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重走长征路四川段之德昌

2024-03-22 20:56阅读:
中央红军过德昌的时间是:1935514日,红军先遣队红一军二师的先头部队,从会理的云甸进入德昌的永定营(现永郎),正式进入德昌境内。516日下午,红一军团先头部队在半站营、漫水湾(八斗冲)及四方碑隘口击溃国民党川军二十四阻击。516日深夜,红一军团先头部队占领德昌城。518日,红军主力兵分两路,沿安宁河两岸向西昌挺进。520日,红军全部离开德昌。在德昌,共7天,行程约80公里。
红军占领德昌城时,德昌还没有建县,仅仅是西昌县的第三区;到了1945年,才正式建县。若按没有建县来看,德昌城不属于红军长征入川占领的第一城,若按现在的德昌县来看,就算是入川占领的第一城。依我看来,算与不算,要看县治是不是重镇,有无敌军重兵把守,从这两点看,应该算成是占领的第一座县城。也许是前面那个原因,在德昌县城里,没有红军长征留下的遗迹遗物,也没有红军长征过德昌的标牌标识,就连红军长征纪念馆,也是建立在半站营村,而且还是当地村民自筹的资金。
红军长征过德昌遗迹,最集中的保护在半站营村。
半站营村位于德昌城南
pan >35里的安宁河以东,二道沟以北的半山坡上。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曾经在此筑有青石驿道。1935516日,红军抵达乐跃,经侦察得知国民党川军布置有兵力在半站营一带,他们修碉堡、筑工事,妄图据险设防堵截红军。红军经过周密部署,从东、中、西三路分进合击,不到4个小时,就击溃了安宁河两岸的守军,突破了防线,继续北上。
重走长征路四川段之德昌 重走长征路四川段之德昌 重走长征路四川段之德昌 重走长征路四川段之德昌 重走长征路四川段之德昌 重走长征路四川段之德昌 重走长征路四川段之德昌 重走长征路四川段之德昌 重走长征路四川段之德昌 重走长征路四川段之德昌 重走长征路四川段之德昌 重走长征路四川段之德昌 重走长征路四川段之德昌 重走长征路四川段之德昌
如今的半站营村,在108国道旁北端,建设了红军广场,并塑有红五星的像,村里的房屋,统一用黄泥进行了墙面粉刷,书写了红军长征留下的标语和漫画,南端的古驿道经过了修缮,立着有毛泽东《长征》诗的牌子。村子里没有人,只在广场大树下,有一群村民在聚集,并出售早熟的枇杷。
重走长征路四川段之德昌 重走长征路四川段之德昌 重走长征路四川段之德昌 重走长征路四川段之德昌
红军长征过德昌纪念馆,在傈僳水寨后面山坡上。因为没有工作人员,大门紧锁。门前一株黄葛树,需五六人才能合围。树上有牌,标明“红军树”,红军曾在此停留休息吧。
中央红军过德昌的行进路线是:云甸(会理)---永定营(永郎)---锦川---铁匠坊---乐跃---半站营、漫水湾---小高---德昌---前山---阿月---黄水(西昌)。
德昌位于四川第二大平原安宁河谷腹地,成昆铁路、雅攀高速、108国道纵贯南北,是“北达京畿,南通蒙昭”的西南丝绸之路必经之地。人文荟萃,风情浓郁而独特。有被誉为“中国金字塔”的全国重点文物---大石墓群、凉山惟一的傈僳族文化、螺髻山,以及凤凰嘴、魁星阁等自然人文景观。
重走长征路四川段之德昌 重走长征路四川段之德昌 重走长征路四川段之德昌 重走长征路四川段之德昌 重走长征路四川段之德昌 重走长征路四川段之德昌 重走长征路四川段之德昌
大石墓群,主要分布在德昌安宁河干流---小高段和安宁河西岸支流茨达河两岸的麻栗、大坝、阿月、王所等10多个乡村,有数十座,最为典型的是位于县城南约4公里的王所村大石墓。墓呈长方形,巨石砌成墓室,顶部用数块花岗岩石覆盖,墓门以小石封砌。覆盖之石轻者数吨,重者达10吨。这些石墓,是战国至汉活动在安宁河流域的邛都夷(即邛人)的墓葬。让后人难解之谜,是当地不产花岗岩,重量在几至十吨间,如何开采且运来,并覆盖的。大石墓在田野间的山岗上,远山含黛,树枝高耸,麦苗青翠,是一景也。
傈僳族因所穿麻布衣服的颜色不同,分为白傈僳族、黑傈僳族和花傈僳族,德昌为花傈僳族。因受外部文化影响较小,被誉为保持最原始风情的傈僳族分支。
据史料记载,德昌傈僳族早期居住在“窝勒”(今攀枝花市郊区务本乡)一带,明嘉靖年间,丽江纳西族木土司和藏族统治集团在维西、巨甸一带争夺势力范围,窝勒一带的傈僳族人,被征调到石鼓一带作战,以后又到维西、华坪。清嘉庆年间,维西傈僳族、纳西族联合反抗康普土司的压迫剥削,遭到清王朝的残酷镇压,当时傈僳族人中仅有少数妇女小孩和老人侥幸逃脱,渡过雅砻江,来到安宁河流域的米易、德昌境内,深入深山,以捕猎和采摘为生。
德昌傈僳族文化独具魅力。建筑、服饰、婚俗、舞蹈、民间技艺、民间文学等,都具有民族个性化特点。婚俗亦庄亦谐;葬礼古朴厚重;尤其是蹢脚舞,与劳动生活紧密结合,动作千变万化,欢快热烈;口弦、葫芦笙、火草织布技艺、民间文学,都是极其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过去,傈僳族以农耕和狩猎为主,经济收入单一,如今,男人不再狩猎,改种烤烟、发展畜牧业与林果业、外出务工已成为他们奔向小康生活的主要收入。
