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李雁:生活处处有风景—访苏科大袁成亮教授(下)

2016-10-09 13:31阅读:
李雁:生活处处有风景—访苏科大袁成亮教授(下)
李雁:生活处处有风景—访苏科大袁成亮教授(下)
袁成亮教授在苏州市老干部局作学术讲座
李雁:生活处处有风景—访苏科大袁成亮教授(下)
花鸟画大师张继馨先生光临工作室
李雁:生活处处有风景—访苏科大袁成亮教授(下)
法国青年艺术家来访西山工作室
李雁:生活处处有风景—访苏科大袁成亮教授(下)

在苏州电视台做文化节目
李雁:生活处处有风景—访苏科大袁成亮教授(下)
苏州地处太湖之滨,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有“人间天堂”之美誉。自古以来,苏州就以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成就了刺绣玉雕、昆曲评弹、吴门画派等众多本土艺术的辉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苏州经济的快速发展,苏州文化艺术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广大艺术工作者在继承传统文化基础上不断创新,在苏州文化艺术史上留下了浓抹重彩的一笔。而作为这些辉煌艺术的创造者自然也成为袁成亮教授关注的重点。
尽管大学求学期间,袁成亮就对苏州文化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不过真正地对吴地文化艺术进行较为深入全面了解还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开始的。那还是1987年,袁成亮在苏大读研究生时通过舅舅搞了一辆凤凰牌自行车,在那个商品极其紧俏的时代,这辆自行车还是凭票购得的。正是凭着这辆交通工具,袁成亮开始了自已真正的吴文化探密之旅。苏州文化人是讲究内涵的,他们居住的地方也大多是麻石小巷,平日里也是深入简出。袁成亮教授走街串巷,去寻访那一个个小巷深处的文化名人,也在寻访过往的一段历史。“姑苏人家尽枕河,小巷名流多”,残粒园的吴养木、半莲巷的蒋风白、桃花坞的凌虚、环秀山庄的顾文霞,落瓜桥畔的王金山,苏州大街小巷处处留下了他的身影。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袁成亮教授采访的文化名人也越来越多,足迹也从城内拓展到了乡镇,太仓浏河物理学家吴健雄、阳澄湖畔苏派砖雕家刘一鸣、舟山村核雕名家钟年福、镇湖苏绣艺术家姚建萍、相城缂丝家王嘉良,香山古建筑专家薛福鑫,范围也涵盖了科学家、体育家、文学家、工艺美术家等许多领域。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袁成亮教授深深体会到了苏州这座城市丰富的文化底蕴。平日里深入简出的许多小巷及乡野名流鲜为人知的人生历程及趣闻轶事也随着他采写的文章走出小巷,为世人所熟知。
《太湖望族-吴健雄家族》(《江苏文史资料》第131辑,江苏文史资料编辑部2000年出版发行)是袁成亮教授应无锡市政协文史委之邀所写,着重介绍了吴健雄及其父亲吴仲裔、爱人袁家骝人生轨迹。吴健雄是从太仓浏河镇走出的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曾任美国物理学第一位女会长。为了真实再现吴健雄传奇一生,袁成亮教授参阅大量资料,还专程到吴健雄家乡考察.其间也留下了不少难忘的场景。在参观吴健雄墓园时他正巧遇到吴健雄侄儿杭州丝绸工学院吴颐教授,并与其一起在吴健雄墓园前合影留念。当年,吴健雄在太仓捐资教育,为明德学校建造一座现代化实验大楼等许多事宜就是由吴颐教授负责经办的,曾任太仓明德高级中学名誉校长。谈起当年采访吴颐教授的点点滴滴,袁教授也是感概不已。
