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时评|教师减负何以存在阻碍

2019-12-16 08:33阅读:
据新京报的消息称,12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要求将教师督查评比考核事项减少一半以上,坚决杜绝向教师强制摊派无关社会事务,并对教师借调、表格填写等事项作出安排。在该意见这样指出,由于一些历史和体制机制原因,目前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还存在负担较重的问题,主要表现是:各种督查检查评比考核等事项名目多、频率高;各类调研、统计、信息采集等活动交叉重复,有的布置随意;一些地方和部门在落实安全稳定、扫黑除恶、创优评先等工作时,经常向学校和教师摊派任务。这极大地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给教师增加了额外负担。
针对上述现象,意见要求各地列出具体减负清单,大幅精简文件和会议,减少对中小学校和教师不必要的干扰。那么,就应该把宁静还给学校,把时间还给教师了都。毕竟在目前的环境里。对于各式各样的非教学任务给教师带来了额外的工作负担和极大的心理压力,造成了教师加班严重、教研时间被挤占、职业倦怠加剧等一系列问题。若是归类前来的话,教师的非教学任务主要来自教师的教育责任被混同于监护者的无限责任;或是各个部门工作任务的狠抓落实被异化为“进课堂”要求;或是各类评估和检查任务严重影响了师生的教育教学活动。
前面新闻里提到的意见中也明确,各部门开展涉及中小学校和教师的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实行年度计划和审批报备制度。对于同类事项,指出可合并进行、联合组团开展,不能层层加码、扩大范围、增加环节、延长时间,坚决避免对学校和教师随意提出要求。除教育部门外,其他部门不得自行设置以中小学教师为对象的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确需开展的要商教育部门,按程序报批后实施。应尽量简化程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表格数据材料检查。不得简单以留痕作为评判工作成效的标准,不得以微信工作群、政务应用程序上传工作场景截图或录制视频等方式来代替实际工作评价,不能工作刚安排
就开展督查检查评比考核。
在此之前,为了减轻教师不必要的行政负担和非教学任务,有建议说需要尽快启动《学校法》立法工作,以法律形式明确学校、教师的责任权利义务等内容,明确学校和教师的责任边界;要尊重教育规律,清理非教学专项工作进校园项目,严禁侵占正常教学时间、学校德育活动时间、体育锻炼时间开展各类行政系统的“任务”,设定各学校一年考核和活动的最高数量限制,超过数量学校有权拒绝;此外,要减少形式主义的行政检查和督导评估,对学校开展的督导评估必须坚持随机抽取检查对象,不得提前通知学校准备迎接行政检查和督导评估。
关于教师减负的问题,障碍还是存在的。例如说,像“教学之外”杂事多,虽然说教师负担因人而异,也存在着两极分化很严重。如果你是班主任或年级组长,负担就会存在特别重的问题。如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一是正常教学教研工作需要完成的任务,比如备课、教研、年段考核等等。二是学校有关部门下发的活动单子,比如校运会开幕式怎么走,都是很琐碎的事。三是上级的一些检查,比如市教育局要来看优生培养等,这些活动虽然一年只有几次,但主题都不一样,梳理材料等工作都需要基层老师来做,如果再赶上学校要申请先进校、文明校,任务量着实不小。
粗略地计算一下,现在大概只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用在正常教学教研上,剩下的时间全部耗在这些“杂事”上。作为班主任或年级组长除了需要盯学生早读、备课、上课、上晚自习,还经常被很多杂事困扰,也就“无休”了都。况且,对于教师最重的负担是学校对教师多方面的量化考核。例如安全方面,口头强调不行,必须每天都要有记录,每周每月都要打分评比排名;教学方面,对老师的各种备批改辅、阶段测试,也要量化打分排名;还有就是对于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目的是丰富校园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等,但各种活动都要评分排名。
换句话说,对于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被认可,都要争当优先,但有前总有后,不能单凭一个数字就否定了大家的努力。诸如像这样的量化考核有必要,但过分的“数字化”有很多的不公平因素。倘若各省份要对现有涉及中小学校和教师的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进行一次集中清理,严格控制总量和频次。要对各类校园创建活动严格审核把关,能合并的尽量合并,能取消的坚决取消。经过清理,确保对中小学校和教师的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在现有基础上减少百分之五十以上,清理后保留的事项实行清单管理。