重走长征路四川段之德昌
在乐跃半站营安宁河畔,打造了傈僳水寨,是集民族风情、传统文化、康养休闲、研学体验、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于一体的旅游景区。建成至20237月,接待游客500万人次,累计解决半站营村村民1000余人就业,有效带动村民的经济收入,实现人均年收入1.5万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了双丰收。不过,在我看来,要想成为知名景区或国内A级景区,还要与旁边的半站营红色文化、德昌的特色农产品、螺髻山旅游相结合,串联起来,打造成凉山西昌外的第二个旅游目的地。
螺髻山位于凉山州中部,地跨普格、德昌、西昌三县市,主峰在德昌境内,海拔4359米。兼具黄山、泰山之雄奇,衡山、华山之峻峭,重峦叠嶂,气势磅礴。有最完美的古冰川,最古老的佛教文化渊源,最丰富的生态旅游景观。
重走长征路四川段之德昌 重走长征路四川段之德昌
凤凰嘴,在县城北端的安宁河上,为西昌知名景点“六名胜”之三“凤浴寒潭”,其地有昌圣宫、字库塔等。
重走长征路四川段之德昌 重走长征路四川段之德昌 重走长征路四川段之德昌 重走长征路四川段之德昌
魁星阁,又名钟鼓楼,在县城上翔街。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38年),同治初年太平军经过时毁于战火。光绪十三年重建,三十一年又遭火焚。宣统二年至民国元年再次重修(1910—1911年)。以条石、青砖城楼式为基座,四周起劵拱,通其往来。座上建阁楼三层,二、三层逐级上收,为六角攒尖式青筒瓦屋面木结构建筑。早年间阁内塑有魁星神像,供文人学子祭拜。现为街中一景,阁前有人摆摊售卖农副产品。春节期间,不能上楼一览。
德昌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县城平均海拔1375米,日照长,降水丰沛,无霜期长,空气优良天数100%。森林覆盖率达71.6%,有“春秋三百天,四季养生地”之美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是四川重要的粮食产区,2023年粮食播种面积全省排名第3,总产量全省排名第4,凉山安宁河谷的“天府第二粮仓”建设正酣,有特产“香米”,烟叶、蚕桑、蔬菜、林果特色产业快速发展,核桃、枇杷、桑葚、樱桃、冬草莓等林果现代产业园初具规模,香米、桑葚、建昌板鸭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国果桑之乡”是其名片。
重走长征路四川段之德昌
德昌香米是我国六大香米之一。最大特点在于“香”:不仅仅米香,植株整个生育期都有香味。香米可蒸饭、煮粥,松稠较软,滋润爽口,清香四溢,弥漫一室,沁人心脾,食后口留余香。香米佐以其它稻米煮饭,食之更佳,因此有“米中味精”之称,可以酿酒,味醇香浓而不烈,也是加工保健食品的理想原料。香米具有稳定的遗传性和地域性,在不同的水域、土壤、气候种植,效果大不一样。二十世纪七十和八十年代,邻近的宁南和会理曾引种去繁殖,结果米质和香味都不能保持原有性状。
到德昌之前,查询了一下电商各个平台,看有无香米销售,结果是无。想在德昌县城,应该能买到吧。在超市里问了一下,没有,店里的服务员告诉我要卖香米,只有到粮食市场里去买。于是,在游览了魁星阁后,问了一下粮食市场在篾市街,我们就直奔那里去。一条不宽的街道,有好几家专门卖大米的,里面存放着布口袋装的大米,标着“新米”或“香米”字样。一问价格,2.8元一斤,与之前所了解到的20元一斤相差甚远,就问店主是不是资格的香米。店主说,20元一斤是“一把香”香米,已经没有了,不是卖完了,而是几乎很少,原因是产量低(据说只有350公斤左右/亩),鸟儿也吃,价格高了又无人买(主要是没有知名度),农民栽种少了。现在卖的,也叫香米,是杂交品种,都是高产的。我们闻了一下,没有一点香味,就没有买。
无疑,香米是德昌最有特色的产品,不要因为产量低、价格高,农民不愿意栽种就放弃。其实,若按照香米的特点,将农商旅结合起来,就会变劣势为优势,成为德昌农产品的一张名片。
在春节期间,德昌的枇杷已经成熟,公路沿线有农民在摆摊销售;冬草莓开始采摘。但在知名电商平台,是没有德昌的枇杷和冬草莓销售的;在成都的一些大型商超,也见不到德昌的枇杷、冬草莓,只有米易的。
我在想,香米、桑葚、枇杷、冬草莓,还有早蒜薹,都是德昌的特色农产品,如何在新的消费环境和物流技术进步的条件下,作物产地应主动与国内知名电商、商超“牵手”,让农户、合作社和农企由分散、孤立的生产单元,升级为现代农业产业链的一部分,从而解决销售渠道单一、物流体系落后、品牌优势薄弱、自然条件多变等问题,并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现代化发展,农民的增收,提升特色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