《凌虚传》(24万字,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是袁成亮教授为旅居苏州的湖州籍画家凌虚先生所写的一本传记。凌虚是我国著名的金鱼画家、桃花坞木刻年画专家。他创作的《鱼乐图》《幸福的象征》《鱼水情深》《和平幸福颂》《欢腾》等金鱼画作品作为“友谊的象征”为印尼前总统苏加诺、前苏联部长会议主席伏罗希洛夫、美国前总统里根、布什、前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等世界许多国家元首或名人所收藏,被称为“金鱼使者”。1994年,凌虚还荣获中国文化部、中国新闻出版署、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联合颁发的“荣誉证书”,并被中国第五届全国年画评奖委员会评授予“年画工作荣誉奖”。说来袁成亮教授关于《凌虚传》的写作也是事出有因。他对笔者说:“这本《凌虚传》的写作源于数年前一次采访,那次采访尽管时间不长,但凌老那曲折的人生经历却使我萌发了给他作传的念头。以后每隔一段时间,我都要如约前往桃花坞听这位饱经沦桑的老人讲述那过去的故事。其中既有悲欢离合的人生体味,又有许多鲜为人知的轶闻趣事。而凌老那率真的懔性和对真理的不懈追求既成就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却也使他在历次政治运动中遭致了更多的磨难,他的艺术生涯也因此烙上了时代变迁的深深印痕,令人感佩,发人深思!”《凌虚传》出版后以其朴实的文风,感人的故事而受到读者的好评,获“中山图书奖”,“江苏省第四届报告文学入围奖”,《苏州日报》、《姑苏晚报》等报刊也予以介绍。正当笔者采写此文时,袁成亮教授打电话告知凌虚先生于日前去世的消息。凌虚先生享年97岁,也算是画家中的高寿了。袁成亮教授与凌虚先生相交数十年,堪称“忘年交”,可以想见他对这位老友离世的痛惜之情了。
《程金冠与1936年柏林奥运会》(《传记文学》2007年第2期,入选《苏州报告文学选(2002-2014)》)讲述了体育名家程金冠的体育人生。程金冠先生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体坛短跑名将,解放前曾参加1936年柏林奥运会及两届东亚运动会,解放后致力于体育教育,为新中国培养了一批杰出的体育选手,其中包括排球运动员孙晋芳、低栏跑运动员顾传慧、中长跑运动员周丕烈等。文章发表后受到读者欢迎。当时苏州市一位主管文化的副市长希望程老在有生之年留下一部传记,程老为此专门打电话给袁成亮教授,希望由他来做这件事。程老的一生也是新旧中国体育事业的一个缩影,他的口述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袁成亮教授也欣然接受了程老之邀。然而,正当袁教授着手程老传记写作时,程老不幸因病离世,这使袁成亮教授痛憾之已。遗憾之余,袁成亮教授此后将更多的精力转向了文化老人。他对笔者说:“这些老人是我们这座城市文化的创造者,承载着我们这个城市的文脉,保留他们的资料对于我们这坐城市历史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他们中许多都已是八、九十岁的老人了,我们应当本着抢救的态度来记录他们的过往人生。”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袁成亮教授奔走在吴中大地上,笔耕不止,撰写苏州各行各业文化艺术名家达百余人之多。其中重要篇章有《丝路漫漫创大业—访古丝绸复制专家钱小萍》《吴浓软语最入耳—访著名评弹表演艺术家邢晏芝》《梅花香自苦寒来一访著名滑稽艺术表演家顾芗》《苏绣大师顾文霞的艺术人生》《他为四代领导人做衣服—记中南海服装大师田阿桐》《木机声声谱新曲—记缂丝大王王金山》《钟情山水泉石知已—访香山帮古建专家薛福鑫》《舟山核雕第一人—记核雕大师钟年福》《誉满江南的两代雕花赵—记我国著名工艺雕刻师赵凤云》《雕塑人生—访雕像艺术家朱文茜》《一针一线总关情—记苏绣大师顾文霞》《小小绣针故事多—记苏绣艺术家姚建萍》《吴门艺术园地一朵奇葩—访苏派砖雕大师人刘一鸣》《岁月如歌—记病榻作家亢彩屏和她的丈夫汤宜庄》《法由我变艺为人生—记绘画大师吴作人》《青绿山水铸辉煌—张晋与他的绘画艺术》《德艺双馨楼浩白》《文化老人尢玉淇》《兰幽香风远—访画兰专家蒋风白》《兼得众体妙独树一家风—记画家施仁》《粉画巨子杭鸣时》《画坛先锋吴养木》《贺野与他的艺术人生》《吴门画坛新气象—张继馨先生与他的花鸟画艺术创作》《水墨江南姑苏情—记著名江南水墨画家刘懋善》《杨明义与他的江南水墨画》《马伯乐与他的艺术之路》《鸟语花香春满园—记花鸟画家徐源绍》《意境清新赏心悦目—记劳思与他的艺术创作》《诗意水乡画中行—记水乡画家邵文君》《江山多娇 生命如画—画家余克危印象记》《画坛多面手潘裕钰》《施文潮:绘画育人两不误》《周矩敏与他的民国人物画创作》《徐惠泉与他的彩墨画》《魂牵梦绕是田园—画家陈危冰印象记》《化腐朽为神奇—记苏裱大师于剑清》等,上述文章在《传记文学》《情系中华》《名人传记》《光明日报》《追梦》等众多刊物及网站发表后受到读者好评。
