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时评|餐饮浪费能有效制止么

2020-11-02 06:59阅读:
时评|餐饮浪费能有效制止么
近日,广州市反餐饮浪费条例规定餐饮服务经营者不得设置最低消费额,违者最高罚款1万元。为了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条例明确了餐饮服务经营者、单位食堂、餐饮网络直播等各类主体的法律责任。条例规定,餐饮服务经营者根据消费者需求可以提供小份、小量组合等不同规格、不同分量符合节约要求的餐品;在餐饮服务场所醒目位置张贴或者摆放节约食物、文明用餐、杜绝浪费等标识标牌;不得误导、诱导消费者过量点餐;明示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不得设置最低消费额。
除外,对于误导、诱导消费者过量点餐,或设置最低消费额的,由市场监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1千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而对于网络“吃播”等现象,条例规定网络直播者不得采用假吃、催吐、猎奇等方式散播量大多吃、暴饮暴食的内容。网络直播平台应当制定平台服务规则,及时制止网络直播者涉及餐饮浪费的直播行为。网络直播平台未及时制止的,由互联网信息主管部门依法处理。
在目前的环境里,诸如像中小学里都有各种各样的营养均衡饭菜,使得孩子们既能够得到一个可口的食物,又能够营养平衡,同时孩子们也能更为节约粮食,因为配比都是刚刚好,一分不多一分不少。无论是食材供应还是生产经营者,都要做很多工作、很多研究,怎么向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可口的美食,从源头上尽可能让消费者不去浪费。像对浪费粮食的行为进行立法,明确规定节约粮食鼓励制度与浪费粮食重惩制度。鼓励合理消费、节约消费,重惩浪费者,特别要对餐馆饭店中饭桌上的浪费行为,严厉处罚浪费者,同时规定餐馆饭店业主负连带责
任。
一般来说,对于节粮减损、反对浪费,必须建立长效机制。特别要探索为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立法。在粮食法中明确节约粮食、反对浪费条款,以法律手段约束整治浪费粮食的行为。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制止浪费、厉行节约,u宪法第十四条规定“国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而且民法典中也有“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规定。但是地方应当加强爱粮节粮宣传教育,比如新闻媒体应当对节约粮食开展公益性宣传,对浪费粮食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总的来看,法律中的相关规定还比较分散,系统性、针对性、集成性还不够强,地方上的立法探索也缺乏可操作性,使得餐饮浪费行为始终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造成餐饮浪费有着多种原因,除了盲目攀比、讲排场、挑食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和惩戒机制。而且,人们可以对餐饮浪费行为进行举报,执法部门会尽快赶到并开出罚单。而在我国现行法律中,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规定,更多地还停留在倡导层面,没有形成刚性的制度约束。
而且,在针对餐饮浪费问题进行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都已具备,虽然吃什么、吃多少是个人的权利,但如果在餐饮上出现浪费,就是对社会成本的消耗,是对公共利益的一种损害,应当在法律制度层面对此加以约束。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具体明确规定,在粮食安全保障法和其他相关法律制定修改中分别作出有针对性的规定。特别是在餐饮消费环节,积极倡导合理、健康的饮食文化,建立制止餐饮浪费行为长效机制。与此同时,在对于餐饮浪费行为进行立法规制,要坚持问题导向进行精准立法。
这样在既要对餐饮企业、消费者等多个环节全覆盖,也要着重对公务商务消费、学校餐饮等餐饮浪费“重灾区”加以规范,既要构建约束餐饮浪费行为的刚性制度,也要把握好处罚的力度和边界。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情形,应当作出倡导、激励、惩戒等有针对性的制度设计。例如,餐饮企业应免费提供适量的打包盒,鼓励打包剩饭剩菜、节约粮食;餐馆、酒店、超市等企业捐赠即将过期和多余的食物,可以凭此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对于故意浪费食物的企业,可以作出罚款等处罚。
制止餐饮浪费特别是在对于个人消费,应当以倡导为主,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同时,可以采取地方试点的方式,实行循序渐进的处罚措施。例如,可以借鉴德国治理餐饮浪费的经验,任何人都可以对餐饮浪费行为进行举报,执法部门接到举报后应立即处理。尤其要抓住公款消费这个重心,对于严重的餐饮浪费行为,应当依法追究法律责任。通过抓住这个“关键少数',以此来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改变,实现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诸如此类。






于2020年11月2日记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