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袁世凯能去小站练兵,多亏了李莲英会说话的一双脚

2019-10-09 10:10阅读:
人和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当然主要靠说话,然而,当语言表达受约束时,就用表情,眨眨眼啊,努努嘴啊,皱皱眉啊等等,如若连表情都不方便时,那就靠肢体了。
下面就是一段大太监李莲英用脚说话的故事。
清朝末年的时局,袁世凯看得明明白白,甲午海战之后,大清帝国的控海权是彻底完蛋了,眼下国家最迫切的需要是一支陆上力量,所以仿西洋之法训练新军,是朝廷必做之事。
朝廷主事的是慈禧太后,这老太太只比袁世凯还精明。当袁世凯想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慈禧太后已经命广西按察使胡燏棻于天津马场训练武定军,袁世凯慢了一步,失去了这个机会。
于是袁世凯想办法终于拿到了王修植训练新兵的手稿。
回到自己的寓所之后,袁世凯点灯熬油,彻夜苦读,终于弄出了头绪。
然后袁世凯把这部书稿重新改过,另写了一篇《应时练兵说贴》,拿去给荣禄看。
荣禄官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这个官大小相当于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要想获得练兵的机会,首先就得得到荣禄的支持。
却是想不到,荣禄此人,正在等待着袁世凯的到来。
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荣禄也深知大清国海上力量的丧失,标志着此后的战争势将于国境之内展开,建设一支强大的陆军力量势在必行,虽有胡燏棻于天津马场已经训练出了五千新兵,但胡燏棻却是翰林出身,一辈子也没打过仗,他所谓的训练新兵,无非不过是照本宣科,纸上谈兵,拿着王修植闭门造车的书稿一字一句的念,用这种法子训练出来的新兵,到底管用不管用,那实在是天晓得的事情。
而军人出身的袁世凯则不然,他的资历、见识、经验与对西方军事的了解,都不是胡燏棻那种文人所能比得了的,所以荣禄自然也不会放过袁世凯这种人才。
荣禄当场对袁世凯提问了几个问题,袁世凯对答如流。隔日,荣禄向慈禧太后汇报,要求让袁世凯与胡燏棻在金殿上展开“PK”,看谁的练兵理论更丰富,经验更老道。
金殿PK的结果,简直让人跌破眼镜。
袁世凯的表现相当优秀,他慷慨激昂,侃侃而谈,等轮到了胡燏棻,却不曾想这老胡不会说官话,竟然是满口的绍兴方言,旁听的人都紧皱眉头。
老胡连官话都说不来,这又如何训练新军呢?
见此情形,傀儡皇帝光绪当即下旨,命袁世凯留在督办军务处供亲王及朝中大臣差委——这个职位却是个袁世凯最干不来的闲差,主要工作是翻译、研究各国
的兵书,并撰写有“中国特色”的兵书,还要拟订西法练兵的计划和章程。
也就是说,朝廷是这样安排的,既然袁世凯懂得练兵,那就给胡燏棻提供技术服务吧,多翻译几本西洋兵书,天津马厂练兵的差事,还是由老胡来担任。
袁世凯无法接受PK大赛的结果,那老胡连官话都说不来,还怎么练兵呢?可慈禧太后也知道这事,偏偏就是不把这个机会给袁世凯,袁世凯只好去找人说情,见见慈禧太后,向慈禧太后当面陈述自己练兵的见解。只有当家人慈禧太后认可了,事就好办了。
还好,办法还是有的。
于是袁世凯带着礼品去找李莲英。
李莲英告诉袁世凯,近来太后心情一直不好,见到太后说话要留神,注意察言观色。喜欢听的就多说,不喜欢听的就别说。
袁世凯听后很为难,因为跪见太后,是不能抬头的,不抬头怎么能看着太后的脸回话呢?不看太后的脸,怎么会知道太后的表情呢?见不到太后的表情怎么知道哪儿该多说哪儿该少说呢?
李莲英说:你不用为难,你回答太后的话时,注意用眼睛斜视我的脚。如果我两脚尖并拢,你就不要说了,那是太后不喜欢听;如果我两脚尖分开,就是太后喜欢听,你就大胆地说,如果右脚尖点三下,就是太后脸上有笑容……。
希望都寄托在李莲英的这双脚上了,这双脚的表情还真够丰富的。
有了李莲英这双脚表达慈禧太后的喜怒哀乐,袁世凯心里就有底了。
于是,袁世凯见到慈禧太后,字字句句都说在慈禧太后的心窝子上,老太太听得眉花眼笑,当即传懿旨:
着温州道袁世凯赴天津小站,练精兵三十营,钦此。
从此,袁世凯从小站练兵开始,小站练兵奠定了袁世凯一生事业的基础,最后形成军阀集团。北洋军阀集团是清末民初由小站发展起来的一个武装集团,这个集团影响中国政局10多年,对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影响巨大。
袁世凯的小站练兵,练出了一批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北洋三杰”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
以及后来担任各省督军或巡阅使的'李纯、曹锟、吴佩孚、王占元、陈光远、段芝贵、倪嗣冲、陆建章、张怀芝、张敬尧、田中玉、卢永祥、齐燮元、孙传芳'等等。
那个搞复辟的张勋也一度投身小站,冯玉祥也是小站的小兵出身。
这些人物在清末民初的历史舞台上显赫一时。
说到这里,那个满口绍兴鸟语的老胡还在天津马场呢,他怎么安排?
老胡也是人才难得啊,皇帝下旨,让老胡去修铁路去吧。于是,胡燏棻就去当了修铁路的官了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