袁成亮教授撰写的《苏州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传》(吉林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苏州大学东吴智库立项)出版后也深获好评。而令袁成亮教授感到欣慰的是,苏州市政府及民间社会组织近年来对为苏州做出突出贡献的历史文化名人也越来越重视了。
自古以来,苏州就是中国的书画重镇,明四家更是名扬海内外。吴门画派也成为名城苏州一块响当当的文化标牌,而新时期苏州书画家在继承传统基础上不断创新,硕果累累,并形成了新吴门画派群体。袁成亮教授目光关注所及自然也不少了他们的身影。十多年来,他撰写苏州当代书画名家达百余人之多。其中已出版的有:
《苏州当代绘画欣赏》(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系苏州市委宣传部、苏州市文联组织编写的一本较为全面反映苏州当代画家代表人物艺术成就的著作,入选者皆为中国美协会员,袁成亮教授撰写了15人(15篇),即《王嫩与他的油画艺术》《凡物皆着我色—刘叔华绘画欣赏》《情系雪域高原—刘佳绘画欣赏》《园林小厅堂艺术大手笔—汪钰元画欣赏》《静与美的追求刀与水的交融—沈民义画欣赏》《小画种写就大文章——李小康漆画欣赏》《清新自然诗般情趣——吴鸿章画欣赏》《小细节展现大文化—张明画欣赏》《版画创作园地的一朵奇葩——陈设画欣赏》《物我相亲天人合一—段文海画欣赏》《道法自然率性求真—姚茛画欣赏》《笔底波澜时代风采—高仁岐画欣赏》《清雅隽秀明丽静穆—袁珑画欣赏》《清丽婉约雅俗共赏—顾曾平画欣赏》《生命的解读—戴家峰画欣赏》
《书画研究》系苏州市书画研究会所主办的一本反映吴门书画历史与创作风貌的杂志,袁成亮教授为该刊撰文有《手逢左挥原反右草势分情韵倍长—费新我与他的书法艺术之路》《水墨朔型古拙生动—杜重划与他的艺术之路》《青绿山水铸辉煌——张晋与他的绘画艺术》《德艺永馨楼浩白》《凡物皆着我色—刘叔华与她的画竹艺术》《笔腾墨逸刚柔相济—沈彬如与他的绘画艺术》《崔护与他的艺术之路》《江洛一先生与他的艺术之路》《笔墨随时代绘出人生又一春:记吴门山水画家张国柱先生》
除此而外,袁成亮教授还在众多杂志发表关于介绍苏州书画家艺术人生及艺术特点文章。其中包括《凌虚与他的桃花坞木刻年画》(《前进论坛》2001年第5期)《画猴专家魏本雄》(《美术报》2001年9月22日)《工致渊雅活色生香—记工笔花鸟画家蒋荣官》(《美术报》2002年7月21日美术报)《求新变异闯市场—记画家倪振人》(《苏州杂志》2003年第2期)《初访苏州韩老虎—记画虎专家韩山》(《苏州杂志》2002年3期)《高山流水融古今-方永庆绘画艺术》(《苏州日报》2004年12月3日)《陈雪庵与他的绘画艺术之路》(《吴江文博》2015年第1期)《德艺永馨楼浩白》(《吴江文博》2015年第2期)《画入瓷中更宜人—记杨丽华与她的瓷画艺术》(《追梦》2004年第2期)《浓墨重彩写江南—记画家张明与他的艺术之路》(《红蔓》2014年第5期)《大道至简平淡为归—谈冯湘斌与他的绘画艺术》(《工笔画艺术》2016年4期)《虎啸山林灵韵生-记青年工笔画家顾澄波》(《工笔画艺术》2016年4期)《景伟画猫》(《亚洲美术》2011年第2期),目前袁成亮教授采写的《苏州当代书画家传略》已收录书画家90余人。
书画馆工作室 搭建吴地文化艺术传播平台