仔细留意一下,会发现基层一线部分教师生存的真实状况,而教师负担重的主要原因在于一些职能部门在行使教育管理职权时,政策创新力度小、灵活性弱,要求多、指导少,重形式轻内容,或为完成工作任务,对基层学校搞简单的任务摊派,导致基层学校疲于应付,并将压力层层传导至一线教师。或者是一些地方在进行教育决策,特别是涉及教师考核管理、评级、流动等政策时,忽视了教育教学工作特有的规律性,对国家教育政策领悟不深刻。制度变革不合理、执行不规范,阻碍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发挥。特别是在一些学校内部管理不合理,导致教师工作任务不均衡、教师团队内部分化现象严重。
当然,在部分教师负担过重的同时,还有一些区域或学校存在教师任务分工轻重不合理,部分教师隐性流失、闲置,甚至脱岗等问题。应着眼于建立良好的教育生态,因地制宜做好教师身心负担的“加法”和“减法”,努力创建有利于全体教师专心于本职工作的政策环境。为中小学教师减负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政策依据,但要保证政策落地生根,还要明晰学校的教育属性和校长的角色定位。为教师减负的前提是让学校“净”下来,让校长专心于治校和育人。学校是育人的场所,不同于政府组织和营利性的工商部门;校长是教育工作者,应努力扮演好教育家角色而非忙于应付校园外的各种事务。同时还要完善教育人事制度,建立宽严相济、疏堵结合的教师管理机制。
除此以外,在针对一些地方和部门在扫黑除恶、创优评先等工作时向学校和教师摊派任务的问题,不得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给教师安排与职责无关的工作。例如,对于维护稳定、扫黑除恶、防灾减灾、消防安全、防艾等重要专项工作,确需中小学教师参与的,由教育部门严格按要求依程序统筹安排,一般不得影响正常教育教学,不得安排中小学教师到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场所开展相关工作。对于文明、卫生、绿色、宜居、旅游等城市创优评先活动,涉及中小学校的,由教育部门严格按要求依程序统筹安排,原则上不得安排教师上街执勤或做其他与教师职责无关的工作。
虽然国家多次提出要给老师减负,但真正的减负实践起来却很难。教师最难减的负担是家长和社会对老师的期待。例如,孩子没有完成作业或犯了错误,教师进行正常批评,父母不但不配合教师,反而指责教师不够关爱孩子,有的甚至上告教育局。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而不是追求分数、追求升学。对于个人来说,教育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培养其成人成才;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说,教育则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此,我们需要教育文化的深入改革,实现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等一系列观念的转变。
由此可见,值得注意的事情还有教师最该减的负担,那就是精神压力。例如各级各类优质课教学奖项的评比、争夺,各级各类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评选;还有职称评聘、岗位晋级等。教师本该是最有涵养的,但面对现实竞争压力,在考核、评比面前,也互不相让、互不相容。这不能全怪教师,“名利之争”的背后其实是营生之计如今的环境里面,还有这太多的人对教师如何教学生指手画脚,尤其是家长,动辄指责、批评和为难教师。要有好的教育,必须尊重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必须尊重教师的教育权利,要为教师创造一个安心、静心的教学环境
所以说,最难减的负担是教师和学生的学业过重问题。但显而易见,这个问题归根结底是整体教育管理体制和评价体系的问题,教育管理体制和评价体系不变,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就难以真正减轻。切实减轻教师负担,首先要全社会真正做到尊师重教,尊重教育工作的专业性。尊师重教不仅是保证教育财政投入、保障教师的编制和待遇,更要充分尊重教师工作的复杂性、烦琐性以及背后的专业性。对一些学校确有必要参与的工作,应由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协调安排。
而另一方面呢,就是需要避免“婆婆妈妈”的事情太多,每个部门提一点要求,布置一点任务,汇集在一起令学校难以招架。只有真正尊重教师工作的专业性,给教师减负,教师才能有足够时间和空间发展专业以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学生减负才可能落到实处。要切实减轻教师负担,更要求我们加快推进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政府及教育部门也必须划定自己的作用边界来,以便强化制定规则和进行监管的功能。只有先将基层政府从传统社会管理的烦琐中解放出来,而且真正做到从社会管理走向社会治理,教育系统和教师队伍的负担才有可能减轻。诸如此类。






于2019年12月16日记
时评|教师减负何以存在阻碍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