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关于太平天国54影响

2019-10-02 08:01阅读:
关于太平天国54
——清史札记之三十二
我楚狂人
六、太平天国对后世的影响
今天很多所谓“研究者”动辄喜欢“如果”,譬如“研究”太平天国的文章就充满了这种“如果”,“如果天京之乱没有发生?”“如果太平天国取代了清王朝?”“如果石达开没有出走?”“如果西方列强选择了太平天国?”“如果曾国藩称帝?”等等。但是,历史不是假设,而是既成的事实。我以为比较我实际意义的历史研究,应该是根据已经掌握的史实(当然未必是完全的历史真实,这几乎不可能),寻找其参考价值,作为后世的借鉴。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就是这个道理。
太平天国对后世有什么影响?见仁见智。下面说说我的思考。
其一,重燃反满的烈火。
不得不说,经历了满清200年的统治,汉民族已经习惯于穿马褂拖辫子,还出现了大量歌功颂德的文艺作品。即使天地会这样顽固反满的力量,也影响力越来越小,几成釜底游鱼。而太平天国虽然假借洋宗教的外衣,创立了不伦不类的宗教,真正的号召力还在于反满。这就是为什么当时天地会、捻军、小刀会等反满力量愿意接受太平天国节制的原因。
后来的辛亥革命,自认为继承太平军的事业,也在反满这个点上。辛亥革命的主要宣传家章炳麟先生,斥清廷为“爱新觉罗小丑”。19024月,革命党和留日学生在东京举行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周年纪念会,章太炎负责起草宣言声称:愿吾滇人,毋忘李定国;愿吾闽人,毋忘郑成功;愿吾越人,毋忘张煌言;愿吾桂人,毋忘瞿式耜;愿吾楚人,毋忘何腾蛟;愿吾辽人,毋忘李成梁。
也就是在这个“点”上,民国政府对太平天国歌颂有加。毫无夸张地说,太平天国重燃了熄灭已久的汉民族的
反满烈火,也埋下了满清王朝覆灭的种子。我以为,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其二,破灭了八旗不可战胜的神话,出现了汉族官员掌兵的新局面。
满清王朝初期,总是以少胜多,从传奇的萨尔浒之战开始,一直是这样。至于阿济格一万兵降服左梦庚百万军,简直就是神话。满清王朝有意经营下,制造了八旗铁骑不可战胜的神话。积威已久。尽管从乾隆后期,八旗的腐败已经不是秘密;鸦片战争的失败已经暴露了八旗的无能,但是还是很少有人敢于挑战“神话”。但是太平军捅破了这一层窗户纸。八旗军,包括绿营兵在太平军这些未经严格训练的刚放下农具不久的农民面前一触即溃,损兵折将。于是被迫起用汉族士绅的地方团练。这是清王朝最不愿使用的权宜之计,因为这一只猛虎放出兽栏,就再也收不回来了。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
随着僧格林沁战死,满蒙贵族再无良将,再无劲旅。这就是满清最后几十年军权实际上已经全部落入汉族将领的手中。而从湘军、淮军中直接衍生出的北洋军阀,成为新一代强权政治集团,直接为清王朝送葬。
其三,催生了洋务运动
太平天国和期间发生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在科技上的落后,深深刺激了中国的知识分子,在对太平天国的战争中,湘军淮军中成长起来的骨干,成为洋务运动的领导者和骨干。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凭借着“中兴名臣”的名头,兴办实业,创办了中国第一批现代化实业,特别是出现了第一批军工基地,如附件造船厂。
如果说,林则徐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理念,洋务运动就是把这个理念真正付诸实践。
关于洋务运动,我准备后面专文说,这里先简要地提一下。
其四,西学东渐的新阶段。
自鸦片战争的林则徐、魏源开始,中国士大夫已经开始正视西方的威胁。但是这种正视始终停留在“器”的层面,“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着眼于“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着眼于“用”。总之就是“器”的层面。而太平天国一场战乱,迫使中国士大夫正视更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制度对生产力的影响。这就上升到“道”的层面。这就是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产生了洋务派、维新派,以及稍后产生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这三大政治派别。
这个问题,我将在后面的有关洋务派的专文中详细阐述。
我以为,太平天国本身没有多少借鉴意义,而真正的意义所在,便是一个刺激,一个对整个旧中国的强刺激,迫使变化的到来。太平天国,加上趁火打劫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把清王朝逼入绝境,迫使整个清王朝想办法应对。“穷则思变”,大约也可以这样理解吧。(全文完)
关于太平天国54影响
关于太平天国54影响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