苏州人杰地灵,物华天宝。自踏上苏州这片热土,袁成亮教授便为她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吸引。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苏州文化艺术,袁成亮教授成立了自已的艺术传播工作室,他凭借与社会各界良好合作关系一方面本着“研究名人,启迪后人”方针借助报刊、网站等多种媒体向社会介绍名人,其中包括物理学家吴健雄、体坛名将程金冠、芭蕾舞编导蒋祖慧、丝绸专家钱小萍、中南海首席服装师田阿桐、苏绣大师顾文霞、缂丝大师王金山、评弹艺术家邢晏芝、二胡演奏家闵惠芬、音乐指挥家钱小瑛、美术大师吴作人、金鱼画家凌虚等众多名家,另一方面也致力于各领域新人的推出,并在两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其中所推不少新人已成为所在领域杰出人才。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袁成亮教授遍访苏州文化名人,用文字留下了他们的文化足迹,并在这个过程中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而在此过程中,艺术家们还向袁教授慷慨赠送自已的艺术作品。这些凝聚艺术家们心血的作品也是袁成亮教授与他们友谊的象征。如今,每每回想起与艺术家们交往的点点滴滴,袁成亮教授感慨不已,他对笔者说:“其实,与艺术家们交往过程也是一个人生自我提高的过程,尤其是老一辈艺术家们坚持真理,淡泊名利、为艺术献身的精神常使我感动不已。老画家凌虚先生是国内公认的金鱼大家和桃花坞木版年画专家,晚年为了一幅桃花坞古版画真伪问题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并终使真相大白于天下。有人劝他:您有精力多画一些金鱼可以赚大钱,为何要做这种吃力又不讨好的事呢?他说:这个事情不搞清楚我死不瞑目!其对真理的执着由此可见一斑。吴养木先生是当代吴门第一山水画大家,在画坛享有很高的声誉。然而就是这么一位大家,在晚年却孜孜不倦地致力于‘第三种国画’探索与创作之中。他生前曾对我说:我的‘第三种国画’是画给未来人看的,不指望现在有人读懂它。明知不会得到当下喝彩,却依然乐此不彼,其淡泊名利以及对艺术执着追求由此可见一斑。老画家贺野先生、张继馨先生今年尽管已年过九旬,但每天依然四、五点钟即起床写字画画,从不间断。贺老还将自已画斋更名为‘千画楼,说是有生之年要再画一千张画,其勤奋之状由此可见一斑。当贺老听说我要开个人书画收藏展时还欣然为我题写展名。老画家们这种坚持真理,淡泊名利、为事业献身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为使更多的人感受吴门艺术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发展,体会吴门艺术的博大精深,袁成亮教授在太湖西山建立了自已的艺术传播工作室与书画收藏馆。贺野、张继馨先生为书画馆与工作室题写了牌名。馆内陈列从谢孝思、吴进贤、沈彬如、凌虚到贺野、张继馨、马伯乐、徐源绍、顾荣元、徐惠泉、陈危冰、姚新峰、张明、魏本雄等众多名家作品,书画馆涵盖了吴门老中青三代书画家作品,同时也有一些外地知名书画家作品。书画馆成立来,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成为传播苏州文化艺术的一个重要平台。
除了建工作室书画馆之外,袁成亮教授还通过多种形式来宣传苏州文化艺术,他在新浪博客上建的“袁成亮教授工作室”目前点击量达25万之多,他在工作室下设立面向大学生的“名家公益大讲堂”,邀请名家为学生讲授苏州历史文化艺术,受到学生好评。他带本科生、研究生寻访文化艺术名家,亲身体验艺术大师的精淇技艺,对于提高学生文化艺术修养起了重要作用。他还应苏州电视台之邀,参与苏州电视台文化艺术节目录制,先后参与《青帮大亨黄金荣》《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位女主角殷明珠》《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影星夏梦》《张学良与苏州名士蒋士云》《沈从文与苏州张家四小姐》《宋子文与苏州盛家四小姐》等电视片的录制,这些节目在苏州电视台播出后,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