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清宫十三朝简评17咸丰帝2

2019-07-17 07:44阅读:
清宫十三朝简评17
——清史札记之三十
我楚狂人
九、清文宗咸丰帝奕詝2
咸丰帝面对的危局主要是这些:
首先是太平天国与捻军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清朝咸丰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1864年)期间,也就是说咸丰一继位就面对太平天国运动,直到咸丰驾崩也没有见到太平天国覆灭。太平天国席卷十多省,在南京建立了政权,并举兵北伐,满清政权几近覆灭。于是被迫让汉军将领及其组织的湘军(包括后期的淮军)充当军事主力。
捻军在咸丰三年到同治七年(1853——1868年)活跃在长江以北的皖、苏、鲁、豫四省部分地区的反清农民武装势力,与太平天国大致同时期。太平军北伐期间捻军与太平军相呼应,蒙古亲王僧格林沁消灭了太平军北伐的林凤祥李开芳部,却因轻敌而被捻军击杀,朝野震动。于是清廷被迫起用曾国藩推荐的李鸿章。汉官的实力进一步增强。
太平天国和捻军差一点送了满清王朝的命,虽然湘军和淮军给清王朝续命,但是汉族官僚集团的崛起已经不可遏止。
其次是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是英国与法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联手进攻清朝政府的战争。这是赤裸裸的趁火打劫。英、法充当打手,美、俄坐收渔人之利。四国强迫清政府
签订的《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沿海各省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因为这场战争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即鸦片战争,相对于第二次而言)的延续,所以也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即咸丰十年,英法联军攻入了北京,咸丰帝逃往承德,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掠夺珠宝并将其焚毁。战争中沙俄出兵后以调停有功自居,并胁迫清政府割让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从而成为最大的赢家。战争以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结束。
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等和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中国因此而丧失了东北及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镇压了太平天国,维持统治。
咸丰帝逃到承德避暑山庄,得知圆明园被焚毁,紫禁宫被占领,万念俱灰,再也无心政事,自暴自弃。咸丰再也没有离开避暑山庄回京,一年后在避暑山庄驾崩,年仅三十一岁。而也就是这一段时间,慈禧就成了帮助咸丰处理朝政的角色。这对今后苟延残喘的清王朝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再次,清王朝被迫重用汉族官员,对日后的洋务运动产生深远的影响。
咸丰帝时期,八旗军的腐败已经暴露无遗。围攻江南江北大营的溃败,让走投无路的清王朝被迫放松了对汉官的控制,于是以曾国藩为首汉官掌握庞大的军事力量,住到了对太平军的战争。随着满蒙贵族最后的支柱僧格林沁战死,清王朝不得不依靠汉官集团苟延残喘。于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以及稍后的沈葆桢、张之洞等汉官成为具有决定意义的政治力量。而咸丰时期的惨淡,迫使这些汉官反省,于是洋务运动的出现就水到渠成了。
最后,慈禧的崛起,这对清廷最后的几十年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这一点我在后面会细说。
不管怎么说,咸丰帝注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暗淡的名字。
清宫十三朝简评17咸丰帝2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