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关于中考跨区招生的政策和口水战

2010-03-18 07:57阅读:
梦里江河引言:
用强留好学生的方式来“促进教育均衡”,不是好办法。。。。。。实际是歪点子。
人大附中在外区招生指标远未到“接近一半”,2009年招生计划外区只有50人,其中非城八区的有22人。举出这些数字只是为了纠正报道的错误,并非表达观点。
再转一篇家长博文《奥数与乡巴佬区学校》,文章很有意思。

中招跨区计划缩减引发口水战(图)
2010-03-18 03:22:00 来源: 北京晨报


  晨报讯(首席记者罗德宏)日前市教委表示,由于全市初中毕业生人数的下降,示范高中将减少跨区招生计划,跨区指标向远郊区县倾斜,一般高中则不得安排跨区计划。不料此举在区县学校之间引发不少的争议,甚至制造了一场不同阵容的“口水战”。昨天市教委有关人士表示,此举主要是改变示范高中跨区招生指标过于集中在城区的现状,有利于促进教育均衡。

  据了解,目前本市部分知名示范高中相当比例的招生计划都投向外区县,像北京四中、人大附中等名校招生计划超过一半或接近一半都安排给其他区县(梦里江河注:人大附中在外区招生数不到10%)。专家预测,今后5到8年,中考户籍考生减少的趋势将更加显著,伴随考生减少、跨区招生比例加大限制,区县及中学之间将开始新一轮的生源战。

  记者发现,中考跨区招生“限制令”在不同区县产生的影响和反应截然相反。业内人士称,跨区择校的往往是一些区县的优秀生甚至是尖子生,对于海淀、西城、东城等示范校资源比较丰富的教育强区而言,“限制令”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带来生源上的不利影响,而部分教育实力略弱的区县,则有更多可能留住好生源。

  “对于我们区来说,总体来说是利
大于弊。”本市一位地处南部的区教委负责人介绍说,高考成绩毕竟是社会衡量教育的重要指标之一,而这和生源质量关系密切。该区中考每年虽“流入”100来名周边区县的优秀生,但“流出”200来名尖子生去外区,限制跨区流动“有利于各个区县之间利益均衡”。南城一所示范校负责人直言不讳:“减少跨区流动,更多优秀学生留在本区,我们也能教得很好。这在客观上提高了区域的教育水平,有利于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比部分区县的“拥护之声”,一些区县则对“跨区限制令”提出异议。海淀区一所名校校长含蓄地说,教育改革需要逐步推进,需要更多耐心,从而促进教育生态取得新一轮平衡,否则着急调整政策可能伤害孩子和家长的利益。另一位校长说,这主要源于区县优先留住优秀生源的利益考虑。一位教育强区教委有关负责人认为,和义务教育阶段不同,高中录取采取统一中考,按照“分分清”原则录取,充分体现对于家长选择学校意愿的尊重和满足。“限制令”通过行政手段,人为设置满足家长择校愿望的一些障碍,其合理性有待考虑研究。“我想这应该是应对生源人数减少的权益之计。”

关于中考跨区招生的政策和口水战

奥数与乡巴佬区学校
来自:此博非彼博的博客 (2009-05-25 09:52:44)

关于奥数,杨东平教授说是比黄赌毒还坏。我孩子也是四年级才上奥数学校,我也不喜欢奥数,因为孩子也因此失去了不少欢乐。但是没有必要把奥数说的比黄赌毒还坏,毕竟是两件不同性质的事情,没有可比性。如果成心抬杠,满文军吸毒被取消了爱心大使的称号,如果满文军学奥数是不是也要取消爱心大使的称号呢?

至于数学大师做不出奥数题,没什么奇怪的,知识越多,想的越复杂。就像脑筋急转弯,我从来答不对,我孩子小时候瞎想瞎猜,反而是瞎猫碰见死老鼠对的多。我记得读研时回老家被邻居小学生的正常数学题难住,我用解方程什么弄的好复杂的解出来,其实她根本还没学,用不着那样复杂。我们是习惯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简单问题复杂化。另外,人大附中出的小学三年级奥数入学的考题,虽然不完全是奥数,也有很多拐弯的题,我好多做不出来,所以我不主张孩子去人大的仁华学校学奥数,太难了。那是给智力超常的孩子预备的,很多家长削尖脑袋送孩子去也是很不明智的。但是也没有必要把奥数说成比黄赌毒还坏。不同的奥数学校,要求的难度也不一样。

全民孩子学奥数不是好事,但是孩子学奥数的过程中经历了挫折,遭受了打击,同时也获得了成长的快乐和丰收的喜悦。她不是优秀的孩子,收获的只是她能得到的,不仅仅是奥数知识,也有人生历练。

