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人口为什么密集?

2019-09-19 10:21阅读: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人口为什么密集?
(张延兵)
上个世纪,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乡居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群众生活得到了改善,不再受剥削阶级的压迫,人民群众当家做主,成为新中国的主人。受“多子多福”观念的影响,一般家庭都有三个以上子女,也有的超过十人。六、七十年代家庭成员大都是三世同堂或四世同堂、五世同堂。经过几十年的巨变,现在,家庭户规模、 家庭户代数所占比重发生变化,结构多样化、 家庭成员居住分散化趋势明显,传统家庭功能弱化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人口为什么密集?
我所在村子位于鲁西南菏泽单县一个村庄,村子是在19491月份解放的,之后,村子全面进入了土改阶段,人民群众有了自己的土地。解放后,村子进入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阶段,社员的生活条件在逐渐提高。生活条件提高了,很多青年
男女结婚后,没有进行计划生育,而是采取“放羊式”的生儿育女。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人口为什么密集?
我们村是方圆几十里的大村子,从一九四九的八百多人口到七十年代末,人口飞速上升到一千五百多口人,分成了八个生产队,庞大的村庄,密集的人口,成了村子的一大特色。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口,现在已经是进入四、五十岁的年龄了,都已成家立业,有许多的人已经是抱着孙子悠哉悠哉的爷爷辈了。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人口为什么密集?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家庭人多、人丁兴旺为耀,村子里有的家庭十几口人,老少三代、 四代同堂、五世同堂在村子读小学的时候,我记得全村有五个班级,十位老师,其中一位是公办,九位是民办。就是这十位老师,担负着全村二百多名学生的教育。在这些学生中,兄弟姐妹成员在三个以上的,多达90%以上;有50%的学生兄弟姐妹成员在四位以上;兄弟姐妹成员在六位以上占全部学生的20%;兄弟姐妹成员在七位以上占全部学生的15%;兄弟姐妹成员在八位以上占全部学生的10%;兄弟姐妹成员在九位以上占全部学生的5%;兄弟姐妹成员在十位以上占全部学生的3%,其中有两个学生的兄弟姐妹成员达到了12位。这是“多子多福”观念的影响,造成家庭子女多,家庭负担过重的原因。这个期间,我们村子里三室同是少数,而四世同堂、五世同堂占据多数家庭。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人口为什么密集?
进入九十年代家庭人口发生变化,家庭成员四世同堂、五世同堂数量逐渐减少,三世同堂逐渐增多。家庭规模逐渐发生变化,户均家庭成员渐渐减少,与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独生子女的产生密切相关。九十年代,本村的青年男女择偶观也在改自由恋爱渐成风气,更加注重对方综合素质,包括就业情况、工作能力、经济实力、青年女子相貌姣好、青年男子阳光帅气等。青年有选择外伴侣的。结婚不再注重要彩礼,而是房屋居住环境。受社会奢靡之风影响, 大操大办仍不少,婚礼场面添加了新的时代色彩。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人口为什么密集?
随着现代思想意识不断增强,本村的群众生活自主自立性提高,加上外出打工、学习,见识阅历增加,对婚姻的质量要求也在增强,离婚不再像过去那样觉得是丢人的一件事情,离婚更加自由本村的离婚、再婚现象比过去有所增加。丧偶老人再婚寻求伴侣并尽量减少与儿女共同生活,渐为社会舆论包容。但本人不愿再婚或受儿女阻拦而独居寡守的现象依然存在。
据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卫生事业的迅速进步,人口死亡率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幅度下降,从1949年的20‰直线跌落到1958年的11%,几乎下降一半。而人口的出生率却没有下降,基本维持在解放前37‰左右的高水平。正是由于出生率不变和死亡率的快变同时发生,50年代中国人口增长率不断攀升,年平均增加人数从1949年的1000万人增加到1957年的1479万人,人口增长呈现加速态势。家庭规模人口变化,从人口多到人口少,经历了很多年。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人口为什么密集?
据了解,1996年,我国平均每个家庭户3.06人。进入21世纪,家庭人口小型化趋势更加明显。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平均每个家庭户2.36人。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 平均每个家庭户2.99人。 现在,已经是2019年,也是新中国建国70周年,的村子和全国各地一样,村民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正如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家庭户规模、 家庭户代数所占比重发生变化,结构多样化、 成员居住分散化趋势明显,传统家庭功能弱化。我们村富裕了,与祖国的繁荣昌盛是分不开的,紧密相连的。感谢这个国家,让我们村发生了巨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提高,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充满了希望。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