艰苦学习故事,让他受教育!”
“你越说越玄了!”邹丹说,“一个厨子,怎么和大学教授扯上关系?那大学教授是搞语言研究的?李晓华会迷上他?”
“他说他父亲文革期间曾去凉山的某个县打工,和那个后来的教授成了朋友;凉山氮肥厂建在华阳(中兴)和正兴之间,他父亲还在那厂的食堂当过厨师。由于他父亲的原因,他和这个教授有了交往,听他讲过许多四川方言笑话。后来有一个叫‘蜀山怪客’的在博客上发表系列有关方言的文章,影响很大,人们都以为是益州大学的语言学专家,只有
他知道那人其实是物理学教授。”
“别忙讲!”邹丹说,“你知道这个教授的名字吗?”
“知道啊,他的名字叫李兆明。李晓华说是他们的家门(指同姓人,笔者注)。”华扬说。
“他的夫人是不是叫何慧?”邹丹急切问道。
“好像是。”华扬说,“他多次提到李兆明,好像提到过他的夫人叫何慧,但记不太清楚了!”
“华扬,太巧了,居然从他这里知道我老朋友的消息了。”邹丹激动地说,“何慧是我的闺蜜,我们是小学、中学时的同学和朋友;李兆明是益州大学物理系毕业生,和晓明的父亲张向东是同班同学。他们结婚时,我们在成都见过,我还向他打听张向东在学校的情况。李兆明对张向东的印象不好,他不看好我和张向东结合。可是我没听他的,才有后面的悲剧。另外,我和张向东离婚后,我去益州大学找他们,是他们指引我以结合专业去找门路,才有我后来调到益州大学教法语,继而去外贸局、派到法国来的。我觉得他们是我真正的朋友,也可说是我的贵人!”
“妈,真的吗?”华扬也激动地说,“看来这李晓华不是一个冲天壳子(四川方言,指吹牛大王,笔者注)的人啰。”
“华扬,我很想知道我这两个朋友现在的情况。”邹丹说,“你就请李晓华来吧,我也喜欢听家乡的龙门阵。也想听听你们说的那个美食中心的构想。我想,你就是和他交谈时他提出的那个构想的吧?!当然,我也想了解,以后我们回国,能不能去兴隆湖边安家。”
“妈,真是无巧不成书啊!”华扬感叹道,“我还第一次听到你说你闺蜜的事。”
更巧的是,三十年没见面的朋友,几个月后居然来到里昂。那是她在金头公园遛狗时,发现两个老人在那里打太极拳,好奇地问了问,居然就是何慧和李兆明。这个巧遇故事,笔者在《梦断法兰西》中已讲过,不在此赘述。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