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隔着层口罩,仍能捕捉得到新出笼包子暖暖的面香。上下班路边的两家早餐店早已全都改做包子代加工点,一日四次往返经过时都这么热气腾腾白雾缭绕,常见好多白白胖胖的包子整齐摆开在苇箔上,一副饱足安好的景象。多少家,借由这,而为自己与亲人营造年的感觉与气氛?传统意思根深蒂固,尤其对于上了年纪的人,不蒸些包子不能算是过年似的。
晚间走入小区,还时不时遇着油煎肉圆的浓香。夜色里边走品咂这抹香息,儿时过年锅灶边的景象瞬间重现脑海。黄黯的灯光,温暖的灶台,慈和的父母,小小的人儿。刻在记忆深处的一幅发黄的老照片了。……深知这不知溢自谁家厨房的香,其味之好,其实远胜于肉圆入口时。
天边有月了。新月。细又弯的一枚,清而俏而皎。终于又见。几日不见,便会想念。一种轻轻浅浅的牵挂而已。轻浅,却在。无法想象长久无月的人间,该是怎样的寂寞又荒凉。新月若有味道,我想,必是薄荷一般的清凉,仿佛尘息不及的深涧与森林的气息。而那,亦是我所想望的。
英国作家毛姆有部小说,名谓《月亮与六便士》。关于何以给小说取这样的名字,有这样的解释:六便士是当时英国银币的最小单位,有个朋友跟毛姆开玩笑说,人们在仰望月亮时常常忘了脚下的六便士,毛姆觉得这说法挺有意思,就给书起了这么个名。月亮代表高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