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会说话”的人大附中语文特级教师

2008-03-30 21:47阅读:
这是转贴自倚梦聆风博客的一篇文章,这位讲究说话艺术的人大附中特级教师是谁,我心中有个猜想范围,但怕说不准,知情者可以说说。
会说话
  会议结束的那天上午,课题组聘请的各学科专家评委对此次会议上讲课老师的授课艺术做了点评。我参加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学习别人的讲课艺术,而专家点评让我受益非浅。一上午的点评,给我感受最深的除了对各位老师的授课圈点之处以外,更多的却是说话艺术,于是,“会说话”就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
  
  年轻的时候,不是太看重说话,觉得实话实说有什么不好。有了点年龄后,越发觉得说话的重要,可也找不到“会说话”的根源。这次学习,听到专家的点评语言,便豁然开朗。

“会说话”,必须把尊重他人放在首位。尊重,不是恭维。尊重应该是平等的人格对话,没有地位之差,没有强弱之差,不带命令;应该是求同存异的对话,求得共性的东西,保存不同的东西。全国各地的老师,有来自城市重点高中的,也有来自乡下普通学校的;有的是从教二十几年甚至半生的,有的从教才几年的,讲课的水平必然有差异性。那个上午的语文点评,是由北京人大附中的一位特级教师做的,听他说话,就是一种享受,能感到心中他带给的愉悦和温暖。肯定否定都有,但在肯定中听到了不足,在否定中听到了鼓励。而且,他那热情洋溢的话语,自身就带给人被受关注的温暖。

“会说话”,还必须有丰厚的专业知识,丰富的人生阅历。缺少了这些,即使你尊重他人,也只能缄默不语,不能做出恰切的评价和高屋建瓴的指导。人大附中这位教师,在点评一位老师讲的小说体裁课文时,他说:这位老师在这堂课结束的时候,用了赵丽红的诗歌,赵丽红的这首诗歌写得很好,但他与本文作者屠格涅夫比,就显得轻了些。一节课结束,如果想找个作家来对比,那一定要同等分量或者重于本文作家的作家作品。这就是丰厚,这就是丰富,这样的建议就是艺术。

“会说话”,还应该有包容之心。语文学科的老师们,授课真的就十全十美了吗?有人说,教学,就是一门充满了遗憾的艺术。显然,课堂教学不会十全十美。但点评中,人大附中这位老师包容了老师们的授课缺憾,肯定了授课的长处。我举一个例子,一位非常年轻的老师,上课的时候,由于电脑出了故障,没有朗诵成,他耽误了十多分钟,而且一下课,就逃之夭夭。很多老师都非常气愤,指责的言论很多,可这位专家只说了一句:这位年轻老师课讲的也很好。我不知道别人做何想法,但我觉得这位年轻老师如果听到这样的话,他能听出自己的问题所在,也不会在犯同样的错误。

说到这,我就想到了另一位专家,把历史学科的老师课堂评得一无是处。我不知道历史学科的老师听到他的点评,能不能客观地接受他的批评,那些年轻的老师回去之后能不能有更快的进步。其实,让别人进步,鼓励的作用往往大于批评,何况,大家都不在一地,你能给他多少帮助呢?

学习,就是在别人的语言中检讨自己的语言,用别人的行为比照自己的行为,为了使自己更成熟更完美,也为了使自己更舒心更快乐,学会说话,是必须的。

文章转贴自:
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4c04942f01008owv.html?vt=4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