那年孩子小升初。本来前一年是各学校考试,象我们这种平民百姓宁愿带着孩子各学校考,至少是公平公正的。结果改革,越改越乱,越改越不公平。各学校不敢公开考,就办班选苗子,家长们花钱报很多班占坑。孩他爸说要花钱报名去占坑时我就反对。我最反对孩子学习瞎花钱。我从小到大没让父母为我学习花钱。我读大学读研都是自力更生,没钱就不回家过年。现在给孩子瞎花钱占坑,以后高中大学怎么办?我说老老实实在原来奥数学校学完。

我孩子的奥数学校在北京东城区,可是她学校在宣武区,户口在西城区。她的奥数学校是民办的,没有跟哪个中学挂钩的坑。这个学校虽然是民办,但是老师非常认真负责,不是交钱就上的那种。所以虽然没有坑,我也坚持让孩子不换学校占坑,而且还推荐给朋友的孩子。如果是东城区的孩子上这学校最好,因为它的口碑好,东城的重点中学都认同这学校学生的成绩,视同己出。但是对于我们来说,目标是西城区,所以不得已最后也报了一个西城区的占坑班。

当然这些与我博文的题目无关。奥数题目太沉重,想讲一个孩子奥数学校里的笑话。到现在我们娘俩一想起来都还忍俊不禁。

孩子奥数学校有同学参加了奥数竞赛得了二等奖。大家知道得奖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在小升初那年。我孩只获得奥数三等奖和EMC三等奖,后者是全英语的奥数。EMC题不难,有奥数好的英语不好看不懂题也拿不到奖,她占着英语好能看懂题,那个得奥数二等奖的学生家长兴高采烈地拿着奖状给某中学看时,却遭到了奚落。那个中学说,不是都取消奥数比赛了吗?你怎么有这个奖状?是不是你伪造的?

想想六年风雨无阻带他孩子学奥数,好不容易得奖却被说成伪造,那男家长在奥数学校诉委屈时,都快声泪俱下了。奥数学校的老师也气坏了,他们可清楚孩子们这些年的艰辛,以及家长苦楚,孩子们得奖或进入重点中学他们引以为傲,都是把名单用大红纸贴着在墙上的。

奥数学校有个负责教务的老师先问家长,哪个区的,连这都不知道。答:宣武区。接着老师就说出了那句让我们笑个半死的话:乡巴佬区的,别理他。然后他给写了张条递给家长,到东城区某某学校吧。因为那个孩子在奥数学校很靠前的班,成绩是不言而喻的。结果那孩子因祸得福,分文未出择校费,进了东城区重点中学,比他原来想进的中学好多了。

难怪家长择校。我孩子原来在隶属西城区的寄宿学校,后来转学到宣武区的重点小学。孩子即使在宣武区的重点小学,那个学校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教师的综合素质确实很落后,甚至家长的素质也有很大区别。只怪我当时只求离奶奶家近好让孩子走路上学,孩子转到宣武区的学校后几年都不愉快。听到宣武区是乡巴佬区一说,孩子哈哈大笑。以后,娘俩互相调侃,我会说,你这个乡巴佬区的,她马上说,我是西城区的!

我本意不是说宣武区都不好,好学校有差的老师,不好的学校有好老师。山区孩子考上清华北大的大有人在,何况都是北京城区。我以前觉得择校不择校无所谓,但是孩子转学后我跟不同老师和家长的接触,了解不同学校的教学理念后,确实认识到择校的必要性。拿范伟的话来说,都是北京,区跟区的差别咋就这么大呢?所以现在我坚决支持择校,除非孩子不争气考不上,否则,必须努力考上好学校。

我孩子最终考上她心仪的非乡巴佬学校。这学校不偏科,不注重竞赛。孩子历经入校考、普通班和实验班分班考,据说入学时她这个班是最厉害的。但是,不知道是她班里孩子太优秀了还是她太不优秀了,总之以优异成绩考进去,在班里只处于中上水平。我向来只要求孩子保持中上水平即可。现在希望她再发挥一下学奥数的精神,明年考个好高中。至于大学,一般大学就可以,不一定非要上重点大学。

中国教育制度很成问题,可是目前孩子只能顺应它。随着教育制度慢慢改革,一届一届的学生一点一点地随之改变。不可能计日程功,一蹴而就。考试还是相对公平,贫寒家庭,普通家庭的孩子还能通过更努力来改变命运。不考,就有更多的黑箱操作。

要是溯源追根,我是真正的乡巴佬,从南方小县城考到北京。读完一个人能读的最高学历的书,至今还夜夜寒窗,看书不停,笔耕不止。One never too old to learn!
原文链接: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5ff26cd70100djs2.html?vt=4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