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大新闻大历史:马克龙成为众矢之的

2020-11-19 11:38阅读:
法国总统马克龙突然就成了众矢之的。
这是怎么回事呢?
1016日下午5点左右,法国巴黎郊区一个名叫帕蒂的中学老师下班回家,在学校附近的一条小街上,被18岁的青年安佐洛夫当街杀害。
安佐洛夫为什么要杀害帕蒂呢?因为帕蒂曾经在课堂上展示了《查理周刊》的一幅漫画,那副漫画被穆斯林认为是亵渎了先知穆罕默德,而这位杀人的安佐洛夫就是个穆斯林。
还记得吗?201517日,进入2015年才刚刚7天的时候,《查理周刊》就因为这幅漫画而遭到恐怖袭击,12个人遇害身亡,死者包括了周刊的发行人、总编辑、漫画家、记者,还有警察。

法国总统马克龙出离愤怒,他发表公开讲话,左一个“伊斯兰恐怖袭击”,右一个“伊斯兰分离主义”,矛头直指伊斯兰教。
这就引起了伊斯兰世界的不满。你反对恐怖主义就反对恐怖主义,干嘛要挂着“伊斯兰”呢?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也出离愤怒了。他说,马克龙有病啊,马克龙要验一验脑子,要让医生看看马克龙的脑子出了什么问题,等等等等。
接下来,巴基斯坦、巴勒斯坦、伊朗、约旦、卡塔尔、科威特,许许多多伊斯兰国家都怒吼了,抗议马克龙、抗议法兰西。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在社交
媒体上说,既然马克龙将个别“愤怒之人”的行为,强加到所有穆斯林身上,那么穆斯林就有权惩罚法国。

在欧洲搞恐怖袭击的恐怖分子大致分为三种人。
第一种,是刚刚节目里讲到的112日“维也纳恐袭案”的凶手那样的,生于欧洲,拥有欧洲国籍的人;第二种,是1016日杀害巴黎郊区中学老师的凶手那样,从小就以难民的身份居住在欧洲的人;第三种,是成年后偷渡来欧洲的非法难民。
前两种人,在欧洲长大,从小就接触欧洲当地的文化,接受欧洲当地的教育,按说,他们本不应该憎恨欧洲啊。可是你想得到吗?这两种人在恐怖分子里的占比,不在少数。
这是为什么呢?
最根本的问题,是身份认同问题。
这事还得从历史说起,欧洲的历史上有过两次大规模的穆斯林移民潮。
第一次,是1945年到1975年,前后30年。当时,二战后的欧洲各国急切需要恢复经济,而恢复经济就需要劳动力,可是欧洲在二战中损失了太多的青壮年,国内劳动力人口严重不足,所以,他们开始在中东地区招募年轻男性去欧洲工作。在这个阶段里,招募人数最多、吸收移民最多的就是法国,移民潮发生的这30年也正好是法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辉煌30年”。
但是,20世纪末,法国经济开始走向衰退,这些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外来移民,突然就变得一文不值,他们失业、失去收入、失去住房、失去食物。
法国,当初请他们来,后来又将他们抛弃,还将他们视为法国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将他们视为抢占和滥用社会福利的人群,视为法国社会高犯罪率的原因。
真叫做“始乱终弃”。
既然这样,既然劳动力都没有地方劳动了,怎么又来第二次大规模移民潮呢?第二次大规模移民潮发生在什么时候呢?它又为什么发生呢?

欧洲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穆斯林移民潮发生在2010年以后。
2010年发生了什么事呢?发生了“阿拉伯之春”。
阿拉伯之春简单来说就是,西方国家策动北非西亚一些国家的反对派,推翻了本国政府,搞得这些国家天下大乱。天下大乱,小民百姓首当其冲,流离失所四下逃难,数百万难民就这样逃进欧洲。
二战后的第一次移民潮,是欧洲国家要发展经济但是劳动力不够,特地去中东请劳动力来工作。而10年前开始的这次移民潮,是因为欧洲人所支持的阿拉伯之春搞得那些阿拉伯国家民不聊生,导致难民跑到欧洲去。
就是说,这次移民潮其实也是欧洲人自己作的。

现在回头过来再来说说伊斯兰国家的众矢之的马克龙。
巴黎郊区中学老师帕蒂遇害后,马克龙第一时间对伊斯兰教说了狠话,也出了狠招,引发伊斯兰国家愤怒声讨。
1031日,马克龙接受半岛电视台的独家专访,他的态度变了,不再那么咬牙切齿,有点儿往回收的意思。
他说,“有人编造、歪曲了我的言论。有些人认为我支持那些漫画。”马克龙说的“那些漫画”,指的是《查理周刊》那些惹恼了穆斯林的漫画。
马克龙说,那些漫画并不是政府的作品,而是来自“自由独立的报社”。这些话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马克龙跟《查理周刊》割席了,撇清关系了。
马克龙说,作为法国总统,他的职责是,捍卫法国公民言论的自由、写作的自由、思考的自由、绘画的自由。
至于法国人绘的画会不会冒犯到别的什么人,法国总统是不管的。
太露骨了,法兰西的傲慢。
想起二百多年前法国政治家罗兰夫人的一句名言:自由自由,天下古今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