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两会提案】进一步深化落实中小学中医文化教育

2020-05-21 10:22阅读:
【两会提案】进一步深化落实中小学中医文化教育 张其成(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二级教授)
2019年10月《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指出:“把中医药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中小学进一步丰富中医药文化教育。”
“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在这次抗击新冠病毒疫情中,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总有效率达90%以上。在中小学开展中医药文化教育,是文化传承与人才培养的关键举措,不仅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于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意义重大。
2017年4月,浙江省发布了全国首套小学中医药教材《中医药与健康》,并于该年秋季进入全省小学课堂;随后,北京、河北、内蒙古、甘肃等地也在不断落实当中。然而与此相对的是,调研数据显示很多学生并未接触到中医药文化,一些学生对中医药文化存有负面想法乃至抵触情绪等。这反应了中小学中医文化教育存在以下问题:
1.现行教材中没有收录中医经典篇目。我们调查了现行部编版语文教材中共367篇课文,发现唯一一篇与中医有关的是《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屠呦呦,占比0.002%。而蕴含中医哲学智慧和养生健康理念的经典名篇却没有收录。
2.各省市、各地方、各学校差距大。现行措施大多以省为单位,具体落实到各地区各学校的措施又有所不同。很多学校仍处于与中医文化“绝缘”的状态。部分学校力求开设中医相关的选修课也存在课时严重受挤压、人才配备不完善、中医药课程的教学水平良莠不齐等问题。
3.现行中学必修教材中带有作者个人立场的文章使学生对中医药文化产生误解。现行中学必修教材中带有作者个人立场的文章使学生对中医药文化产生误解。特别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作者经常以中医为“反派”,如必读名著《呐喊》中《呐喊自序》提到“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明天》、《药》中也有类似的表述,《狂人日记》中医医生甚至成了刽子手形象。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教材建议
(1)针对初中语文课必读名著《父亲的病》等文中存在的对中医的讽刺,应当加以适当的删节或注脚,说明鲁迅先生写出这些话是事出有因的,个别庸医并不能代表整个中医界。
(2)中医经典篇目走进语文课本。如语文必修课本小学可增加《神奇的小草》,扁鹊诊治虢国太子,李时珍编纂《本草纲目》等。初中增加《大医精诚》《伤寒论自序》《后汉书·华佗传》等。高中增加《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等。语文选读课本,小学可增加《用阴阳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神农尝百草》《饮食有节》等篇目。初中可增加《中医如何看病》《千古中医故事》。高中可以选择《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等经典篇目。
2.课程建议
各校可以结合当地中医药文化资源及实际情况,开设校本选修课、综合实践课、研修课等不同课程类型,讲授中医基础理论课、中医适宜技术以及中医文化经典等内容。也可以将中医药文化与生物、化学、通用技术等学科结合,开展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各级中医药管理局、卫健委与中小学联合,组织编写适合特定年龄段的中医教材,进一步落实中医相关校本课程、社团课程。
3.活动建议
(1)校内活动:以人大附中的实践为例,可以成立学生中医社团,组织《黄帝内经》知识大赛,定期开展知识讲座、中医保健操等社团活动,还可以开发中医三字经的快板、中医京剧、中医辩论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组织开展中草药种植,开设中医药文化主题德育课,设立校园传统文化节或中医药文化节。
(2)研学:以年级、班级为单位,遴选中医文化的研学导师,走出校园,来到中医流派发源地、道地药材出产地、中药店、中医博物馆、中医医馆医院等进行研学旅行,体验参观中医诊病治疗、中药种植炮制等实践活动,学习必要的中医知识及技法,书写研学日志,形成总结报告,在实践中学会和获得有关能力。
文章链接:
中国报道:张其成:关于进一步深化落实中小学中医文化教育的提案
中国网:张其成:学校多与中医药文化“绝缘” 建议中医名篇进教材 | 建言中国015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