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语文老师细述高考阅卷经过:每天240篇作文

2010-06-19 07:52阅读:
梦里江河引言:
北京高考阅卷工作已于6月17日结束。这里转贴的文章《我在北大判高考卷子》,是一位参加阅卷的高中毕业班语文老师写的。他的博文很坦诚,除了细节,还有思虑,若梦里江河给他打分,至少是高分吧。
高考阅卷老师有如判官,多几分,少几分,往往影响到考生的命运,就像《十五贯》里况钟所谓“这支笔,千斤重”,不能不慎之又慎。现在网上阅卷,效率提高了,质量是否也提高了呢,值得有关部门和社会关注。
这里转录网友在我博客的留言,供参考:
作为参加过今年北京研究生英语网上阅卷的当事人,我只想说:网上阅卷远非社会想象的那样完美。阅卷质量最根本的不关乎形式,而最要紧的是阅卷管理机制:每个阅卷人阅每份卷的具体时间平均是多长?每个阅卷者总阅卷量的复查比例是多少?对每个阅卷人是否有实时跟踪监管措施(对各种指数的分析和警示,如如何避免阅卷人趋中)?对阅卷者是否有淘汰机制?等等。这些才应该是社会、媒体关注的焦点问题。

我在北大判高考卷子
作者 老高

高考结束了。这就意味着我又将以阅卷员的身份来到北大,参与为期6天的阅卷工作。

上次来北大阅卷已经是5年前的事情了。那次的阅卷经历着实的令人不快。天气炎热,饮食一般,没有空调,两个电扇不知道是在不知疲倦的摇风,还是在无可奈何的摇头。
在那一次的六天里,我们的工作量大的惊人。我所在的组负责的是一道语言运用题的评判——向外国游客介绍自己熟悉的某一景区,或者街道。在我看来,那道题漏洞很大,当我看到西瓜节、潭柘寺、金海湖等内容爆发性的出自同一卷袋的时候,这些考生的来源基本上已经心知肚明。
我到现在还记得某一个考生的答案大概是这样的;我们村的村头有一棵老槐树,抗日战争的时候,日本鬼子把我们的老乡绑在这棵树上打,打着打着,这棵树流血了,日本鬼子被吓跑了,我们村就解放了。
我不知道如何给分,找来了组长,组长笑了笑说,给零分吧。
在今天,这样的答案是不会给零分的,今天的标准是内容不株连语言,如果语言顺畅,还是可以拿到一两分的。
那时候,我每天的阅卷量大概是七十袋,每袋有三十份试卷,平均下来,基本上每十秒钟就要下结论了。
当时的大作文组的工作量是每人每天六袋,一百八十篇作文,平均两分钟看一篇。
记得有一次进修,有位老师说,我听说某地高考阅卷,判作文的老师平均二十秒看一篇,我们比较人性,我们两分钟看一篇。
第六天,阅卷工作结束,我们拿到的报酬大概是一千两百块钱,平均一天两百。

这次阅卷,第一天照例是先集中,听取精神,揣摩标准。不过,这次的阅卷条件变化很大,原来的手工评阅变成了电脑阅卷,每个学生的答案都被事先扫描成了图像,我们只需对着电脑打分,这也避免了有的老师出于好奇,偷窥考生姓名的可能。机房里有空调,避免了暑热。不过空调有了,以往的冰棍就没了。

这次我被分在了阅读延伸题组。这是以往没有过的新题型。也就是教改以来的新动向的标志。为了慎重,每道题都要有两位老师打分。得分差距不大的,以取中为最后结果。差距大的,还要再评一次,甚至要由组长亲自定夺。

双评是比较繁重的事情,将近八万考生的题目,变成了十五万有余。判这道题的老师一共有六十个,这就意味着,我们每天的工作量至少是六百份。

这是一道十分题。内容出自散文《海棠花》中的某一句话,作者季羡林当时远在德国,某一天,他看到了一丛海棠花,顿时觉得家乡和祖国超越了遥远的时空,来到了他的面前。题目要求是以自己的生活经历或读过的某个文学作品中的内容为例,谈谈对“距离”的认识。

学生所出的问题中,在我看来,最严重的就是对作品的张冠李戴。诸多答案中,“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出现的频率极高,但这句话的出处却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泰戈尔、韩寒、《大话西游》、托尔斯泰、余光中。不一而足。

考生不必担心,这种错误,基本上不属于扣分范围,学生可逃过一劫。

高考结束的时候,很多考生非常兴奋的告诉我,老师,我的选择和默写题全对了。他的意思是,我的语文成绩应该很不错了。其实他不知道,这不一定值得欣喜,到有可能是引诱。

多年以来,文字题都是试卷中的杠杆。评判文字题的松与严取决于考生其他试题的得分情况。前面得分过高,文字题从严;得分过低,文字题从宽。包括作文。

本次文字题,从严。

北大有一位很有名的教授,多年以来,一直都在抓高考出题和阅卷工作。他非常看重这次的阅读延伸题,他希望通过这道题拉开学生的成绩层次。据说,他希望这道题的平均分是2分。

第一天试判,平均分大概是5分多一点,这位教授很不高兴。他说,这道题是给好学生出的。
阅卷的老师们,以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精神,抵制了这一要求。

双评的最大麻烦,是高分尤其是满分的出现几率大打折扣。双评的时候,老师们是不知道这个答案已经被人评判为多少分的,这样两个人不约而同的将同一答案评为高分尤其是满分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为了避免三评而增大工作量,很多老师多少会有一些压分的心理。即使某个答案被评为满分,也可能会因为另一个老师多少压低了分数而使满分流产。

每天六百份的工作量,对很多老师还是有难度的,尤其是头两天,大家难以进入状态,整体进度比较缓慢。我因为高三一年来都是在判这样的题,相对比较熟悉,这使得我的进度在第一天尤为突出。半天的时间,我就完成了一整天的工作量。

我不知道我这样做是否直接影响了很多老师的工作效率。第二天下班前,组长公布了阅卷进度名列三甲的老师的名字,我只排在第三,而排在第一位的老师,她的阅卷数量是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千九百八十份。

在隔壁判另一道阅读延伸题的一位老师曾很自豪的问我,高老师,你昨天盼了多少,我们有过七百的。我回答说,我不说。

我所在的机房对面,就是大作文组,他们一天的工作量最初是一百六十份,据说后来就涨到了两百四十份。

这次的大作文的名字是《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阅卷过程中,我们这些老师也经常仰望星空,因为颈椎;也经常脚踏实地,因为双脚发麻。

第六天上午,我们的阅卷工作顺利结束了。之前因为阅卷进度十分理想,端午节的下午,我们被放假半天,不包括大作文组。

我们每人都得到了一千一百块钱的报酬。被评为优秀阅卷员的还要再多一百块钱。另外还有一本书,就是那个有名的教授写的。组长说,教授同意了我们的请求,你们可以拿着这本书去索要签名,还可以和他合影留念。

我没要那本书。

来源:(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48ce8b120100jffc.html?vt=4) - 我在北大判高考卷子_老高_新浪博客

相关链接:
细说高考网上阅卷是怎么回事 语文老师细述高考阅卷经过:每天240篇作文
北京2009年高考语文阅卷揭秘 结果 动态 孔庆东负责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