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木内和夫的SM350电源线

2010-11-24 19:58阅读:
这是日本木内和夫(Harmonix)一根高端的电源线,型号是SM350。SM字母代表Studio Master的意思。线身很硬,不软,懒得拍照了,借用网图,看看就可。我把这根线用在Stello CDT100转盘上(另一头插在丽特P100再生电源上),它硬得居然一下子把轻量级的Stello转盘扛了起来,弄得我没有办法,只有拿一个镇纸强力压迫,才把Stello转盘稳住!当然,后来我花了些力气把线的插头这里固定住一个角度,就无需再在机器上压东西了。但从这点可以看出,这是一根比较倔强的电源线,不是水蛇腰那种的。
木内和夫的SM350电源线
虽说木内和夫此线甚硬,但它的声音并不“硬”。曾有一种理论——线身硬的,声音一般也硬,线身较软的,声音也较软。但木内SM350不符合这个经验之谈。
SM350的声音是比较中性、宽松和内敛的,这是它的基本特性。
这里就牵涉到一个问题——到底它的声音算不算中性呢?有没有“染色”呢?我觉得这个问题可能会有些争议。
在有些人看来,那些声音无滋无味、没有什么特性的,才算中性无染色。那木内和夫SM350不是这样的东西。但我觉得它的基本音色是不偏的,也并没有明显的染色或“糨糊”,还是符合它Studio Master的名称。

SM350电源线身上所具有的特质,我觉得与其说是染色,不如说是一种“韵味”。在我个人的词典里,韵味,或者说格调,和音染是有差异的。音染,或者说我有时用“糨糊”来指代,是一种必定会影响音色准确性、影响解析、影响瞬态、降低透明度的东西。只要它一出现,用通俗的语言说,声音就会糊掉、闷掉、音色变
掉。这样的东西是典型的染色(糨糊)。当然,在有些情况下,“糨糊”是需要的,甚至可以是正面的,最典型的例子是一些低端的PC音源,声音冷、硬、薄、冲,不好听,这是如果搭配一些糨糊型的解码器、放大器、耳机、喇叭,可以起到改善听感之效,让声音可听性强一些。这是糨糊的一个经典用途。假如我们给低端PC音源去搭配高揭示力、高透明度的后端器材,声音可能非常难听,音源的毛病会被高揭示力的后端所放大,犹如拿放大镜去端详丑女,那个感觉就不提了。
而很多中高档器材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韵味也好、格调也好、贵气也好,不管你怎么去称呼它,是不会使声音糊掉、闷掉、音色变掉的。它只是一种感觉、一种气氛、一种滋味。声音的透明度、解析、瞬态,仍是保持在高水准!这种情况就不宜用“染色”来形容了,更不可能是“浆糊”。

木内和夫SM350这根线表现出了怎么样的味道、格调、气氛呢?我觉得它的声音是松弛、温和、细腻而内敛的,听流行人声、听爵士乐里的萨克斯管、小号、听古典音乐里的小提琴、大提琴、弦乐,都十分好听。特别是萨克斯管——大家知道我十分喜爱这件乐器,而SM350表现出的萨克斯管之声,非常动听。
这种好听并非源自甜美华丽的音色——如前所述它的音色还是基本准确不偏的——而是来自我所描述的,那种松弛、温和、细腻而内敛的质感。这确实是一种“韵味”,但并非染色!它的细节表现、透明度仍是很好的,声音毫不含糊,层次清晰,但它“发声”的方式,始终是温和而细腻的,这种调子,在我耳朵听来,是颇为吸引的。
我十分喜欢SM350这条线表现JAZZ的轻松、温润的氛围,于是拿出Stan Getz的碟又开听 ...... 听他和Chet Baker在斯德哥尔摩的现场演奏,十分迷人。再听Miles Davis的传世名碟Kind Of Blue,都十分动听。表现JAZZ里的Sax和小号,是它的拿手。当然它会吧音色尖利、稍带侵略性的小号表现得smooth一些,但我觉得经过这样smooth化后的小号声,更加耐听,至少对我来说是很喜欢的。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觉得我一直在赞这根SM350电源线。是的,我确实是蛮喜欢它的,但话说清楚,它也肯定不是一根每个人都会喜欢的线,下面要说它的局限性了。

局限性就是 ...... 其实不说大家也该知道了(根据我前面的描述)。它的声音不是那种很结实、很刚性的特点,如果你是喜欢外向一些、饱满凝聚结实有力一些的声音,通俗地说比较“有劲”的声音,听着觉得“爽”的声音,那这根日本线恐怕无法提供这样的冲击力和享受。它是以细腻、温和、内敛为吸引力的,并非以力度、冲击力、凝聚性为吸引力。
归根到底,根据自己的欣赏口味、需求,以及系统的搭配特性来考虑吧。线,特别是中高档线,都是有自己的特征的,恐怕没有什么线是可以到处乱用,从不出错、满足所有人口味的。



(完)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