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时评|教师减负究竟该咋解决

2019-11-06 08:10阅读:
据成都商报11月日的消息说,有关部门在全国多地调研发现,部分地区中小学非教学考核名目多,迎接督导检查、调研考察任务繁重,一些形式主义和留痕主义“进校园、入课堂”,评先争优变“秀场”,成为基层学校和教师的沉重负担,严重干扰正常教育教学活动。而教育部在出台中小学教师减负政策里,2019年要把为教师减负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具体而言,要专门出台中小学教师减负政策,全面清理和规范进学校的各类检查、考核、评比活动,实行目录清单制度,未列入清单或未经批准的不准开展,要把时间和精力还给教师,让他们静下心来研究教学、备课充电、提高专业化水平。
也就是说,基层教师负担沉重的问题,已经引起国家层面的关注,并着手解决。可是从现实看,目前不少学校仍然存在以形式主义解决形式主义的问题。前不久,湖南永顺县山村小学女教师李田田写了一篇文章,谈的就是学校存在的应付形式主义检查的问题,文章发出后,她连夜被约谈。此事暴露的问题是,基层学校形式主义问题严重,而教师连质疑形式主义也不允许。教师非教学压力沉重,主要原因是上级部门布置给学校的检查、评比任务太多。有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校每年收到的文件多达上千份,其中约百分之十是直接布置给学校,要求学校、教师必须完成(以及组织学生完成)的任务。
在目前的环境里,对于教师负担因人而异,两极分化很严重。如果你是班主任或年级组长,负担就会特别重。有些教师从早上六点半到晚上十二点,那就需要盯学生早读、备课、上课、上晚自习,还经常被很多杂事困扰,总之就是两个字“无休”了。教师最重的负担是学校对教师多方面的量化考核。例如说安全方面,口头强调不行,必须每天都要有记录,每周每月都要打分评比排名;再说就是教学方面,对老师的各种备批改辅、阶段测试,也要量化打分排名。
而且,还有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目的是丰富校园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等,但各种活动都要评分排名。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被认可,都要争当优先,但有前总有
后,不能单凭一个数字就否定了大家的努力。量化考核有必要,但过分的“数字化”有很多的不公平因素。况且,教育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似乎啥都可以“往里装”,只要涉及宣传的,正常的部门首先都想到教育,由此想到学校,学校不得不完成这项非教育工作。这却也很多部门都设有宣传科,但并没有从事宣传工作,原因是宣传的工作都转给学校了。
而教育似乎要求老师是万能的,如交通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禁毒教育、防火教育、防溺水教育、食品卫生教育等等,都可以挂上教育,原职能部门反而成了“督促”部门。明确教师的常态化工作细化清单,教师的工作就是教书育人,以统编教材为准。其余工作教师有权拒绝,减负自然达到目的。不可否认,像中小学教师负担重的成因复杂,既有教育系统内部因素的影响,又有众多外部因素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积累形成的问题,不仅是教育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从表面上看,是各类检查、考核、评比活动过多,从根上看,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作祟。
相对于各类社会事务不经论证纷纷进校园,动辄抽调中小学教师,是对教育专业性和学校管理独立性缺乏了解与尊重,是混淆了学校和教师的职责。为教师减负,应该真正尊重教育的专业属性,尊重学校管理规律,把教师当教师,把教育当教育,把学校当学校,给学校留出一片独立空间,让教师回归主业,专注教育、教学、学生。而且,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学校管理团队要从制度管理走向人文管理、需求管理,而不单单将目光和管理的举措放在制度建设与绩效考核上。
换句话说,学校管理者要确立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成长服务、为学校发展的意识,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及学校管理理论,以增强自身专业素养,提升领导力,要根据教师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性质,因人因事而异,积极引导教师科学管理时间、腾出更多的时间研究教学,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无论是怎样的管理举措,都要助力教师发展。此外,最难减的负担是教师和学生的学业过重问题。但显而易见,这个问题归根结底是整体教育管理体制和评价体系的问题,教育管理体制和评价体系不变,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就难以真正减轻。
应该说,很多学校不是说不能拒绝各种检查、考核,而是根本没有权力拒绝,因为每一个表格都关系到学校和校长的考核,有些时候,校长们也无能为力。如何唤起每一个老师的积极性,真正做到全员德育,而不是一味把负担都往班主任、年段长身上推如何厘清教师工作的边界,不要把本该由家长、学校应该承担的很多责任一股脑都推到老师身上如何树立好的评价导向,不要用材料评价老师。这样才能真正让老师把心思用在课堂上、用在教学和学生身上
在啃了相关新闻报道说,其实不仅是教师,整个教育系统,从教育局局长到校长,都需要承担很多教书育人以外的工作。2018年,我做过一项针对全国200余名县区教育局局长的调查,发现教育局局长平均每个工作日要参加3.7个会议,收到7.4份文件。在2017年,我对全国300余名中小学校长的调查发现,90%以上的校长可以将工作概括为“三多”,即文件多、会议多、检查多。校长们平均每月收到上级文件或通知26.45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在县区层面,教师一般占到财政供养人员总数的一半以上,教育系统财政开支占财政总支出的四分之一到一半。所以县区主要领导在地区重大活动和创先争优等评比中,自然会想到充分发动和依赖教师这个体制内规模最大的群体。
而对于切实减轻教师负担,首先要全社会真正做到尊师重教,尊重教育工作的专业性。尊师重教不仅是保证教育财政投入、保障教师的编制和待遇,更要充分尊重教师工作的复杂性、烦琐性以及背后的专业性。对一些学校确有必要参与的工作,应由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协调安排。避免“婆婆”太多,每个部门提一点要求,布置一点任务,汇集在一起令学校难以招架。只有真正尊重教师工作的专业性,给教师减负,教师才能有足够时间和空间发展专业以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学生减负才可能落到实处。
诸如像教师法等相关法律,为教师减负提供法律保障。毕竟目前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是我国现行与教师相关的三部最重要的教育法律,均对保障教师的权益有所规定。在教师法具体规定了教师的权利、义务等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亟须对现行涉及教师的法律进行修订完善,明确教师在教书育人、学习进修、参与管理、休息休假等方面的权利,为教师减负提供法律保障。在加强法律的贯彻实施,以确保教师减负得到有效落实。尤其重要的是,各级政府要切实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师减负治理机制,形成减负合力,从根上为教师减负。
不仅如此,需要搭建起教师与政府、教育部门、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畅通的沟通、交流平台,确保教师减负工作的有效实施。为教师减负是一项充满挑战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谋划、形成合力、长期坚持,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及各部门共同努力,需要社会各方的理解、支持和参与,亦需要教师勇于坚守,方能最终取得成效。当然,也建议要根治形式主义问题,就必须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建立新型的政府管理学校模式,落实学校自主权,提高学校现代治理能力,实行教育家办学。诸如此类。






于2019年11月6日记
时评|教师减负究竟该咋解决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