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名逐利的极端功利化工具。破除教师评价激励中的“唯帽子”问题不是不要头衔,也不仅仅是要管好头衔的问题,而是需要从教师队伍建设顶层设计的站位出发,解决好教师队伍建设中的教师身份定位以及入职门槛等关键性问题。如果很多头衔自动退出历史舞台,教师评价中的头衔乱象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10月11日《光明日报》)


不可否认,在各级各类优秀教师评选中,设立相应的荣誉和头衔,的确有利于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如各级“优秀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评选,造就了一批教育教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但正如文章所言,头衔正成为一些教师追名逐利的极端化工具,导致部分教师为头衔而工作,甚至为了获得某一头衔不择手段,丧失了教书育人的初心。


何以出现这一倾向?就中小学教师群体而言,主要原因是头衔常常与名利挂钩。教师有了优秀教师、教学能手等头衔,不但能赢得一定范围的知名度,更为重要的是在晋升职称时可以加分,有些教师还可能得到提拔重用。因此,破除教师头衔的功利化倾向,需下大力气将头衔所负载的“名”和“利”分开。


首先,要淡化职称评审中的头衔加分,引导教师凭工作实绩晋升职称。荣誉、头衔是对教师工作的认可,是对其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的肯定和奖励,具有标签效应。但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既然教师拥有了这一标签,赢得了名声,获得了各级各类证书和奖励,甚至走上了领导岗位,就不应该再让头衔成为追名逐利的工具。


各地职称评审方案的设定是“风向标”,对广大教师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某一职称的教师不仅应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更要取得相应的工作实绩,名实相符才能赢得广大教师认可,才能为全体教师指明努力的方向。各级教育部门在教师职称评审工作中,应淡化荣誉、头衔加分,重教师平时工作实绩,重教书育人的质量,让那些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教育教学成绩一流的教师得偿所愿。


其次,要规范各级各类评选,让头衔实至名归。以荣誉称号表彰优秀教师能起到树立典型、学习先进经验、促进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目的。正如文章所言,破除教师头衔的功利化倾向,不是不要头衔,也不是管好头衔的问题,而是需要从教师队伍建设顶层设计的站位出发,解决好教师队伍建设中的教师身份定位以及入职门槛等关键性问题。因此,各地要加强对荣誉称号的管理,在一定区域内,要科学设定表彰项目,表彰名称和评选标准要相对统一,表彰名额要公正透明,并注重选拔一线教师中的先进典型。


再次,要对各级各类荣誉实行动态管理。从功利性的目的出发,一些教师一旦获得某一头衔、评上相应职称后,就失去了继续进取的动力,在一些学校评上高级职称后不再任课的教师大有人在,原来优秀的教师不再优秀了,教学能手也“无能”了。破除教师头衔的功利化倾向,还需对荣誉、头衔进行动态管理。具体说来,就是要打破荣誉终身制,每隔几年要对已经取得某一头衔的教师进行复评。名符其实者,对其荣誉称号进行重新认证;名实不符者,取消相应的荣誉称号。对于有些以头衔为资本,将教育教学工作视为副业或脱离教育工作岗位、专事投机取利的教师,不仅要取消其荣誉称号,还要进行相应的处分。


文/王营(山东省宁阳县教育局教科研中心)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